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智慧之门~

空空行者

<p class="ql-block">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梁扶南国三藏曼陀罗仙&nbsp;译曼陀罗仙是南朝译经三藏,扶南国人。扶南国,即古代中南半岛上的一个古老王国,所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柬埔寨全境,及老挝南部、越南南部,和泰国东南部一带。梁武帝天监二年(503)来华,献贡梵经、珊瑚佛像。奉敕与僧伽婆罗从事译经,所译经有,宝云经七卷,法界体性无分别经二卷,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二卷。</p><p class="ql-block">文殊菩萨意译为妙德、妙吉祥、法王子,因为其与般若经典关系甚深,故而称他为大智慧文殊师利菩萨。为什么说文殊菩萨是大智慧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因为——</p><p class="ql-block">文殊菩萨与般若经典关系甚深!在《般若经》中,文殊菩萨提出一行三昧的行法,实相般若,毕竟空无所有,无所依。而十方三世一切佛,出生于般若空性,因而从这个意义来说,文殊菩萨的智慧,也是一切诸佛之母。</p><p class="ql-block">什么是“一行三昧”?</p><p class="ql-block">“一行”即包括行住坐卧,即在任何情况下,</p><p class="ql-block">都保持实相,保持智慧之心!“三昧”又称三摩地、三摩提,意译为“正定”,又细分为——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如《圆觉经》所述,共有二十五种定论,交替修学。</p><p class="ql-block">般若实相,是无形无相的,文殊菩萨提出的一行三昧,如何契入呢?文殊菩萨开示说:“我于过去劫中,因念佛故,得一切种智。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甚深禅定,乃至诸陀罗尼门,皆从念佛而生。”所以,通过“一行三昧”,契入般若实相,方法就是系缘一法,不取于相,专念佛号。</p><p class="ql-block">《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又称《文殊说摩诃般若经》、《文殊师利般若波罗蜜经》,简称《文殊般若经》等。是《大般若经》第七会的异译。主要内容是——叙述文殊师利、佛如来,及有情界之一相不可得,福田相之不可思议,及一相庄严三摩地等说法。</p> <p class="ql-block">1.《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这部经典主要讲的是智慧方面的问题。佛法的智慧称之为般若,它不是普通的智慧,是超等的智慧。所以翻译佛经的时候并没有用“智慧”来替代“般若”这个词,就因为“般若”的含义远远超出了普通智慧的这个范畴。</p><p class="ql-block">2.般若智慧指的是超出一般的不可思议的智慧。只有当我们努力地朝着不执着、不分别、不妄想的方向前进,我们才能够比较接近般若智慧的境界。</p><p class="ql-block">3.没有分别心并不是说我们要没有分别智,分别智是如实观照世间万物的能力。</p><p class="ql-block">4.要想改变财运,就老老实实多布施,修行大乘陀罗尼,消除财运方面的障碍,这才能改变财运。</p><p class="ql-block">5.当我们拥有了般若智慧,我们就能明白这个世间一切虚幻不实。</p><p class="ql-block">6.世间人的妄想、分别与执着蒙蔽了般若智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这部经典主要讲的是智慧方面的问题。佛法的智慧称之为般若,它不是普通的智慧,是超等的智慧。所以翻译佛经的时候并没有用“智慧”来替代“般若”这个词,就因为“般若”的含义远远超出了普通智慧的这个范畴。般若智慧指的是超出一般的不可思议的智慧。比如一般人会知道一些因果道理,但是在佛法的般若智慧里,不但知道一般的因果道理,还能知道前世与今生的因果道理;不但包含一般的趋吉避凶的智慧,还包括彻底解脱轮回的智慧。对很多疑难问题能够自动知道答案,而不借助于物质仪器等等,像这样的超智慧就称为般若智慧。</p><p class="ql-block">《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告诉我们如何看待宇宙人生,什么是不执着;什么是执着、分别、妄想等概念。告诉我们如何称之为不执着、不分别、不妄想。只‍有当我们努力地朝着不执着、不分别、不妄想的方向前进,我们才能够比较接近般若智慧的境界。 </p><p class="ql-block">佛法的宇宙人生观告诉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的一切皆是无常,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所以我们要不执着,要能接受变化,不可以沉迷在过往。倘若我们的亲人离我们而去,或者我们失去金钱健康等都不能执着,因为失去了就永远失去了,一般很难再失而复得。