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繁花》

天安

<p class="ql-block">上海……《繁花》</p><p class="ql-block">最近,有一部电视剧《繁花》很火,它改编自上海作家金宇澄的同名小说《繁花》但剧情并不是对小说的翻拍,可以说大相径庭,是在小说基础上的再创作。</p><p class="ql-block">上海,一个国际化的现代之都,早年的十里洋场,百乐门的纸醉金迷,还有外滩的金碧辉煌,都曾给这个城市蒙上过神秘绚烂的光弄。但海上传奇的背后,那个真正的上海,那些阁楼内外巷弄之间市井的上海,是什么样的呢?</p><p class="ql-block">金宇澄的小说《繁花》,就描绘了一幅这样的上海众生相。</p><p class="ql-block">金宇澄,上海人,生于上世纪五零年代,他就像是旧时代的苏州说书先生,用上海话娓娓道来了小毛、阿宝、沪生这三个好友的上海往事。也描绘了一幅上世纪六零到九零年代之间的上海画卷。小说独特的沪语表达方式,也引起了文坛上一股繁花热。</p><p class="ql-block">在小说《繁花》里,苏州河边的小毛是工人阶级的子女,思南路上的阿宝是资本家的后代,凡尔登花园里的沪生则来自军队干部家庭。三个少年,三个空间,三种生活,他们穿梭于上海的弄堂和洋房之间,把“上只角”“下只角”的人情往事层层铺展,编织出了一幅花开花落、此起彼伏的繁华景象。</p><p class="ql-block">《繁花》的故事情节大抵已经记不太清了,也可能是儿时镌刻在城市记忆中相同情感,留给我深刻印象的是苏州河、小阁楼、思南路上的名人故居,还有四行仓库。</p><p class="ql-block">《繁花》描述,上海有两条河,一条黄浦江,把上海分割成蒲东蒲西,一条苏州河把上海切成南北两块,极似珠江把广州分成河南河北,过去广州人习惯了把河北视为市中心河南则不是。苏州河曾经是上海的工业中心,旧时的河边,北岸是各种各样的工厂仓库,而苏州河南岸则是工人们的住处。</p> <p class="ql-block">小毛住在苏州河畔的上海弄堂里,这里也就是上海人口中所说的“下只角”。大概有百分之八九十甚至更多的上海人,其实是住在弄堂里的,就如当年的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住在西关蓬莱新村的里弄。上海的苏州河边是一个界限,苏州河原是一个租界的分界线,北边是华界,也叫闸北。</p><p class="ql-block">小毛家住的房子就是上海人常说的三层阁,顶上狭小的阁楼就是小毛的小世界,低矮的眠床,逼仄的屋顶,小虎窗就是小毛唯一可以看到外面世界的地方。在广州西关也有不少相类似的阁楼,年少时候的我,常常夜里与三两同学坐在阁楼的窗前,听风赏月聊天,常坐到半夜。</p><p class="ql-block">电视剧《繁花》的开头场面,很打动人。小说封面特写之后,胡歌拎着礼物登上阁楼拜访一位“老法师”——小说的作者金宇澄。</p><p class="ql-block">胡歌问:“书的名字想好了吗?”</p><p class="ql-block">金宇澄答:“没想好,不过第一句是: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p><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随着阁楼这样的空间越来越少,城市旧有的特质会不会也随之消失,这种阁楼式的小房成为一代人难忘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和苏州河的小毛不同的是,在城市的另一边洋房别墅里的阿宝和沪生,则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阿宝生活在思南路上的思南公馆,而思南路上的许多门牌后面,都有一个在中国历史书上可以见到的名字,周公馆、孙中山故居、梅兰芳故居、李烈钧故居。听一个朋友说,上海名人的故居特别多,充满了年代故事和历史回忆。</p><p class="ql-block">作家金宇澄说,小毛是有一个实际原型的人物,十六岁下乡的金宇澄上了火车,坐在对面的是一个同样十六岁名叫小毛的小伙子,知青返城后,在上海一直是一个普通工人,金宇澄把他写进小说里,用这种方式纪念他。</p><p class="ql-block">顺着《繁花》的线索,借着在上海学习的机会,在上海的街头巷弄游历,寻找苏州河边上海故事,感受人世间的繁花盛开和繁花落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