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

寒影

<p class="ql-block">幼儿游戏中我们要做到“最大程度的放手,最小程度的介入”“管住手 闭上嘴 睁大眼 竖起耳”,那么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何时介入是很多教师特别“纠结”的事,老师就真的不需要介入了吗?如果是可以介入那么什么时候需要介入?什么时候必须介入?游戏中我们观察发现有的孩子,看一眼别人的游戏就走开了,有的孩子遇到困难时执着的自己去完成没有提出帮助,有的孩子遇到困难时会寻求同伴帮助,有的孩子会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游戏中孩子需求的迫切程度不同,寻求帮助的对象也不同,所以教师是否需要介入,是观察幼儿游戏过程中基于孩子的需求来决定的。</p> <p class="ql-block">幼儿主动提出需求时要教师要介入。</p><p class="ql-block">孩子主动提出需求时,我们要及时介入,好比我们到超市购物,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寻找物品或寻求售货员的帮助,幼儿就像消费者,售货员就像老师,当去超市购物时会出现:</p><p class="ql-block">一种是无意间来到新开的一家超市,逛逛看看,有合适的就买,同时决定了我要不要来第二次,会结合自己的需求和优惠力度决定买不买。</p><p class="ql-block">一种是急需的买东西没时间逛,会根据大体位置自己找,找不到会主动找售货员。选择物品不确定时会根据售货员推荐的产品做出选择,退而求其次的情况。还有没事逛街的情况(游戏中有的孩子一直在观望),并不是没有收获,在逛的过程中了解了品类、每个商场的价格区别、还会得到身心的放松等等。 </p> <p class="ql-block">我们教师需要思考:游戏材料的的种类数量,摆放的位置,是否做到看得见,拿得到,放得回,站位是否关注到每一个。 有危险即将发生时要介入。教师是最了解班级孩子的,根据孩子的已有能力和行为对安全事件的发生有预判,所以当危险即将发生时教师必须介入。“视悬崖实验”证明孩子有规避风险的能力,但是为什么出现孩子预判出错高估自己能力而摔伤的情况?有很大一种可能是,之前老师家长保护过度突然放手会导致孩子对危险的评估能力出现了偏差,比如今天你悄悄顶住,或梯子有卡扣明天没去顶住,又没提醒孩子,就会发生危险的事情,所以教师最初的放手要在自己的可控范围内进行。还有经常会有孩子头被卡住了,或碰头了等,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感统失调,而是因为没有给予充分的感受体验让动作和神经建立链接,所以出现碰头。还有用磨牙棒代替吃手,学步车代替走路等孩子没有得到充分的感受体验,关键期锻炼重复没达到,这时候我们需要慢慢放手,一旦突然彻底放手孩子就会出现误判受伤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幼儿之间发生争抢时。幼儿争抢的情况有很多种,如果孩子手里有“武器”(棍棒等)时,教师要立马介入制止,先将“武器”拿下,就好比当我们手里没有东西时不敢做的事情,一旦手里有“武器”就会啥都干出来了,一个怕蜘蛛️的女生他会拿起手里的书本拍死或者用脚踩死,但是你让她用手拍或光着脚踩,她却不敢。当双方“武力”悬殊比较大,弱方又处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需要教师及时介入,同时注意介入时教师的语言要与孩子产生共情。但是当两者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可以等一等,看看是否需要介入,因为孩子在“争吵”过程中促进社会性发展。</p> <p class="ql-block">我们教师需要思考:</p><p class="ql-block">游戏前后一定要有预案,做到游戏前后操作的规范性,科学合理性。</p><p class="ql-block">比如,天气较冷时,在沙水等户外游戏前要进行热身,以及游戏后的健康保护预案,游戏后保暖措施要到位,及时更换或添加衣物,教室内提前开好空调或适当调高温度等保证幼儿身体健康。</p> <p class="ql-block">温馨提醒:</p><p class="ql-block">教师介入孩子游戏后,一定要有介入后的反思,反思我们的预案是否升级完善,反思我们的操作是否做到科学合理等,哪些是我们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出调整的,比如极寒天气缩短户外游戏时长,或调整游戏设备和空间。</p><p class="ql-block">更需要我们有价值判断地思考,介入的损失——老师的损失,孩子的损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