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雨美篇68(多彩贵州)

及时雨

<p class="ql-block">  结束在桂林的旅行,三月初七,我们四人乘坐动车来到贵州省会贵阳(龙洞堡站下车),开始了贵州五天的旅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贵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游目地地首选地之一。它也是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的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亚洲有两个,另一个是中国西藏)。这里有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这里有人类保存的最古老的歌谣,这里有世界上最美喀斯特地貌,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博物馆。这是最后一方清净地,这是最后的 神秘园。贵州是个好地方,山路崎岖,古韵昂然。瑶女与山民沿途兜售一些民俗工艺品,如织锦腰带、荷包等等,让人拍手称赞。再看看服饰奇丽、头饰缤纷,落落大方,纯朴善良的苗女,真是美哉!妙哉!</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36, 36, 36);">贵州,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织,这里传承着 淳朴人家的古老遗风,记载着 风雨桥上岁月的风尘,回荡着乡村路上传来的悠扬的 芦笙曲,闪现着苗族姑娘偶然回眸的一笑……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第一站:荔波小七孔景区。</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景区入口</p><p class="ql-block"> 小七孔景区内的古桥——小七孔桥,是一座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七孔石拱桥,跨越樟江之上,宛如一道穿越时空的通道,连接着现代与历史。然而,它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围绕小七孔桥展开的是一幅生动而秀美的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  小七孔桥</p><p class="ql-block"> 景区面积46.4平方公里,在宽仅1.5公里,长19公里的峡长幽谷里,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36, 36, 36);">荔波小七孔的旅游景点有小七孔桥、拉雅瀑布、68级瀑布、断桥飞瀑等组成。</span></p> <p class="ql-block">  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4月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MAB)成员;2007年6月27日喀斯特森林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成为中国第六个、贵州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2015年7月被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拉雅瀑布</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选择的路线是西门进,东门出,逆流而上,视野更好。</span>步行约三里多路程,经过拉雅瀑布、来到68级跌水瀑布、断桥飞瀑、石上森林。各种各样瀑布尽收眼底,景色很美,从68级瀑布到石上森林,这一段落差很大,一直是上坡路,寓意事业蒸蒸日上。</p> <p class="ql-block">景区灵动多姿的各色瀑布</p> <p class="ql-block">断桥飞瀑</p> <p class="ql-block">翠谷瀑布</p> <p class="ql-block">在群峰紧锁中苍翠欲滴</p> <p class="ql-block">湖光山色入画来,</p><p class="ql-block">静坐椅上忘尘埃。</p><p class="ql-block">游客悠然心自得,</p><p class="ql-block">美景相伴乐开怀。</p> <p class="ql-block">卧龙滩 滩水色彩斑斓绚丽</p> <p class="ql-block">景区出口</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36, 36, 36);">小七孔景区在宽只有几百米、长12公里的狭长幽谷里,集洞、林、湖、瀑、石、水多种景观于一体,玲珑秀丽,令游客耳目常新,有“超级盆景”的美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第二站:西江千户苗寨</span></p> <p class="ql-block">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南贵村,距离雷山县城36km。根据官网2023年3月显示,苗寨居住1468户,6000余人,苗族人口占总人数的99.5%。西江千户苗寨被誉为“人类疲惫心灵的栖息地”, 被评为<b>国家 AAAA级景区</b>、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优秀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西江千户苗寨四面环山,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千户苗寨一分为二。寨内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是保存苗族原生态和文化最完整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夜色下的千户苗寨</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中国历史上苗族五次大迁徙的聚居地,距今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为中国独有,世界独存,是世界上最大的苗寨。