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闹春图(6)

又一村

<div><br></div>【又一村】摄途漫笔<br> 《中原闹春图》(6)<br><br><h1><b> 五. 嵩山古刹少林寺(下)</b></h1><div><b><br></b></div> <br>  少林寺感觉和我平时所见大多都是黄墙寺庙不同,它的外墙都是深红颜色的,和在西藏所见的喇嘛庙有点像似。查资料得知:黄色在中国古代有着非凡的意义,皇帝穿的是“黄袍”,走的是“黄道”。佛法的传播很多是得到统治阶级的扶持,所谓“佛法东来为皇帝所重”,一开始的佛教其实就是“皇教”,而在古代南方是正统的古汉人,所以南方地区保留下来的寺庙多为黄色。<div><br></div> <br>  元朝建立后定都北京,崇尚藏密。藏区的寺庙一般由白、蓝、红组成,红色又有着吉祥的意思,蒙元的佛教多采用红色装饰。到了清朝时期,满清统治者当时就是联合了北方的蒙古族势力,对蒙古族所信仰的藏传佛教多有了解。满清势力入关以后就靠着藏传密教来笼络蒙古族人心,随着满清势力向西拓展,藏传佛教也在北方慢慢传播开,这也导致北方很多寺庙的颜色是红色。<div><br></div> <br>  《少林寺》电影中的少林武僧,无论是精瘦干练还是高大威猛,个个都一身武功,在少林寺很想拍点有少林寺特点的武僧打斗的场景,以示和其他寺庙不同,得知有一个室内剧场的武功表演,但只有我傻呵呵的想拍点照片,大多人兴趣不大。尽管拍不到武僧练功,但我还想拍一些僧人,能体现寺院的人文。而眼前少林寺见到的和尚大多是肥头大耳,笑容可掬,和游客一样,在人群中来来往往,谈笑风生。<div><br></div> <br>  我拍僧人主要是体现寺庙人文而已,并没其他意思,也很识相,用长焦隔得远远的,尽管如此,也有见我举起相机,大声呵斥:不许拍照!<div><br></div> <br>  我还看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有一座偏殿门口挂着一排僧衣,与之并列的还挂着一排红红绿绿的汉服和旗袍,看模样是做服装出租生意的,难道僧服也可以出租,穿着袈裟逛少林,倒也另有一番情趣。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在穿着袈裟寺院里走来走去的不一定都是僧人也有游客。出于对寺院的尊敬,我不敢妄加评论,只是私下说说而已。<div><br></div> <br>  尽管少林寺游客众多,但香客也不少,几个大殿外面也香火袅袅,虔诚信徒的嘴里念着经书,烧香磕头络绎不绝。不过我总感觉在这么喧闹的地方,敬香拜佛也有点怪异哦。<div><br><br></div> <div><br></div> 反正寺庙里各寻所需,小孩游玩的、情侣合影的、喂鸽的、拍照的,展现出佛家的圣地一派和谐的景象。<div><br></div> <br>  走到离寺院300米开外塔林的时候是下午五点,夕阳西下,是拍摄塔林最好的光影。可惜的是,塔林外面远远地围上了一圈栅栏,只能隔着栅栏着看,所以塔林里面没有人气,静静的,阴沉沉的,作为墓地也恰如其分。<div><br></div> <br>  塔林是少林寺历代高僧、住持、大和尚及有成就、有贡献的僧人的墓葬群。因墓塔林立,故曰“塔林”。塔林占地约1.4万平方米,为我国最大的塔墓群,有砖、石和砖石混合结构的各类墓塔。有单层单檐塔、单层密檐塔、印度窣堵坡塔和各式喇嘛塔等区别。自唐贞元七年至清嘉庆八年,原有砖基塔500多座,今存232座。听导游介绍,最近圆寂的得道高僧也入葬其中,的他们的塔不仅高大上,墓碑上还刻上了豪车、手机、apple等这些现代化的生活和通信工具,怕高人在极乐世界也耐不住寂寞,加强和人间的联系往来吧!<div><br></div> <div><br>  记得在《少林寺》电影中,最后有一段打斗是在塔林拍的,估计那是再造的场景,不然毁了塔林将成千古罪人了。</div><div> <br><br></div> <div><br></div><div>谢谢观赏</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