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修行可以通过六种震动和六反震动来反复的观照圆融》</p><p class="ql-block">因为《法华经》他是这个圆顿大法,就是一乘大法,是经王嘛!所以在《法华经》里面所有说的所有的法,他都是从这一颗心上下功夫的,从一心三藏圆融这个法的。《法华经》里面的六种震动就是我们十八界,六根震动,六根震动之后你看比方说: 我们以前看到这个杯子,这个水杯,哦!第一意念就是水杯是吧!然后你第二个念,第三个念的就是第六意识的分别的时候,哦!这是个白色的水杯或者这是个,这个白色水杯里边又乘了一杯水,这是后边的第六意识的分别。那现在我们这个震动,六根震动之后什么样子了吗?我们现在就知道了,第一个六根震动就是,哦!原来万法万相是一人一念,好!我这个六根震动之后,再看那个外尘的时候你想,你在看外尘就不一样了。你前面看的是水杯,现在是什么?哦!你看到水杯就是我自己。在第一个念头水杯就是我自己,这个水杯就是外尘,这个时候你这个看水杯这个第一念就是我们说这个俱生意识嘛!他立马就变成了成所作智。你看以前看他是水杯,这个外尘是水杯现在看到外尘的水杯就是我自己。所以这个俱生意识就已经变了。这六尘这变得跟俱生意识变得叫遍动。遍动你想遍动之后,你的第六意识再去柔和的时候,再去思考第二三意识的时候,那就都是我一人一念嘛!所以他一人一念,他通过第七识再存到那个大圆镜智里边。以前存到大圆镜智里边那个概念就是,哦!这是个水杯,白色的水杯,白色水杯了存一些水,怎么这个水杯好漂亮啊!什么什么样子,好!存到第八识里边就这个种子。现在我们这个在存到第八识里边的这个水杯就是我自己,我们都是一人一念。那你存到第八识里边那个东西了,那都是一个万法都是一人一念吗,这个时候那个什么就叫等遍动吗,等遍动然后这等遍动,然后你他会你在你这个再从第七识把那个第八识种子调动出来的时候,把你这个种子调动出来之后,调出来种子就是所有万法就是一人一念。万法一人一念你在用这个意识去观照万法就开始反作用吗,哦!反作用比如说我以前就觉得我这个色身是我,哦!原来这个色身只是我所用的一个房子,一件衣服而已。啊!再看万事万物就不用大脑想了,第一念意识就是,哦!都是我,都是跟我一样一人一念变现出来的。它需要这种慢慢圆融的,刚开始我们不可能说是看到东西,你打个比方,现在我们都知道万法是一人一念,但是我们平常,哦!看手机,妈妈给我的手机给我手机拿过来,我们不说妈妈请帮我拿过来,不会吧?为什么?因为我们太熟悉了,我们已经很熟悉,很执着的认为那就手机,那就茶杯,所以我们需要观照,需要重复的去观照,啊!今天忘了,明天记起来,好这个水杯就是我,在重复观照,重复重复又重复,把以前的那个熟悉的那种,我是我,水杯是水杯,手机是手机,然后呢,我们通过重复重复观照,然后慢慢慢慢变成自性流露,当我达到自性流露的时候,就已经达到这个就是那个等级都是就是慢慢的这种次第圆融的时候。所以刚开始我们需要这个作用和反作用遍动和六种震动和六反震动这个次第性来慢慢的去圆融。我们这个比方说这个俱生意识,就是先把这个前面这五种俱生意思变成,成所作智。我们这个第六意识,独头意识变成这个什么妙观察智,然后我们第七识,第七识变成平等性智,然后这样后边的第八识就成了大圆镜智,大圆镜智就是他那我们就是刚才我说了吗,那么前面我们肯定是因为那个自觉不自觉的我们就认己为物,认物为己我们就很熟悉了嘛,所以我们想存那样的存到那样的这个意识的时候,我们存那样种子时候,我们前面是需要刻意的去观察,哦!水杯是我,你看他第一步是水杯是我,他观察水杯是我,其实那时候观察还不是个纯种的这个震动嘛,他慢慢的会看到水杯的时候,就不用说水杯是我了,他会知道,哦!那个是我,看到手机的时候是我,再慢慢再就是多次震,六种震动和六反震动,多次反动。反震动震动反震动,这样这个反反复复,复复反反,然后慢慢你变成看到手机的时候,手机就是我,就不用想了。不用脑子想直接自性流露,这种万法万物就和我一样。他就这样一点一点的回到等觉位,再破了生相无明,回到我们的极果如来的。所以说这个六种震动哈!六种震动和六反震动它呈现出来不是一个相,它是我们修行的一个次第,从这个前面这五种俱生意识到第六识,第七识到第八识,呈现了一个我们是怎么从那个清净无为的那个状态里边,走到现在目前这个大染缸了,走上这个大染缸。然后我们再从这大染缸,再回到那个清净那个状态里边去。就这种这是我们,所以平常我跟大家说这个法了,大家懂的时候要就一定要在生活里边,时时事事处处去观照,你越用心观照你成长的越快。这样慢慢就破除我执了,你想你看所有东西就一人一念还有什么我执,什么我难受啊!家里边有事情了影响我的心情啊!你都没有我了谁影响你的心情啊!这六种震动和六反震动就是破,慢慢就把我的我执,人我执,法我执都破了呀。你想我们这个色身和外边所有的外尘,原来都是一个东西。这都破完了,人我执,法我执都破完了。破完了之后,你还</p><p class="ql-block">哪儿什么天天我好烦呐,你去哪烦都没有个你,谁来烦呢,我身体有病啊,你去哪有病啊!你都没有个你,谁来生病啊!这就是我们修行的。所以面对所有的事情哈!所有的人物,所有的外尘,我们都要会相归性。虽然现在我们在证道位达不到这个就是在有见空,在有归空,但是呢我们可以在这个见道位,见道位要时常这样去观照。然后在见道位时常这样观照的过程中慢慢慢的,我们将来我们这个灵体他这个东西就越来越来越熟悉的,就是回归到这个一人一念的时候,将来我们这四大分散的时候。我们当下的灵体就知道我是佛,当下无所不能,你想去哪个佛国净土随你去,就这样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