寨内有嘎歌古巷、芦笙场、 西江博物馆、游方场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  1982年,西江苗寨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1992年,西江千户苗寨被列为贵州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千米,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千米,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00千米。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span style="color:rgb(36, 36, 36);">  </span></p> <p class="ql-block">  2005年,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6, 36, 36);">  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九黎部落在向北扩张,与东进和南下的炎帝、黄帝部落发生剧烈的武力冲突,经过长时间的征战,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在涿鹿地区被击败,蚩尤被黄帝擒杀。大部分苗族先民被迫开始第一次大迁徙,放弃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退回到长江中下游平原,并于洞庭湖和鄱阳湖之滨建立了“三苗国”。随着三苗部落的日渐强大,尧、舜多次对“三苗”进行征剿。舜帝位,“南巡狩猎”,对不服舜帝管制的“三苗”进一步攻掠,苗族先民再次被迫向西南和西北地区迁徙,其中被迫向西北迁徙的这支苗族先民一部分融合于“羌人”,成为西羌的先民,一部分则因人口增多,耕地少而向平原地区迁徙,从青海往南到四川南部、云南东部、贵州西部,有的更向南、向西深入老挝、越南等地。而往西南迁徙的苗族先民则与楚人和睦相处,成为后来“楚蛮”的主要成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6, 36, 36);">  战国时期,秦灭楚,一部分苗族背井离乡,长途跋涉西迁,进入武陵山区的五溪一带,形成历史上著名的“武陵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6, 36, 36);">  东汉建武二十三年,汉王朝派出军队征剿“武陵蛮”,迫使苗族再次离乡背井,一部分进入黔东北地区(今铜仁一带),一部分南下广西融水,后又溯都柳江而上到达榕江、雷山、台江、施秉等地。苗族在数次大迁徙中,分化成了许多不同的分支。其中,柳氏族、西氏族、尤氏族、苟氏族等几乎是同时到达贵州榕江,由于西氏族在榕江多处辗转,到达西江的时间晚于柳氏族。西氏族到达西江的年代约在600多年以前,但在西氏族到达以前,这里已经居住着苗族“赏”氏族。西江地名中的“西”指西氏族,“江”通“讨”,即西江是“西”氏族向“赏”氏族讨来的地方,“西江”因此而得名。“西”氏族到达并定居在西江以后,陆续又有其他苗族分支迁来,形成以“西”氏族为主体的苗族融合体。</span></p> <p class="ql-block">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千米,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千米,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00千米。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第三站朱砂古镇:</span></p> <p class="ql-block">  矿区大门</p><p class="ql-block"> 朱砂古镇是一个红色旅游景点,主要展现中苏关系破裂之后,为还苏联外债,一个师的部队开进矿区,利用汞矿(朱砂)偿还了苏联80%债务,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p><p class="ql-block"> 矿区最辉煌时达到三万多人。</p> <p class="ql-block">  矿区广场雕塑</p><p class="ql-block"> 朱砂古镇位于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介于贵州竼净山、湖南凤凰古镇之间,三个著名旅游景区可以三点连成一线。</p><p class="ql-block"> 万山的朱砂开采历史长达数千年。数据显示,万山朱砂储量名列世界第三、亚洲第一,被誉为“千年丹都”。新中国成立后,贵州汞矿建成了集勘、采、选、冶、研为一体的中国最大朱砂工业生产基地。</p> <p class="ql-block">  朱砂是硫化汞矿物,含汞86.2%;汞俗称为水银,是在常温常压下存在的银白色液态金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朱砂还是一位中药,具有镇静、安神、杀菌功效。中国古代炼丹术也用朱砂做为重要原料之一。</p><p class="ql-block"> 朱砂又称辰砂,辰砂的粉未呈红色,用做颜料可以永不褪色,相关的成语故事有:“涂朱甲骨”、“朱笔御批”、“朱唇皓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朱砂启智”等。</p> <p class="ql-block">  朱砂古镇内的万山矿区,自秦汉时期开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朱砂开采历史,久负“千年汞都”、“千年丹都”之盛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第四站:梵净山</span></p> <p class="ql-block">  梵净山得名于“<b>梵天净土</b>”,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印江、江口、松桃(西南部)3县交界处,系武陵山脉主峰,中国的佛教道场和自然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6, 36, 36);">  </span>梵净山总面积为775.14平方千米,遗产地面积402.75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97.6%,有植物2000余种,动物801种,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人类的宝贵遗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6, 36, 36);"> 梵净山是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斜坡上的第一高峰(山脚到山顶落差达2000米),它不仅是乌江与沅江的分水岭,而且还是横亘于贵州、重庆、湖南、湖北四省(区)的武陵山脉的最高主峰。