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银行大楼占地9338平方米,建筑面积23415平方米,是当时远东最大的银行建筑,至今依然被公认为是外滩建筑群中最雄伟、最漂亮的建筑。 <p class="ql-block"> 汇丰银行大楼是西方新古典主义建筑在东亚的典范。新古典主义建筑强调用简约的线条和完美的比例去体现作品的珍贵气质,摈弃了以往建筑繁琐的装饰。</p> 大楼采用严谨的新古典主义的构图法则,横三段,竖三段的处理相当和谐。 建筑平面呈方形,楼高五层,中央部分高七层,另有地下室一层半。大楼主体为钢框架结构,砖墙填充,外贴花岗岩石材,整幢大楼显得古朴、典雅。 <p class="ql-block"> 大楼的一层由大块石磊砌而成,使得建筑显得特别的稳固,像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堡。</p> <p class="ql-block"> 大楼的入口有3个完全一样的粗面块石门套组成。作为银行大楼,采用了厚重的砌石门套和门洞,具有很强的防御功能。粗面块石门套加强了建筑的厚重感,表现出建筑的厚实与宏伟,给人以安全、可靠的感觉。</p> 大楼中部二至四层有六根非常有特色的立柱。这六根柱子有点像是罗马混合柱式,但又不完全一致。 <p class="ql-block"> 罗马混合柱式是科林斯柱式与爱奥尼克柱式的组合。汇丰大楼立柱的柱头采用了科林斯柱式的竖形叶状图案,将涡旋形图案进行了简洁的、直线条的的处理,将爱奥尼克向下卷起的园形旋涡状改成了中式的回字方形。</p> <p class="ql-block"> 大楼正中顶层以上有半圆形穹顶,高二层,穹顶基座为仿希腊神殿的三角形山花。</p> <p class="ql-block"> 顶部中央塔楼的圆形穹顶落座在八角型的鼓座上,采用钢框架结构,使用的是从英国订制的特种钢。罗马式的圆形穹顶,使整个建筑显示出更加宏伟的气势。大楼的穹顶成了汇丰银行大楼的标志。</p> 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大门气派、华丽,多为嵌有玻璃的雕花铜门。大楼建成时,三扇青铜大门和两旁的两只的大铜狮特别引人注目。 大楼六扇铜质大门花饰细腻,制作工艺精湛。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汇丰银行大门旧照</i></h5> 入口两侧各有塔斯干立柱,柱顶配置球形装饰灯。 大楼正门前两侧的镇兽青铜狮,由英国专门铸造。铜狮铸成后立刻就将铜模毁掉了,从而使这对铜狮成为绝版珍品。 因此,铜狮成了汇丰银行的重要象征,被称为“汇丰狮”,香港汇丰银行、英国伦敦汇丰集团总部大厦以及陆家嘴的上海国金中心汇丰银行大楼的大门前,都有一对铜狮。 <p class="ql-block"> 两尊铜狮一只张口一只闭嘴,有银行吐纳资金之意。两尊铜狮分别以当时汇丰香港总经理和上海分行总经理的名字命名。那尊张嘴呈吼叫状的叫“史提芬”,是当时香港分行总经理A.G.Stephen的名字。铸造铜狮也是来自他的倡议。</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A.G.Stephen</i></h5> 另一头闭口静默的铜狮称为“施迪”,是上海分行经理G.H.Stitt的名字。雄狮的设计者为英国艺术家亨利·普萨,雕塑者为韦斯达(W.W.Wagstaff),铸造者为周燕翔(Chou Yin Hsing)。铜狮高1.6米,长2.6米,宽1.05米,每尊重达2250磅。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G.H.Stitt</i></h5> 1966年这两尊铜狮被上海市文管会移至永嘉路的上海滑稽剧团仓库,上世纪80年代转交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成为博物馆众多展品中的一大亮点。1997年浦东发展银行获得汇丰银行大楼的使用权后,希望将铜狮重新放回原处,后经协商,由浦发银行出资仿照原样铸造了两尊新铜狮。