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黄埔村(二)

阿锠李新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穿过仅剩头门的梁氏宗祠,广场后是新建的“黄埔古村人文历史展览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走进“黄埔古村人文历史展览馆”观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水乡讲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关于黄埔村 黄埔村,原名“凤浦”、“黄圃”、“凰洲”。南宋时黄埔村已是“海舶云集之地”。清代“一口通商”期间,黄埔村港口为我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黄埔村遂发展为当时世界贸易中心地区之一,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古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一部分 建村本源</b></p><p class="ql-block"><b>黄埔村在宋代已经开村,村内随处可见中华传统美德的街巷名称,作为理学教化载体的牌坊、匾额和对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图为黄埔村的“凤浦”门楼石额匾。明清年间,大量外国商船经常汇集停泊于附近水域,传说洋人讹读“凤浦”为“黄埔(WHAMPOA)”,“凤浦”被称为“黄埔”,这就是名扬四海“黄埔”的由来。</b></p> <p class="ql-block"><b>🔼 这座“宝田裕后”的牌坊,是当年慈禧太后赐给十三行商人梁经国的,该牌坊如今静立在黄埔村的左垣家塾里(梁经国为子弟读书而建的家学学堂)</b></p> <p class="ql-block"><b>🔼黄埔村内其实保留了好几座牌坊,现在很难看见的原因是它们都被藏在了以下的地方:容川公家塾内藏有“孝贞双烈”牌坊,左垣家塾内藏有“宝田裕后”牌坊,罗氏宗祠内藏着“明德惟馨”牌坊,主山冯公祠内藏着“学绍金华”牌坊,文堦冯公祠藏“四经家学”牌坊。</b></p> <p class="ql-block"><b>🔽 黄埔村的村民围绕村边建了8口池塘,呈弓状分布,分别命名为"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图为地字塘。</b></p> <p class="ql-block"><b>  前来广州贸易的外国商船来自瑞典、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秘鲁、智利、墨西哥、美国等地。据统计,从乾隆23年(1758年)至道光17年(1837年)的80年间,停泊在黄埔古港的外国商船共计5107艘,其中著名的如瑞典的“哥德堡号”和美国的“中国皇后号”。</b></p> <p class="ql-block"><b>  🔼🔽 广绣是岭南文化的一支奇葩。黄埔村人精于刺绣,不论男女都有一手高超的绣花技艺。惇慵街4号的紫霞居既是村里的绣花刺绣社,同时也是村民休闲聊天的聚点。图为紫霞居。</b></p> <p class="ql-block"><b>🔼 柚木古钱柜(民国)</b></p> <p class="ql-block"><b>🔼 彩绘描金人物漆盒(民国)</b></p> <p class="ql-block"><b>🔼 合金烛台一组4件(民国)</b></p> <p class="ql-block"><b>🔼 方形漆木印章盒及印章(现代)</b></p> <p class="ql-block"><b>  🔼🔽 梁经国号左垣,创立了十三行之一“天宝行”。梁经国自幼因家贫未能读书,虽然后来创办天宝行取得成功,他希望子孙后代能读书登科及第,光宗耀祖。于是聘请名师在他的家乡黄埔村开办了“左垣家塾”管教子弟读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 涉趣园位于保昌大街3号,是典型的岭南园林风格,园里的门洞、漏窗、花基、灰塑门联等都很精致。</b></p> <p class="ql-block"><b>  图为黄埔村内的镬耳屋群,这种房屋设计特显古代人民的智慧——高墙防火。其建筑蕴含深厚的岭南文化元素,是明清两代风行于岭南地区的建筑形式。</b></p> <p class="ql-block"><b>🔽 “天官赐福”砖雕残件(清代)</b></p><p class="ql-block"><b>(1616-1911)</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四部分 史册英才</b></p><p class="ql-block"><b>黄埔村人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又较早接触到外来的经济和文化,中西文化交融,哺育出了一代代贤能,如身兼三国公使的胡璇泽、追回庚子赔款的梁诚、铁路专家胡栋朝、广州十三行行商梁经国……还有梁门一房三进士“梁同新、梁肇煌、梁肇晋”,其中梁同新、梁肇煌父子皆任顺天府尹。一个小村庄能出现这么多历史名人,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身兼三国公使胡璇泽</b></p><p class="ql-block"><b> 胡璇泽(1816-1880)新加坡著名侨领,人称"黄埔先生",中国第一位驻外领事,胡俊泽早年跟随父亲到新加坡闯世界,后继承父业大力拓展公司商务,成为名一时的华侨巨商。