</span></p> <p class="ql-block">  梵净山于2008年6月30日被评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中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MAB)成员,同时也是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认定的世界自然遗产。</p> <p class="ql-block">  2018年7月2日,中国贵州省梵净山在巴林麦纳麦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于2018年10月17日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老鹰岩:梵净山顶一块酷似鹰嘴的岩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6, 36, 36);"> 原始洪荒是梵净山的景观特征,云瀑、禅雾、幻影、佛光四大天象奇观,为梵净山添上了神秘的色彩。标志性景点有红云金顶、月镜山、万米睡佛、蘑菇石、万卷经书、九龙池、凤凰山等。</span></p> <p class="ql-block">红云金顶</p><p class="ql-block"> 山峰拔地而起,垂直高差达百米。上半部分一分为二,由天桥链接,两边各建一庙,一边供奉释迦佛,一边供奉弥勒佛。由此印证现代佛(释迦牟尼)向未来佛(弥勒佛)的交替。晨间红云瑞气常饶四周,人称红云金顶。</p> <p class="ql-block">  蘑菇石:其名字就如形象一样,上大下小,酷似蘑菇。高约十米,亭亭玉立,看似一触即倾,其实岿然不动(它已经在风霜雨雪中飘摇10亿年以上)。蘑菇石是造物主举世无双的一座魔幻现实主义经典雕塑,是许多画家、摄影家都以它为题材,创作出了数不胜数的艺术杰作。它如今作为梵净山的形象大使,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还走进了富丽堂皇的人民大会堂。</p> <p class="ql-block">山脚下的梵净山</p> <p class="ql-block">  我们乘坐大巴车,到达景区大门口是多云天气,改乘电瓶车来到山下变成了阴天,再乘坐缆车升到半山腰,已是大雾弥漫,<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下缆车后雾蒙蒙雨濛濛</span>,披着雨布打着伞,继续往山顶爬,雾越来越浓,雨也越来越大,上看不到山顶,下不见随行人员,十分遗憾,只能原路返回。未能登顶梵净山,也不能目睹山上美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第五站:镇远古镇</span></p> <p class="ql-block">侗族鼓楼</p> <p class="ql-block">  镇远古镇,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下辖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b>远观颇似太极图</b>。</p> <p class="ql-block">  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县境东界湖南新晃,南临三穗、剑河,西毗施秉,北接岑巩和铜仁地区的石阡,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6, 36, 36);">  镇远古民居既有江南庭院的风貌,又有山地建筑的布局,这种江南与山的的完美结合,使镇远的民居建筑的布局,这种江南与山地的完美结合,使镇远的名居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其中“歪门邪道”是镇远的民居建筑中独具特色之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6, 36, 36);">  镇远古镇历史悠久,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81年的历史,其元代清代为道、府所在地达700多年之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6, 36, 36);">  镇远古镇隶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长江水系上游和贵州东南部,处于贵州高原东部武陵山余脉的崇山峻岭之中。地处湘黔两省的怀化、铜仁和黔东南三地区五县接壤交汇之处,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6, 36, 36);">  镇远古镇是中国山地贴崖建筑文化博物馆。城内古街古巷曲径通幽,石桥城垣错落有致,碧水晨雾姿态万千,春江渔火诗意盎然,有雄伟奇特、蜚声中外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和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古城垣等160余处,观赏价值与科考价值俱高。其建筑风格为青砖黛瓦、高封火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块青砖都记载历史遗迹,泣诉着千年古镇的沧桑。古城垣建有战神庙、城墙、锋火台、堡屯、炮台等军事体系堡垒,镇远古镇是“山雄水美”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6, 36, 36);">  舞阳河以高峡平湖、瀑泉飞流、喀斯特为主体;山色水韵风光迷人。“破镜重圆”半含水中半露峥嵘;鸳鸯夫妻结队戏水,情深意浓;奇妙的三叠水、珠落玉盘直泻深潭;喊泉神灵有喊必应,呼之水出、止呼水隐;石峰神形如“孔雀开屏”、形态逼真;“大圣师徒”前往探幽,忙里偷闲,“面象山”浑然天成,鬼斧神工,整个景区一湾一画,一步一景。