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黄河金天地即周恩来总理骨灰撒放地纪念碑

清泉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不息入渤海。”这是人们形容和常言说的,其实她不是从天上来。她是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黄河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和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是世界十大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全长约5464公里,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4月21日受朋友邀请到了黄河金天地游玩;停下车一看,映入眼帘的是周恩来总理骨灰撒放地纪念碑。有人问:“周总理的骨灰怎么撒到黄河里?”专家朋友说了:“因为周总理对黄河有感情,一九五八年的大洪水,就是周总理来黄河上坐阵指挥的。”是的,建国初期,一九五二年,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重要指示,国家政府国务院,以及水利电利部.都非常重视。我本人也是从黄河上退休的,对黄河是有感情的,用个成语说就是“情有独衷”,因为从小生长在黄河岸边,亲眼目睹了黄河汛期经常漫水灌滩,洪水一漫滩.大坝里边的滩地就是一片汪洋,沿黄人民也深受黄河水的疾苦、自从建立小浪地水库,中国大地上的第二条大河得到了控制,每年的调水调沙,河床降低了,地上悬河也得到了改善,名符其实的害河"变成了"利河"。汛期漫滩的情况也微忽其微了.堤顶的波油路平面如镜,行车不颠波,绿化成荫,多处成了黄河上的乐园,如今天游玩的金天地.打渔张森林公园等等,节假日游玩的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好不热闹.开心地享受着自然赐给我们的天然氧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下图是我与滨州市的黄河专家王教授的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次地也是滨州市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教育基地。下图是“入党誓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周恩来的黄河情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热爱和思念母亲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天性,我们伟大的母亲河黄河承载着许多许多厚重的文化历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思念娘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周恩来生前无数次表达过他对母亲的热爱和怀念。无论是他在天津坐牢期间写下的《念娘文》(该文现已失传),还是他留学日本时记下的念娘日记,无不充满对于生他、抚育他成长的几位母亲的感恩之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三日下午1时左右,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在陕北吴堡县川口镇东渡黄河,周恩来登上渡船后,一边和船工舵手们握手。一边热情的说“感谢你们今天把我送进母亲(指黄河)的怀抱,享受母亲的温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周恩来12岁离家,从读书追求革命真理到投身无产阶级革命和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未能再回故乡一趟,“想来母亲坟前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亲恩未报。”他期望死后将骨灰撒进“母亲河”,以报答生他、养他的母亲;同时,祖国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他回归了母亲河,也就回归了大地,回报了祖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黄河归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九四六年三月一日,黄河花园口堵口工程开工典礼举行,国民党政府以"拯救黄泛区人民"为名,暗藏"以水代兵"水淹解放区的祸心。从一九四六年初到一九四七年初,周恩来作为中共驻重庆首席代表与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及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围绕黄河归故问题进行了多次斡旋与艰苦谈判,在周恩来倡导的"抛弃一党私利,化干戈为玉帛"精神感召下,先后签订了《开封协议》、《菏泽协议》、《南京协议》和《上海协议》,落实了周恩来"先复堤后堵口"的倡议,冀鲁豫边区、渤海解放区组织民工四十三万人开始加紧实施复堤工程。周恩来为使其中规定的工款、工粮、救济款按时到位,协调各方,奔走呼吁,呕心沥血。解放区人民一手拿枪,一手握锨,加紧整修,复堤工程顺利进行。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保护了黄河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五日,花园口合龙,滔滔黄河水回归故道,安然入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归故黄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逝世,举国上下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遵照老人家生前遗愿,经毛泽东主席、党中央的批准,在邓颖超同志的组织安排下,一月十五日夜,时任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中央组织部部长郭玉峰、周总理生前工作人员张树迎、高振普,7225号专机飞行人员正驾驶副中队长胥从焕、副驾驶飞行员唐学文、领航员白海坤,通讯员李永顺,机械师、机务副中队长陈宝森参与了这次神圣的任务。预定的航线是从通县机场起飞后,先向北飞行,从北京城区一密云水库一飞越长城到凉平,再从凉平向南飞越长城,一直向东南方向飞行,从鹰手营子一蓟州一唐山﹣天津﹣沧州﹣惠民,再飞越黄河一邹平一北镇(渤海黄河入海口),回到通县机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五日深夜,周恩来总理最后一包骨灰准确平稳的撒落在了山东北镇黄河滩区,从此周总理的英魂永远与滨州大地相伴,永远与渤海老区人民相伴,永远与黄河母亲相伴。</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