1877年,由郭嵩焘极力推荐,胡璇泽被清廷任命为驻新加坡领事,同时他也被俄国、日本委任为驻新加坡领事,他身兼三国领事,成为外交史上的佳话。</b></p> <p class="ql-block"><b>🔽(上)胡璇泽(左二)出席新加坡首次立法委员会</b></p><p class="ql-block"><b>(下)19世纪初期,胡璇译以私产地与新加坡政府交换所开辟的国家植物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追回庚子赔款梁诚</b></p><p class="ql-block"><b> 梁诚(1864-1917)黄埔村人氏,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1886年,梁诚随张荫桓公使赴美,从此开始了他的外交生涯,1903年,梁诚出任美国、西班牙、秘鲁、古巴等国钦差大臣。</b></p> <p class="ql-block"><b>《逆水行舟》爱国外交家梁诚生平事迹展</b></p> <p class="ql-block"><b>年少成名,开创中国体育外交成功先例</b></p><p class="ql-block"><b>梁诚是中国首次官派留美幼童之一。在留学期间,梁诚是学校优秀的棒球手,在美国校际争夺竞标赛中,凭借个人出色的技术帮助球队大获全胜,在当地轰动一时。这段光彩的历史,为他后来在美国办外交带来极大便利,人们皆称为"棒球外交",开创了中国体育外交成功的先例。</b></p><p class="ql-block"><b>🔽 图为梁诚与他的棒球队友</b></p> <p class="ql-block"><b>🔼🔽 巧争庚子退款</b></p><p class="ql-block"><b>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赔偿款项,史称"庚子赔款"。梁诚任驻美公使期间,知悉了美国超索庚子赔款额度后,主动敦促其退还超额款项款。历时三年的交涉过程异常艰辛,梁诚锲而不舍,多方斡旋,广开渠道,争取舆论支持,最终取得成功。庚子退款被用于设立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直接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b></p> <p class="ql-block"><b>🔽 展览中展示了由清华大学校史馆提供的光绪三十年、三十一年驻美公使梁诚致外务部函(复制件),清政府外务部朱批赏拨清华园建游美肄业馆的答文(复制件)以及绝版书籍《梁诚的出使美国》等珍贵历史文献。</b></p> <p class="ql-block"><b>🔼 驻美公使梁诚致外务部函</b></p><p class="ql-block"><b>🔽清政府外务部朱批赏拨清华园建游美肄业馆的劄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劄文源自古代官员审阅文件时所做的批注。劄文一词的意思是“批注”或“评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永丰舰舰长冯肇宪</b></p><p class="ql-block"><b>冯肇宪(1896-1923)黄埔村人氏,民国时期的海军将领,冯肇积极支持孙中山革命,被任命为永丰舰舰长。1922年6日16日陈炯明叛变,围攻孙中山总统府、孙中山脱绘险后先登上楚豫号,冯肇宪为保护孙中山安全,护送孙中山登上永丰号加以保护。</b></p> <p class="ql-block"><b>🔽 (上)孙中山在永丰舰逗留了55天,在此期间,冯肇宪积极拥护孙中山的主张,出色地完成了保护孙中山的任务。图为1923年8月14日,孙中山、宋庆龄重登永丰舰与全体船员合影。</b></p><p class="ql-block"><b>(下)为了表彰冯肇宪的功勋,1924年7月,陆海军大本营元帅孙中山发布褒奖令,追赠冯肇宪为少将,高度评价了冯肇宪忠于海军事业,屡次立功的事绩。这是广州《民国日报》上刊登的《大元帅褒奖令》(1924年7月15日《广州民国日报》)</b></p> <p class="ql-block"><b>  永丰舰在与陈炯明部交火中,冯肇宪也受了伤。正是此伤,在冯肇宪身上埋下祸患。1922年8月,冯肇宪等乘永丰舰护送孙中山到了上海,孙中山即策划讨伐陈炯明,并派遣冯肇宪等返粤。冯肇宪在途经香港时突然发病,1923年1月8日,冯肇宪因昔日伤口破伤风感染在广州病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铁路专家胡栋朝</b></p><p class="ql-block"><b>胡栋朝(1872-1957)黄埔村人氏,著名铁路专家,曾就读香港英国皇仁书院,后考取天津北洋大学堂,获工科学士学位,光绪年间被选派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获土木工程硕士学位。1906年7月,胡栋朝赴京参加学部考试,名列第九,后被朝廷钦点为工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b></p> <p class="ql-block"><b>左为立于胡氏宗祠前的胡栋朝旗杆夹</b></p> <p class="ql-block"><b>比肩詹天佑的胡栋朝</b></p> <p class="ql-block"><b>🔸梁经国(1761-1837),黄埔村人,十三行天宝行创办人。十三行是专门经营对外贸易的商业机构的总称。