</span></p> <p class="ql-block">  镇远古城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青砖黛瓦,雕梁画栋,远观颇似太极图,城内古街古巷曲径通幽,石桥城错落有致,碧水晨雾姿态万干,“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独特的太极图古城风貌,身处镇远古镇有一种宁静而致远的感觉,舞阳河蜿蜒穿城而过,如一条凝碧的玉带,叫人陶醉难忘。</p> <p class="ql-block">  尤其每当夜晚来临,华灯初上,夜色下的镇远古镇犹如画卷一般,缓缓的打开,一点点令人惊艳,画在夜里,夜在画中,五彩缤纷的灯光,映照在水中,为水面涂抹着绚丽的色彩,小桥流水,波澜不惊,伴随朦胧的夜色,清凉的夜风,漫步在古城小巷,忘却一切烦恼,令人心醉神迷。</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外门歪道,下图为四方井巷</p> <p class="ql-block">在铜仁住的宾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第六站:黄果树国家湿地公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a湿地公园:</span></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黄果树景区是一个国家公园体系,学名叫做<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4, 255, 255);">黄果树国家城市湿地公园</span>。是<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4, 255, 255);">以黄果树大瀑布 (高77.8米,宽101.0米)为代表,由石头寨景区、天星桥景区、陡坡塘景区、滴水滩瀑布景区、霸陵河峡谷三国古驿道景区、郎宫景区及18个自然村落一起组成,形成黄、龙、屯、大旅游圈。</span></p> <p class="ql-block">  根据湿地公园的介绍:<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4, 255, 255);">黄果树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占地总面积826.87公顷。整个公园的建设始终秉承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根据“三湾一水几分田,十里河溪鹭跃鸣”的规划愿景,以打造“天下大瀑布·世界度假村·中国黄果乡”的旅游品牌为引领,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充分反映喀斯特地貌湿地景观、瀑乡多样水态、布依文化与田园风光,能够让游人欣赏到大瀑布“势如万马奔腾阵”的雄伟气势,还能体会到“人在画中游”的绝美境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b陡坡塘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  陡坡塘瀑布,位于贵州省黄果树瀑布上游1公里处,截至2022年7月11日,瀑顶<b>宽105米</b>,<b>高21米</b>,是黄果树瀑布群中瀑顶最宽的瀑布。</p> <p class="ql-block">  陡坡塘瀑布顶上是一个面积达1.5万平方的巨大溶潭,瀑布则是在逶迤100多米长的钙化滩坝上形成的。</p> <p class="ql-block">  陡坡塘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每当洪水到来之前,瀑布都要发出“轰隆,轰隆”的吼声,因此又叫“吼瀑”。</p> <p class="ql-block">  陡坡塘瀑布是1983年版《西游记》主题曲师徒四人牵马过河的取景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C黄果树大瀑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6, 36, 36);">  黄果树瀑布群,是以著名的黄果树瀑布为中心的一个瀑布群体,由姿态各异的十几个地面瀑布和地下瀑布组成,集中分布在四百五十平方公里区域内的贵州北盘江支流打邦河、白水河、灞陵河和王二河上。黄果树瀑布形成于典型的亚热带岩溶地区,统称"岩溶瀑布"。科学工作者经过考察把它们分为三种类型,即经黄果树大瀑布为代表的河流袭夺型瀑布,经关脚峡瀑布为代表的断裂切割型瀑布。黄果树瀑布群被称为"岩溶瀑布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  黄果树瀑布,古称白水河瀑布,亦名“黄葛墅”瀑布或“黄葛树”瀑布。因本地广泛分布着“黄葛榕”而得名。以其雄奇壮阔的大瀑布、连环密布的瀑布群而闻名于海内外,十分壮丽。并享有“中华第一瀑”之盛誉。</p> <p class="ql-block">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西线旅游中心安顺市西南45公里处,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span style="color: rgb(36, 36, 36);">东北距贵州省会贵阳市150公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6, 36, 36);">  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是贵州第一胜景,中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最阔大壮观的瀑布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6, 36, 36);">  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科学手段,测得亚洲最大的瀑布———黄果树大瀑布的实际高度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宽101米,其中主瀑顶宽83.3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6, 36, 36);">  分布着雄、奇、险、秀风格各异的大小18个瀑布,形成一个庞大的瀑布“家族”,被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基尼斯记录。黄果树大瀑布是黄果树瀑布群中最为壮观的瀑布。</span></p> <p class="ql-block">  瀑布后的水帘洞相当绝妙,134米长的洞内有6个洞窗,5个洞厅,3个洞泉和2个洞内瀑布。