收藏刘红梅老师高评

心约寒香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借得山川寄真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font-size:15px;">——读王自容词《沁园春 巫中》</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刘红梅</span></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纷繁多彩的时代。意蕴精深悠远的古体诗词,在这样的时代里略有水涸石露的窘境。 匆忙的我们,难以静心去细思和深味那带给读者审美智慧和哲理的高容量的词句。少有人,能处喧嚣之外,把自己广阔的视野丰满的思想,浓缩进寥寥可数的词句里。</p><p class="ql-block"> 这种浓缩需要才华,需要定力,更需要向内收敛的超然。</p><p class="ql-block"> 世人多在积极向外寻求和展示。向内很难,向内可贵。所以,词人不畏难,词人很可贵。</p><p class="ql-block"> 词人将壮阔山河缩进短短两句,“三峡流泉,列岫当轩”,只这两句,便能叫读者眼前巍然耸出绵延起伏的群山,不见来路,没有归处,宛如,群山就是这个世界的样子。任何时候,推窗望去,满眼青山,雄劲峭拔,辽远而深厚。词人只用两个字,“当轩”,便写出了情味,也写出了精神。山与人友好相处,山是人的精神骨架,它一直就在那里,对着你的书斋。同时,山需要水的滋养才显山之灵气,所以,词人在群山出现之前,布下流水,“三峡流泉”。以“泉”写江,犹如赋物以睛,灵动纯净之气自是无形而招展。流泉的背景是三峡,三峡本是集天地之灵气的奇异宝地,这地方一草一木尚采日月精华,何况堪称万物之灵长的人类,生长于此地,岂不更是灵秀异常?</p><p class="ql-block"> 写景是为了托人,为了抒情。两个有刚有柔的短句,在这里构建起一个有气魄有灵魂的环境。这个环境,是巫中莘莘学子生长的环境,生活的环境,也是他们孜孜求学的环境。这样的环境里生长的孩子,既灵秀又大气既柔韧又刚强;这样的环境里求学的孩子,有志气具血性能吃苦具肯拼搏。被大山涵养,受清泉滋润,有大山的韧劲,有清泉的澄澈。对巫中,对巫中学子,没有真切的体悟,没有真诚的热爱,是无法营造出这样的环境的。</p><p class="ql-block"> 如镜头推移,从广角到长焦,由天空到地面,文字里的画面推到词人描写的主体,巫中。“碧汉曙钟”,一句词中,俯仰转换,视听相融,自然与人文,完美切换。广阔的即将破晓的天宇之下,冲破晨雾的,是洪亮的钟声,也是嘹亮的冲锋号,催动学子,在初照曙光中,耳闻晨钟韵,“开卷始读润笔墨,冥思苦练万卷经。”这里,有词人的激励,也有词人的首肯。</p><p class="ql-block"> 跳跃与高浓缩,是众所认定的古诗文典型特征。细细想来,跳跃中的留白是一种极高明的艺术手法,要留得恰到好处,读者凭借经验或者想象,可以补得精准而贴切。太浅,会沦入白开水的境地,无色无味;太深,莫测高深,只会在读者面前展一片迷雾。而高浓缩的句子,每个词都是浓黑的点墨,晕入水里,可着山山水水素墨芬芳。</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这首词开头的浓缩在读者眼前化开,幻变成巍然的山和涌动的水,那么,接下来的跳跃则是将时空的推延横截面地呈现,告诉你一所学校变迁的历史,至于这段历史背后的,那些艰难与丰富,那自微小而强大的过程,由微弱至耀眼的亮光,那些响亮的名字,那些铿锵的誓言,任你想象。每一个从巫山中学走出的学子,都该熟悉这历史,都应铭记这历史。所以,去填补词中的留白,不是难事。</p><p class="ql-block"> “恰朝阳唤醒,临江贝树。苟家畴昔,背岭黉宫。”这里“朝阳”一词,巧用多音,既可解为早上上的太阳,充满朝气,富有希望,当然正是一所学校必须有的精神;同时,又点出巫中根之所在,朝(chao)阳洞。战火纷飞的年代,在那个洞里,巫山教育的星星之火,晶亮闪烁。朝阳洞,苟家坪,是巫中学子精神的起源地,也是情感的归属地,词中四句,让这精神情感跨时空相连,从铺开延展的空间呈现。地点转换的深层,潜藏着一所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的全部的人文意义。无论怎样变迁,主体始终是“贝树”是“牛角书生”,那些志向远大才思敏捷的学生。当然,还有“玉表高风”的“辋川儒士”。高明的夸赞是赞于无形。词人只说这里师资雄厚,只说老师尽力做好表率,只说“师道持躬亘古同”,这里的老师只是坚守了亘古以来的为师风尚。从这里你能读出,词人对巫中兢兢业业的老师客观的赞誉,也是极美好的赞誉。</p><p class="ql-block"> 上阙说演变勾轮廓,下阙入实地颂精神。依然采用高浓缩手法,字字着实无虚设。“雅颂才雄”“万木丰”,巫山中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学底蕴,彰显于寥寥几字。循着这几字,似乎可感知学子朗朗诵读的激情,窥见他们埋头苦学的坚韧,而每一个苦读的身影都展现出不断拔节的成长。无数学子成长成才,使学校呈持续的蓬蓬勃勃万木丰的态势。从这几句,可读出词人的欣慰,一个深爱着母校深爱着家乡的写作者,看到印着自己青春足迹的校园,日星闪耀山岳巍然,由衷地欣慰。</p><p class="ql-block"> 涌动的情愫催动着词人,词人还是忍不住,直抒胸臆。深情赞颂学子们,“胸怀天下”的豪情,“问鼎苍穹”的壮志,还有,“翰染梅红”的书墨香气。“敢忘元初,了还岁月,敢向光阴夺寸功”,胸中有豪气,笔下才生豪气,才能绘出求学人争分夺秒如饥似渴学习的画像。</p><p class="ql-block"> 读罢一首词,掩卷,还有激情在荡漾,还有豪情共翻涌,还有诗情韵未了,是词人的幸事,更是读者的幸运。</p><p class="ql-block"> 我们,应该是那个幸运的读者。</p><p class="ql-block">附作者原词:</p><p class="ql-block"> 沁园春 巫山中学</p><p class="ql-block"> 作者:王自容</p><p class="ql-block"> 三峡流泉①,列岫当轩,碧汉曙钟。恰朝阳②唤醒,临江贝树;苟家③畴昔,背岭黉宫。牛角书生④,辋川⑤儒士,师道持躬亘古同。隆乡国,夙丹心厚土,玉表高风。承平雅颂才雄,庆川岳而今万木丰。有莘莘学子,胸怀天下;亭亭门户,问鼎苍穹。敢忘元初,了还岁月。每向光阴夺寸功。新时代,更倾情铸字,翰染梅红。</p><p class="ql-block">①三峡流泉:古曲名,创作者颇多,以岑参为代表。这里取其本意。</p><p class="ql-block">②巫山中学始建于朝阳洞傍。</p><p class="ql-block">③三峡大坝建设,巫山中学迁至苟家坪,建成现在的规模。</p><p class="ql-block">④牛角书生:比喻勤奋读书的人。</p><p class="ql-block">⑤辋川:唐·诗人王维绘的名画,绘辋川别业二十胜景于其上,故名。借指风景幽胜之处。这里引伸为师资雄厚。</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刘红梅,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重庆市巫山中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