1808年,梁经国创立天宝行,以诚信为经营之道,深受客商的信赖,贸易蒸蒸日上。</b></p> <p class="ql-block"><b>梁经国聘请名师在他的家乡黄埔村开办了“左垣家塾”管教子弟读书。这个愿望在四子梁同新及孙子梁肇煌、梁肇晋身上得到实现,称为二代三进士。梁庆桂应是他曾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梁肇煌所书对联(复制品)</b></p> <p class="ql-block"><b>🔽 (左)梁方仲(1908-1970)天宝行行商梁经国的第六代孙,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研究明清史学家,对明代赋役制度进行了总结性研究。</b></p><p class="ql-block"><b>(右)梁嘉彬(1910年-1995年)梁方仲之弟,现代著名史学家,广州十三行研究权威。1937年,梁嘉彬出版专著《广东十三行考》,影响深远,其后在台湾从事中国历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 梁方仲文集</b></p> <p class="ql-block"><b>🔸 🔽 冯锐(1897-1936),黄埔村人,中国现代蔗糖业的先驱者。20世纪30年代,陈济堂主粤,大力发展广东工业,时任省农业局局长的冯锐提交了《复兴广东糖业三年计划》,作为工业计划的补充而被 采纳。右图为冯锐。</b></p><p class="ql-block"><b>(左图)根据规划,冯锐首先开办了新造、市头两家糖厂,后来又兴建了顺德、惠阳、揭阳、东莞四家糖厂。</b></p> <p class="ql-block"><b>从展厅出来,经过“凤浦”门向黄浦古港出发</b></p> <p class="ql-block"><b>🔼🔽 奶婆姜撞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猫记艇仔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夷舟蚁泊 古港繁华</b></p><p class="ql-block"><b>每年春夏之交,英国、美国、荷兰、瑞典等国商船乘着夏季季风来到广州贸易,至初冬回国。据记载,1758-1838年的八十年间,停泊在黄埔港的商船共计5107艘,平均每年为64艘,形成"夷舟蚁泊"的奇观。凡来广州贸易的西洋商船须先在澳门港申报,领取通关凭证,再由虎门港入口,接受海关稽查,一切合规方可进黄埔港下碇停泊,缴纳"船钞""货税"等后,才能卸下货物,由驳船运至十三行进行交易。黄埔泊地作为西洋商船泊碗所,为全球化贸易提供了重要平台,同时也见证了中 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阔阔真公主号”是仿七百多年前元朝阔阔真公主远嫁波斯时乘坐的古船建造而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阔阔真公主号”仿古船作为广州亚运会形象大使,从2009年3月开始,在科威特起航,沿着波斯湾和东南亚近海造访了亚洲近30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了广州亚组委“重走海上丝绸之路”的使命。现在以黄埔古港为母港长泊于此,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精神的重要见证。</b></p> <p class="ql-block"><b>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光孝寺、怀圣寺与光塔、清真先贤古墓、南海神庙及明清古码头遗址等六处史迹点被专家评定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唯一”、“第一”的遗迹。这些遗迹见证了广州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的历史地位。这里毕竟是仿建的,可惜没有遗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粤海第一关纪念馆是2006年为迎接瑞典“哥德堡号”仿古商船重访广州修建的仿古建筑群,是一座历史类型纪念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流淌的辉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口通商"与黄埔古港</b></p><p class="ql-block"><b>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关闭江、浙、闽三海关,仅保留粤海关"一口通商",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中国被道"五口通商",广州垄断海上贸易长达85年之久的历史结束。</b></p><p class="ql-block"><b>康熙年间重开海禁后,因广州黄埔港濒临南海,粤海关在此设黄埔挂号口,向外国商船征收关税,当时停享黄埔港的外国商船分别来自英国、美国、法兰西、荷兰、丹麦、西班牙、瑞典及东南亚等国家、黄埔古港作为广州与世界贸易的必经港口,在中国对外进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成为中外交往的历史见证。</b></p><p class="ql-block"><b>岁月流逝,斗转星移,今天我们依然能在黄埔村看到古港口、古宗祠、古街道、古庙宇等遗迹,留下当年繁荣与辉煌的印记。