所以我们不要执着,不要自寻烦恼与痛苦,要随缘处事,勇于接受种种变化。当然,我们学习佛法可以导向离苦得乐。有一些变化我们可以努力的让它朝好的方向发展,不执着于过往,但是可以努力的运用佛法来改变命运。这就是佛法的般若智慧,既不执着过去又能够把握现在、未来。</p><p class="ql-block">佛法给了我们改变命运的机会,并不是告诉我们只能无奈的接受无常。我们可以通过持诵大乘陀罗尼来改变命运,让命运朝着好的方向变化,这是佛法惠于我们的巨大利益。</p><p class="ql-block">佛法告诉我们不要分别心太重,这是建立在众生平等的基础之上,要努力的做到冤亲平等。因为从轮回的观点来看,今天的亲人可能是前世的仇人,今天的陌生人也可能是前世的亲人。所以要平等的对待自己所遇到的一切人和事,不要像世俗人那样有亲疏的分别,不要像世俗人一样那么势利。众生都在轮回的过程中浮浮沉沉,几乎每一个众生都做过有名、有权势的人,也都做过落魄的人,所以要对众生平等视之,这才算修行得有点境界。没有分别心并不是说我们要没有分别智,分别智是如实观照世间万物的能力。比如说我们对美丑、是非、善恶等等,都要有相当的分辨能力,不可以美丑不分、善恶不分、是非不分。我们要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要有正义感,只有更多的人拥有这样的正义精神,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尽可能去除妄想,在这个世界上有钱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都必将过着平凡的生活。如果人人都想赚大钱,那是不可能的,所有人都想出名,那也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人应该在努力的基础上知足常乐,倘若命里有福报则有名有利,倘若没有就安分守己,过知足常乐的生活。现代社会很多人妄想赚大钱,妄想出名,甚至采取非法手段,机关算尽,终究一地鸡毛,这样的故事在新闻中屡屡皆是。其实目前这个社会只要人们勤劳,大部分都能过上小康生活。倘若人有知足常乐的精神,就不会有那么多啼笑皆非的故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对金钱孜孜以求,贪得无厌,创造了很多悲剧。比如现代社会人们为了挣钱,往食品里面添加各种有毒、有害物质,损害他人健康,将来必然遭受相应的果报。有很多孩子一出生就是白血病等严重的疾病,这和他们前世所造作的种种恶业有关。现代社会诈骗事件高发,为了金钱很多人不择手段,往往最终被绳之以法,在监牢里面痛苦。有很多人今生财路坎坷,怎么努力都赚不到钱,很有可能是因为前世为了金钱不择手段,做下种种恶事、丑事。所以人应当减少对金钱的贪欲、妄想,不要老觉得自己应该赚大钱,要能知足常乐,过简朴的生活,要懂得因果的道理。</p><p class="ql-block">要想改变财运,就老老实实多布施,修行大乘陀罗尼,消除财运方面的障碍,这才能改变财运。当我们拥有了般若智慧,我们就能明白这个世间一切虚幻不实,不值得过分追求、留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虚幻不实。新闻上经常报道父子反目、母女成仇、昔日好友今日对薄公堂,种种悲欢离合的故事都在告诉我们人心之多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变幻无常,不能过分的执着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有的人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认为有了金钱就拥有了一切。其实仔细观察金钱虽然能够带来很多的快乐与方便,但金钱并不是万能的。比如金钱不能阻止人的衰老,有很多明星、贵夫人他们花很多金钱来美容,但是不可避免同样会走向衰老;金钱不能阻止疾病的到来,有再多的钱也有治不好的病;金钱也不能阻止死亡的到来,人终究会死;金钱也买不来真正的关系。所以人应当看透金钱的作用,要能超然物外。般若智慧超出一般世间智慧。世间有很多人看似很聪明,但是实则很愚痴。有一些很有钱的人,他们把很多金钱花在厚葬亲人或者还没有死亡就把自己的墓葬准备得很气派。古代很多的皇帝他们往往建造规模巨大的皇陵,但去世以后往往墓葬都被盗墓贼光顾,这样的行为根本就是不明智的行为。他们不知道关注内在灵魂的提升,把力量都用在没有用的事物上面。还有很多有钱人他们拼命的炫富,不可一世,甚至觉得有了钱就可以肆意妄为,甚至随便杀人,其结果往往是物极必反,因果报应终究会来到,还没有死亡就因为福报耗光而锒铛入狱。这样的人在世俗人眼里是非常有能力的人,非常聪明的人,但他们却是没有般若智慧的人。世间人赚钱拼命地损人利己而实则最终因果报应都会回到自己的身上,所以这样的人也是没有般若智慧的人。要想财运广进,源源不断,只需要不断的布施、行善、积德就能够基业长青,子孙兴盛。而很多人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不停地损人利己,总有一天物极必反而落入悲惨的境地。世间人的妄想、分别与执着蒙蔽了般若智慧。我们要能深刻领悟佛法中关于无常的意义,在这个世间随缘不攀缘,努力不执着,勇猛精进,持诵大乘陀罗尼,不断的提高灵魂层次,增长般若智慧,最终解脱轮回,永远离苦得乐!化解众生的业障,增长般若智慧,当修持大乘经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