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 晤器明理(5)汉代黄釉陶牛车

瘦风堂

<p class="ql-block">  汉代黄釉陶牛车30x21x11cm</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舟车的发明,使双足得以从步履艰辛中解放出来,无疑是人类伟大而重要的发明。因马的驯养,其后才有以马为动力的车乘。后人以马力作为动力的物理单位,可能这便是出处了。至于舟船的产生,自然是早于车辆的。过河渡水,远去下游,捆扎芦苇,或获枯木,逐水而去,可算是最早的舟船,船运的灵感大概也源于此吧。</p><p class="ql-block"> 这里不说舟艇船舰,不说车马,只说一件古陶牛车。</p><p class="ql-block"> 某年丝路重镇酒泉市出差,暇余遊集市,巧遇这件当作一般工艺品要价的黄釉陶器,同事皆不以为然,力劝看看罢了,但我还是受了诱惑付了银两,这物便也易人为我所有。</p><p class="ql-block"> 及至有闲,稍作清洗,竟有所惊喜。依据以往古陶的认识经历看,这物件当属东汉时代。入土特征明晰,后经流转,似有轻微包浆。历经沧桑,釉胎结合紧密,开片细密自然,釉色幽幽迷人,品相完整无缺。汉代黃釉绿釉陶器,虽不及三彩华美,但从中可见后世唐宋彩陶端倪。可喜牵车之牛,体胳壮硕,性情温驯,这形格当属关中或陇东董志塬上的品种,与《五牛图》上牛一样的耐看。牛车宽敞简洁,车厢大气不失讲究,恰是所处时代的风尚。车轮高及牛脊,牛车比例适宜,这样的牛车行驶平稳,乘行舒适。遥想当年乘坐此车的公卿仕子,该是何等悠哉悠哉。比之周文王亲自牵引姜太公所乘的牛车,这牛车的功能该是已经改进提升了不少吧?遥想当年这架牛车行驶在街道乡村,一定丝毫不逊如今的宝马奔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战国时代,华夏大地血雨腥风,社会疾剧动荡。其时,以马牵引的战车在战争中有如二战战场上的坦克,一时风光无俩。千乘之国,即大国强国。集群战车左冲右突,所向披靡,慑人心魄,望风胆寒,又该是何其壮观。这世事终究脱不开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的规律,历经数百年战乱,直至刘汉政权一统确立,生民渴望安居乐业,社会终于又回归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 而牛车取代马车成为重要的运载方式倒是一个有趣的现象,魏晋盛行牛车数百年之久,此后牛车并未再出现这种景况,说来也算一个奇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牛车代替马车大行其道,这一特殊现象背后定然有着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缘故。一说历经战争马匹稀缺;二说牛车安稳,驾棚设幔,可坐可卧,若非紧急,长路短途皆宜;三说马匹骄贵难以侍弄,牛生性憨厚,吃苦耐劳,相比成本牛车更为经济。另有一说,魏晋散淡一时滥觞,快马疾驰纵橫快意已非时宜,仕大夫阶层追求人生潇散,醉心田园,牛车吱呀悠哉,倒是更贴切魏晋风尚。仕人公卿弃马尚牛,以至王公贵族亲驾牛车引以为耀,真可谓一段历史趣闻,一段世象趣闻。</p><p class="ql-block"> 这驾从魏晋驶来的牛车,可曾驶过王谢堂前惊飞雨中的归燕?可曾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停歇在兰亭修禊的清流之畔?他的主人是权倾朝野的重臣,还是散入江湖的化境之人?而今都已无从考据。面对这驾历经千年的黄釉陶牛车,总禁不住令人追想《兰亭序》和《广陵散》、王羲之和竹林七贤所处的那个风神潇散的时代。只是,在这牛车行进的吱呀声中,往事早已越过千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04.22于瘦风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