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重庆(三)——热辣而充满诱惑的城市。

小微文字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5/大足石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足石刻是一个非常、非常值得一看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来重庆前,没有计划去大足石刻,所以也没有做功课。来到重庆之后,有两个朋友都推荐我让去大足时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了行程才查如何去大足石刻。继续报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实话,报团的体验非常糟糕。但不报团,交通是大问题。要火车、汽车的倒。而且,大足时刻还有北山景区,有一定的距离,而且两个景区直接没有直通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看了一下跟团游,其中游程很多,大足石刻只占三分之一,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只想看石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好的办法就是租车。我们去武隆回程打到一辆滴滴专车,我问他去大足石刻怎么租车,他当即就说租我的车啊。我问价位,他先说700元,我说太贵了。他说你们自己出高速费,最低500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觉得这个价位还好。因为我咨询团费一日游是每人268元。留了司机师傅的电话,晚上决定包车前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足石刻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始于公元7世纪中叶,历经晚唐、五代、北宋至南宋,尤其在南宋时期达到鼎盛,并延续至明清时期。大足石刻的建造始于初唐永徽年间,由昌州刺史韦君靖首先在北山凿造佛像,拉开了中国最后一次大规模石刻造像的序幕。其历史渊源及文化内涵我不再鳌述,大家可以去看度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中有几尊佛像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是“媚态观音”。这是一尊北山石刻中宋代雕刻的石刻观音像。这尊观音像的身高大约一米左右,她头戴宝冠,赤脚踏着两朵小莲花,身着璎珞,裙摆拖地。这尊观音像以其秀丽妩媚的姿态和独特的女性化特色而闻名,被称为“媚态观音”。</p> <p class="ql-block">媚态观音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于这座观音,有几个版本的故事。其中一个版本是说,宋代有一位老石匠在北山雕刻一尊数珠手观音像,但他对作品不满意。一天,当他疲惫地坐在小溪边洗脚时,遇到了一位十三四岁的牧羊小姑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姑娘的天真和美丽激发了石匠的灵感,他重返山上,完成了这尊充满人情味的女神石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一个版本是,这位观音的原型是一位名叫海棠的重庆合川人,她的丈夫是一位石刻工匠。丈夫离开去大足工作后,海棠千里寻夫却病故。为了纪念妻子,工匠雕刻了这尊菩萨像,并将其藏在北山石窟的不显眼位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座观音像确实是在最下层一个石窟里,要蹲下了才能看清楚她的全貌。可惜的是她的面目已经风化,只能依稀看到她的容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网上复原的媚态观音像。我觉得还是原刻的好。他们复原的有些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吹笛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足石刻中还有两个石刻尤为引人注目。一个是吹笛女,一个是养鸡女。这两个石像都在大足石刻的宝顶山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宝顶山石刻一个传统的造像方式是最上一层是佛,下面是佛渡化下地狱的人。吹笛女为何下地狱?据说她惹怒了皇帝。吹笛女原型为古代的一个乐师,有着高超的音乐能力,在为皇上献唱的时候吹得曲调非常的悲凉,曲调惹怒了皇上,让皇帝大怒,最后被皇上赐下了杀头的命令,最后冤死下了地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一个传说。几百年前的一个小城,出现鼠患,全城束手无策,只好打算弃城逃走。这时,出现了一个斑衣吹笛女。她服装的花色古怪、腰上插着笛子,她说她能清除老鼠,但要收一笔酬劳。小城的居民说,只要能赶走老鼠,付她五十倍的酬劳都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吹笛女拿出笛子,吹起轻柔曲调,所有老鼠纷纷从沟里,房里,柜下,床底跑出来,跟在吹笛女的后面。吹笛女走到河边,继续吹着笛子,老鼠如痴如醉一批接着一批跳进河里,全部被河水冲走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居民高兴得要命,但吹笛女索取酬劳的时候,居民却说没钱可付。吹笛女默默离开小城。当天晚上,月亮高挂天空,家家安睡,到了半夜,小城的空中忽然响起了清澈的笛声。笛声飘动着,每一家的小孩都从家里跑到路上,跟在吹笛女的身后。她一边吹着笛,一边往山上走去,所有小孩跟在她身后,走着走着,月光渐渐被云挡住,吹笛女和小孩越走越远,最后全部消失在山里面。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是她惹怒了皇帝还是拐走了全城的孩子,最后被下了地狱?我不得而知。但这尊吹笛女的石刻被称为大足石刻中最美的石刻。