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展厅内的原铜</i>狮</h5> 当时,分踞大门外左右两侧的铜狮,被称为是汇丰银行的“镇行之宝”。近百年后的今天,这两只铜狮依然为老上海们所津津乐道,因为它们代表着外滩往昔的荣耀和伤痛,而外滩的故事,几乎就是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发展的历史。 铜狮伴随着上海历史的变迁,不仅给上海人留下了光彩夺目的印象,也流传出种种令人难以忘怀的传说和故事,直至今日,还有名家百姓不时在探索汇丰狮的前世今生。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i>铜狮旧照</i></span></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i>铜狮旧照</i></span></h5> 人称“汇丰狮”的这对铜狮自从被奉为银行的守护神后,人们已把它当作是财富的象征。不知有多少人与其结伴留影,也不知有多少形形色色的人摸过其狮身,来来往往行人总是会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摸一摸,想沾上一点财气,狮鼻、狮爪、狮尾巴已被摸得油光发亮。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i>铜狮旧照</i></span></p><p class="ql-block"><br></p> 当你摸到那只静默的铜狮尾巴时,你会发现上面有曾经被锯割的痕迹。 关于这锯割的狮尾的来历,有很多版本。一说是1957年,上海兴起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运动,铜狮是英国资本家留下来的殖民主义产物,是资本主义的铜臭象征,当然要割资本主义尾巴。二说是1941年日本占领上海,1943年物资紧张时,曾试图将铜狮运至日本回炉取铜,两尊铜狮遭日军锯割,但没有被拆走。三说是“八一三”日本侵略军打进上海时,为了庆祝他们的胜利,挥起日本刀在象征上海的“华表”的铜狮上重重地砍了一刀,……。关于这锯割的狮尾,还有很多版本。 <p class="ql-block"> 其实上述说法都是不正确的。其真正的原因是发生于1965年夏天的一桩普普通通的破坏公共财产案,作案者吴伟成只是十几岁的青少年,而作案动机,居然是为了拿块废铜烂铁,到货郎担上去“调糖吃”。浦东发展银行于1996年复制时,原来留下的锯痕也原样造制,所以几乎可以乱真。这对铜狮子不仅见证了近代上海远东金融中心的繁荣,也见证了上海历史发展的沧桑。</p> 汇丰银行大楼的内部装饰也非常考究,充分展现了当时精良的建筑技艺。八角形门厅集中体现了设计师的艺术构思,从地坪到顶部,高8.53米,分上下两层,下层8面,每面均有较大的券门,上层是8根大理石柱支撑的鼓座和穹窿,分隔成的8块壁面均嵌有气势宏大的马赛克壁画。 这一设计构思一直延续到建筑顶部,楼顶穹顶的外壁也是用马赛克装饰,最高处饰以金色的马赛克。有关八角门厅的壁画,由于信息量非常之大,将在下集中专门作详细介绍。 由八角厅入内便是1500平方米的营业大厅,两排大理石圆柱支撑起巨大的拱形玻璃天棚。 玻璃天棚用小块玻璃镶拼,十分牢固且能将光线均匀柔和地投入大厅,这不仅使得营业大厅获得自然的阳光,更使客户感到温馨、和睦。 大厅中央是柚木地板,四周皆是大理石地坪,柜台内外的分界线及四壁也以大理石砌成。大厅的墙沿及暗角有暧气设备与冷排风系统。 大厅里有4根来自意大利的大理石柱,柱子为典型的爱奥尼柱,柱高10米,每根重达7吨,一个人张开双臂都抱不过来。柱子用整块大理石雕成,如此庞大的4根立柱,不知道要开凿多大的山,这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无法办到的。据说像这么高这么粗的大理石柱子,全世界只有6根,四根在这里,还有二根在法国的卢浮宫。 汇丰银行大楼底层双向可行的楼梯由大理石制成,设青铜雕花扶手。这种雕花状铸铁栏杆结合大理石基座,是法国古典风格大型建筑里的典型。 大楼内部装饰注重细节元素的处理,与汇丰银行建筑的优雅、大气相协调。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