</b></p> <p class="ql-block"><b>第一单元 海上丝路通四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十三行行商巨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西学东渐桥头堡</b></p><p class="ql-block"><b>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丝绸、瓷器和茶叶等商品的贸易之路,而且是各国地产文化的交流传播之路。特别是到了明代,由于"海上丝绸之路"打通了环球贸易航线,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中西文化互相激荡、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容纳、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产生了更大规模的,更直接的相互实质性的接触和碰撞,从而成为最重要的,影响深远的一次中西文化交流。这就是人们习惯称呼的"西学东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哥德堡号”与广州</b></p><p class="ql-block"><b>广州与哥德堡是中瑞两国重要的贸易口岸,这两个城市间的密切关系可谓是源远流长。1743年,瑞典东印度公司派遣商船“哥德堡号”来广州贸易航行,正是欧洲对华贸易这一巨幅历史图景中的吉光片羽。</b></p><p class="ql-block"><b> * 吉光: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名。片羽:一片羽毛。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广州瑞典商行</b></p><p class="ql-block"><b>广州瑞典商行又名修和行,位于十三行街,与英国的隆顺行和奥地利的孖鹰行等为邻,瑞行坐北向南,二层两进,前半部门楼和头进大屋,屋顶飞檐斗拱,饰琉璃瓦,采用中国民居的建筑风格,后半部的二个天井之间,连接西式楼房,可以说是中西合型,这是广州瑞典商行模型。</b></p> <p class="ql-block"><b>1745年,“哥德堡号”第三次到达广州返航时,在瑞典哥德堡港附近触礁沉没。</b></p><p class="ql-block"><b>1986年开始,考古发掘工作全面展开。发掘工作持续了近10年,打捞上来400多件完整的瓷器和9吨重的瓷器碎片,这些瓷器大部分具有中国传统的图案花纹,少量绘有欧洲特色图案,显然是当年“哥德堡号”为特定客户专门订购的“订烧瓷”。</b></p> <p class="ql-block"><b>2006年7月18日,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千年商都广州,迎来了尊贵的客人——瑞典“哥德堡号”仿古船。上午11时57分,随着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和王后西尔维娅踏上南沙客运码头,标志着“哥德堡号”这艘从去年(2005)10月2日下水,沿着古海上丝绸之路驶向中国的仿古船,历经九个半月航行后,终于抵达了魂牵梦萦了262年的目的地——广州。</b></p> <p class="ql-block"><b>广州黄埔古港粤海第一关纪念馆内,有一幅描绘1874年8月28日“中国皇后号”抵达广州黄埔港的油画</b></p> <p class="ql-block"><b>1784年,黄埔古港又迎来了一艘陌生的大船,它是从美国开来的“中国皇后号”,这也是从美国开来的第一艘商船。“中国皇后号”带来了西洋参、棉花,装回了茶叶、丝织品、瓷器。在它返航的那天,买办将一些荔枝干、标有日期的南京布和几篮橙子送到船上,寓意商船返航顺风顺水。美国报纸称这次航行是“美国商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船还没到港,早早就有人等在码头,来抢购这批大家盼望已久的中国货,就连华盛顿总统也派人抢购了302件瓷器及精美象牙扇。</b></p> <p class="ql-block">《中国皇后号》英文版,菲利普•查德威克·福斯特•史密斯著 The Empress of China by Philip Chadwick Foster Smith</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2014年“粤海第一关纪念馆”举办“中国皇后号首航广州230周年图片展”--跨越大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请注意 这不是当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是税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哥德堡号雕塑</b></p><p class="ql-block"><b>2006年为迎接瑞典仿古商船“哥德堡号”的重访,广州雕塑院余畅等雕塑家创作了哥德堡号纪念雕塑。2006年7月18日,瑞典国王和王后参加了纪念雕塑的揭幕仪式,亲自为哥德堡号雕塑揭幕并在其背面签名留念。</b></p><p class="ql-block"><b>(摄于2019)</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