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之谷雨养生丨春渐远,夏将至,健脾祛湿是关键

郭栩帆 艾灸、面诊、幸福家庭指导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国人的衣食动养,皆依季候而作,随岁月流转。谷雨,谷得雨而生也。它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时值春夏之交,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加大,气候开始变得温热、潮湿。脾是一个“喜燥恶湿”的脏器,而谷雨节气剧增的湿气,对脾脏来说是最大的考验。湿邪过重,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这其中就包含了运化食物和运化水液两部分。当运化食物的功能减弱,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倦怠、消瘦等气血不足的表现;当运化水液的功能减弱,就会出现汗少、身体浮肿等症状。这些由于脾失健运而导致的症状在谷雨节气里最容易见到,因此,此时是健养脾胃祛湿气的关键期。<h3><strong>壹丨运动祛湿气</strong></h3></br>谷雨时期,气温上升,人体阳气向外透达,气血走于肌表,濡养四肢关节肌肉,以适应活动量的增加。但谷雨潮湿,湿气太重,湿性粘滞、重着,阻遏气血运行,反而不利于肌肉关节的活动。动则升阳,阳动则气血随之运行,有利于水湿运化,且运动出汗能排出一定的湿气,减轻体内水湿困阻,从而减轻肢酸身重症状,故湿困之人运动出汗后身体不显疲劳,反而感觉轻松。<h3> 此时运动首选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跑、快走、跳舞、做操、打拳或其他球类活动,不建议进行强度较大的器械力量型锻炼。因重体力的器械运动会在短时间内消耗人体大量血氧,然后葡萄糖开始无氧分解,引起体内乳酸蓄积,加重肢体、肌肉、关节的酸痛症状。另外还需提醒的是,谷雨时期雨水较多,路面湿滑,户外锻炼时要注意安全,特别是雨天时期应以室内运动为主,避免外出运动淋雨感冒、滑倒摔伤。<h3><strong>贰丨艾灸祛湿邪</strong></h3></br>谷雨时节雨水较多,湿度较大,加上潮湿地滑,活动不便,普通人易为这种天气感到烦闷。人们长期处于过度潮湿的环境中,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湿邪入体而引发湿证。<h3> 此时最适宜用“艾灸”的方法来驱寒除湿。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特别适合春季养生。《名医别录》中说艾草「主灸百病」。古代就有对艾草的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养血,逐寒湿”。《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谷雨时节艾灸既能发挥艾草的纯阳之性,快速清除体内积攒的湿邪,增强身体防寒湿能力,为安度盛夏打好养生基础。<h3><strong>叁丨饮食化湿浊</strong></h3></br>谷雨期间雨水较多,湿气偏重,人们除感到困乏外,消化功能也容易受到影响,出现口粘口淡,食欲欠佳,甚至腹鸣腹胀,大便溏泄等症状,这些都与湿气困脾有关。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喜燥而恶湿,湿邪侵袭,最易伤脾,脾伤则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又再加重体内湿困,造成恶性循环。因此,谷雨时节饮食应以健脾化湿为基本原则——红豆:红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将薏米和红豆加水煮熟后食用,可以利尿、除湿,甚至起到美容的效用。山药:山药可以补脾,可以间接地让体内湿气排出。山药可以炒着吃,炖菜吃,也可以蒸熟蘸白糖吃。薏米: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薏米可以和红豆煮粥,就是单纯的薏米加红豆,而不要加上大米,喝水吃豆子,长期坚持就会有效果了。谷雨除湿食疗方——<strong>莲子小米粥</strong> 材料:小米100克,莲子50克。制法:小米淘洗干净,莲子去芯洗净捣烂后与小米一同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慢煲至粥成,加糖调味即可食用。功效:健脾除湿止泄。适合脾虚湿重、大便稀溏之人食用。<strong>芡实薏米排骨汤</strong> 材料:芡实50克,薏米50克,陈皮10克,生姜3片,猪排骨500克。制法:薏米用锅炒至微黄,芡实、陈皮、猪排骨洗净,然后将全部材料放进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功效:健脾利湿醒胃。对脾虚湿困,身重困倦,胃纳欠佳者尤宜。<strong>土茯苓扁豆脊骨汤</strong> 材料:鲜土茯苓400克,扁豆60克,生姜3片,猪脊骨500克。制法:扁豆用锅炒至微黄,土茯苓刮皮洗净,猪脊骨洗净,然后将全部材料放进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功效:健脾祛湿解毒。对脾虚湿盛,皮肤湿毒疮痒者尤宜。<strong>肆丨春茶清湿热</strong>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脾胃主水,湿气多了会影响脾胃的运化能力,湿邪不去除,吃再多的补品都无济于事,最简单的祛湿方法就是日常来杯赤小豆薏米芡实茶。赤小豆薏米茯苓茶具有健脾祛湿、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等功效,可以用于改善脾虚泄泻、小便不利、水肿等症状。饮食不节,运动量少,容易脾虚湿盛的人群,喝这个刚刚好。 <h3><strong>伍丨泡脚散湿寒</strong></h3></br>《黄帝内经 》认为:“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阴气起于足五趾之里。”足三阳经(胃、胆、膀胱经)止于腿足部,足三阴经(肝、脾、肾经)起于腿足部, 这里是阴阳交会的地方。在中医里,足部被认为是「精气之根」,有「春天泡脚,升阳固脱」之说。人体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射区域,用中药水泡脚,令阳气生发、气血畅通,加速新陈代谢,温暖全身,还能提升气色。<h3> <p class="ql-block">  谷雨,承载着人们对春天的美好期待和对大自然的深深祝福。在充满希望的节气里,让我们也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自身的健康。让我们在这个季节里,不仅播种希望的种子,也播下健康的种子,以期在未来的日子里,收获满满的活力与生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