她用的笛子是弓笛,是弯曲的,仔细看,她的嘴唇凸起,仿佛有悠扬的旋律萦绕耳边。</p> <p class="ql-block">养鸡女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一个是“刀船地狱”中的一幅养鸡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故事很长。说是古时候,宝顶山有个会养鸡的姑娘名叫奚成凤。奚成凤一家母女二人,住在宝顶山古佛寺庙门前不远处。除养鸡外,还在门口摆有一张白木桌子卖点素酒、素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匠领班师傅刘思九收工之后,总喜欢来喝一碗白酒,吃两碟盐水花生。刘思九一边喝酒,一边打趣说:“素鸡吃了解不倒馋,你啷个舍不得杀只公鸡来待承我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奚成凤听了扑哧一笑,说:“你们庙上赵师父告诫我们多次了,杀鸡伤生,吃荤有罪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思九不以为然,说:“有啥子罪?我是做手艺的工匠,又不是出家的和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奚成凤觉得刘石匠说得有理。后来奚成凤就给刘思九炖鸡吃。(这一段对话很有画面感,而且用四川方言讲出来更为好听)</p> <p class="ql-block">养鸡女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直到有一天奚成凤养的鸡闯了佛殿,惹怒了法师赵智凤,他一向不满养鸡母女,更不满石刻领班刘思九整天吃鸡喝酒。他说“肇事之由,皆因奚成凤养鸡开始。如不养鸡,就不会发生打鸡之事。杀鸡、食蛋,都是伤生之大罪。因此,养鸡者有罪孽,死后要下地狱的!”他罚养鸡母女二人每日打扫佛堂。养鸡女不服,说养鸡是正常的农事生活,老百姓家家养鸡。当地农民都支持奚成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在镌刻“地狱变”组雕时,赵法师不顾刘思九的一再反对,坚持要把奚成凤“养鸡伤生”的“罪孽”刻进去,以警后世。刘思九觉得对不起奚成凤,就如实告诉了她。没想到奚成凤听话后哈哈一笑,说:“要刻我的像呀,那好得很嘛!那我这个养鸡妇女岂不是和菩萨一样长生不老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刘思九果真将养鸡女奚成风刻进了“地狱变”。但是把她的形象刻得很善良、很美。画面是养鸡女轻轻掀开鸡笼,两只鸡争先钻出笼子,扑楞着翅膀争食着一条蚯蚓。未出笼的鸡也都伸长脖子,争着往外钻。养鸡女在一旁看着,表情慈祥、文静,仿佛沉浸在幸福的幻想之中,完全是古代劳动妇女勤劳、智慧品质的再现,何曾有一点犯罪的样子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还喜欢大足石刻的圆觉洞。这个石窟节假日不开放,怕人多破坏了石像。这个洞是法师为弟子们开悟解惑。每一尊佛像都精美绝伦,令人惊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足石刻还有许多传说故事,还有许多精美的石刻。就是这样一座充满文化内涵的地方,你来重庆旅游却很难以到达。所以,有很多来重庆的人,都与大足石刻失之交臂。我同学说他来三次重庆都没有来大足,他极力推荐我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说,就是为大足石刻专程来重庆都是非常值得的。我不知道重庆的文旅部门为何不把大足石刻做为一条重点的旅行路线推荐开发。</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 <p class="ql-block">圆觉洞精美的佛像。</p> <p class="ql-block">圆觉洞精美的佛像。</p> <p class="ql-block">圆觉洞精美的佛像。</p> <p class="ql-block">圆觉洞精美的佛像。</p> <p class="ql-block">圆觉洞精美的佛像。</p> <p class="ql-block">圆觉洞精美的佛像。</p> <p class="ql-block">圆觉洞精美的佛像。</p> <p class="ql-block">圆觉洞精美的佛像。</p> <p class="ql-block">圆觉洞精美的佛像。</p> <p class="ql-block">圆觉洞精美的佛像。</p> <p class="ql-block">这幅是一个少年离家去做工,心里非常高兴。</p> <p class="ql-block">他的父母跟在身后,夫妇两个想嘱咐孩子,又怕孩子觉得烦,两个人欲说还休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从这往下十张,刻的是放牛人和牛渡化成佛的过程。起初,牧牛人和牛都有各自的想法人拽着绳,牛昂着头“谁也不服谁”。</p> <p class="ql-block">经过几个回合的“拉扯”之后“倔牛”终于被驯服,牧牛人也有了片刻轻松。路遇好友,攀肩耳语,牛歪着头,竖起了“八卦的耳朵”。</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推移,人和牛不再互相“折磨”,牧牛人放下绳子,吹起笛子,开启“沉浸式田园牧歌”模式。</p> <p class="ql-block">第十一组“禅定”。牛已经不见了,只剩下修行者结趺而坐。修行者头顶上方刻颂一首:无牛人自镇安闲,无住无依性自宽。只此分明谁是侣,寒山樵竹与岩泉。比喻执着贪恋的心欲已全然消失,修行者的心性已化作清风,与大自然的林间翠竹,山岩清泉溶为了一体。</p> <p class="ql-block">第十二组“心月图”。修炼到最后,修行者由定生慧,进入万象皆空之境界。人和牛都消失了,只剩下这轮亘古长存的皓月。这组造像叫做“心月图”。皓月下写着:“了了了无无所了,心心心更有何心;了心心了无依止,圆昭无私耀古今。人牛不见杳无踪,明月光寒万象空;若问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丛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