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推行变法的副手:吕惠卿------中国古代屯垦戍边史话(131)

凝固的火焰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吕惠卿(1032年—1111年),字吉甫,号恩祖,是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他与苏轼、苏辙、张载、程颢、程颐、曾巩、曾布、王韶等一大批名垂青史的人物,都是嘉祐二年进士。吕惠卿曾上《营田疏》并在木瓜原(今陕西府一带)推所大规模屯田,是中国屯垦戍边史上著名历史人物。</p><p class="ql-block"> 吕惠卿25岁考中进土,他的才识曾得到过包括宋神宗、欧阳修、王安石等人的提拔赏识。</p><p class="ql-block"> 他与王安石情同师徒。 欧阳修在给王安石的信中评价道:“吕惠卿,学者罕能及,更与切磨之,无所不至也。”吕惠卿比王安石小10岁,事无大小,必同其共相谋划,所有建议奏章,皆由吕惠卿执笔,两人“论经义,意多合,遂定交。”(《宋史》)吕惠卿学识渊博,王安石向宋神宗推荐吕惠卿说:“惠卿之贤,岂特今人,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学先王之道而能用者,独惠卿而已。”吕惠卿评价王安石说:“惠卿读儒书,只知仲尼之可尊。读外典,只知佛之可贵。今之世,只知介甫之可师。”大有相见恨晚、惺惺相惜的感觉。 </p><p class="ql-block"> 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后,吕惠卿继任宰相,从此与王安石发生私人矛盾,王安石官复原职后,将他外放任地方官员,从此改革派和保守派都不重用他,甚至被认为私德不好,与蔡京、童贯共列《奸臣传》。 其实王安石性格也比较古板,二人不和多是个人性格造成的,政治上二人变法思想并未有分歧。宋代人贬低吕惠卿的人品,更多是从违护封建礼法角度出发的,并不足取。</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来重新审视历史,吕惠卿在变法上的贡献以及戍边御寇上的业绩值得肯定,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在给宋神宗上奏《营闲疏》并努力实施,在中国屯垦戍边历史上曾做出过一定贡献。</p><p class="ql-block"> 吕惠卿家族人才辈出,历史上非常有名气,在他的家乡泉州南安水头镇的吕氏宗祠冠被以“使相家庙”,就是因吕惠卿官拜北宋参知政事而得名。门前的一对楹联“四世六登元辅,十子八捷南宫”。上联指吕氏一门中有6人在宋朝拜相,这6人包括吕蒙正、吕端、吕夷简、吕公著、吕惠卿及吕大防。下联则指吕惠卿那一代的10个叔伯兄弟中,共有8人考中了进士。</p><p class="ql-block"> 在吕惠卿的父亲吕璹的墓志铭记载:“长子惠卿,官至参知政事;次子德卿,官至太子中允、集贤校书、理崇政殿说书;次子温卿,官至看详编修中书条例、同判司农寺;次子和卿,官至河中府知府;次子虞卿为知县;次子康卿,官至台州观察推官;次子谅卿,官至太庙斋郎;升卿方第,同丁忧。”</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南北宋319年间,泉州吕氏便先后出了37位进士。但不论是中进士还是拜相,吕惠卿都是吕氏入闽以来,成就最高的族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辙《论吕惠卿》</p><p class="ql-block"> “安石之于惠卿,有卵翼之恩,有父师之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