游人穿行于洞中,可在洞窗内观看洞外飞流直下的瀑布;每当日薄西山,凭窗眺望,犀牛潭里彩虹缭绕,云蒸霞蔚,苍山顶上绯红一片,迷离变幻,这便是著名的“水帘洞内观日落”。洞内还有一个冰制金箍棒。布下的犀牛滩,瀑布溅珠上经常挂着七彩缤纷的彩虹,随人移动,变幻莫测。</p> <p class="ql-block">  清代安顺府永宁州知州黄培杰便有诗咏瀑布,诗曰:犀潭飞瀑挂崖阴,雪浪高翻水百寻。 几度凭栏观不厌,爱他清白可盟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中国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游历贵州,途径黄果树瀑布时,曾对黄果树瀑布作了这样的描写: “······担夫曰:‘是为白水河,前有悬坠处,比此更深。’余恨不一当其境,心犹歉歉。随流半里,有巨石桥架水上,是为白虹桥。其桥南北横跨,下辟三门,而水流甚阔。每数丈,辄从溪底翻崖喷雪,满溪皆如白鹭群飞。白水之名不诬矣!渡桥北,又随溪西行半里,忽陇箐云蔽,复闻声如雷,余意又奇景至矣!透陇隙南顾,则路左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复,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如鲛绡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盖余所见瀑布,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但从其上下瞰,不免神悚。而担夫曰:‘前有望水亭可憩也’······”见(《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之一》)徐霞客对黄果树瀑布的描述是十分生动形象而又贴切的。</p> <p class="ql-block">  黄果树瀑布的上游是白水河,多年平均流量为16米3/秒,最新测量结果表明,黄果树瀑布高为66.8米,宽达81.2米。因此,黄果树瀑布水量充沛,气势雄壮。</p> <p class="ql-block">  清黄培杰:犀潭飞瀑挂崖阴,雪浪高翻水百寻。 几度凭栏观不厌,爱他清白可盟心。 </p> <p class="ql-block">  “江南诗魔” :轻纱珠屏挂半帘,飘渺一线卷紫烟。 水云生处龙翻腾,雷鼓嘈嘈震宇寰。 </p> <p class="ql-block">  《黄果树瀑布》——翟培基:白水浩荡群山中,骤止断崖跌九重。 声若雷滚撼天地,势如江翻腾蛟龙。 万里晴空抛碧纱,飞雪喷珠耀彩虹。 水帘洞内观日落,云蒸霞蔚沐苍生。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第七站:青岩古镇</span></p> <p class="ql-block">青岩古镇北城门</p><p class="ql-block"> 青岩古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南部。这里有九寺八庙五阁二祠一宫二堂一院一楼一府等历史遗迹百处以上。古镇最早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为军事屯堡 ,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青岩,在贵州方言中读为“青崖”,是明代贵阳府通往惠水、罗甸等地的交通要塞。青岩的青岩桥与南道遗址正是这段古驿道的遗址,目前已经纳入了全国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78年,明朝开始在青岩屯兵建镇,称“青岩屯”。随后,许多移民也进入此地定居,形成了“青岩堡”。1572年,明朝在此设置青岩司,管辖七十二寨。</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站在内城南门俯瞰内城与外城之间的莲花池景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甲秀楼:中国十大名楼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三月十二日下午,结束了旅游团集体安排,我们来到市区打卡地甲秀楼,观光了甲秀楼和状元楼(状元街)。</p> <p class="ql-block">  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南明区滨河路与西湖路的交叉处,筑于南明河鳌矶石上。甲秀楼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为贵州巡抚江东之、巡按应朝卿建,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400多年来,甲秀楼多次毁坏、重修,历经沧桑。人们现在见到的甲秀楼,是20世纪80年代初,依清宣统年间样式重修的。</p> <p class="ql-block">  巍巍乎,奇楼甲秀天下;</p><p class="ql-block"> 洋洋乎,人才辈出黔中。</p> <p class="ql-block">状元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6, 36, 36);">  总之,贵州山川秀丽,民风淳朴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生存的省份。贵州旅游资源丰富异常,进入黔地,无论是茵家村庄,侗乡鼓楼,无论是岩洞山崖,水瀑草海,尽皆成景,美不胜收。人文古迹展现的是悠久的历史,深邃而博大的文化内涵,让人叹服。自然造化成景,展现的是山奇水秀,美景中饱蓄不加雕凿的天然神韵,展现的是粗犷古朴,红尘中越来越少的原始生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6, 36, 36);"> </span><span style="color: rgb(36, 36, 36); font-size: 18px;">晚上十点,</span><span style="color: rgb(36, 36, 36);">我们乘坐贵阳~西安的航班就要起飞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6, 36, 36);">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36, 36, 36);">再见了</span>春风拂面的贵阳<span style="color: rgb(36, 36, 36);">!再见了五彩缤纷的贵州……!</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