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州府文庙

天涯孤旅

<p class="ql-block">汾州府文庙座落在汾阳市建昌村北的文湖文化园内,始建于宋代,清代于原明藩庆成王府基础上改建。现被列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主体建筑,古色古香,雄风犹存。</p> <p class="ql-block">  2012年8月总投资2亿元的吕梁市百项重点工程之一的汾阳文湖景区汾州府文庙顺利竣工。新落成的汾州府文庙气势恢弘、建筑精美,左拥千年文湖,右揽文峰古塔,三文交相辉映,成为文湖景区的重要人文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  汾阳是儒学文化的重要传播地之一,文庙创建开三晋之先河。据《汾阳县志》载:“汾州儒学,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建”,金代大定四年(1164年)重修,元代以来历经修葺,达到鼎盛。</p><p class="ql-block">明代永乐初,明藩宗室“庆成”“永和”二郡王被封于汾州。汾州文庙得到了较大的拓展,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汾州升格为汾州府,早年坐落在城区东南隅的汾州文庙同时升格为汾州府文庙,其规模和定制相应拓展。</p><p class="ql-block">明亡清兴,建于汾阳城内东北隅,太和桥街北端的原明藩庆成王府遂成废第。旧藩府占地广阔,建筑雄伟,前明进士、翰林秘书院侍讲朱之俊首议,将府文庙从城东南隅移此。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兴工改建,四年后告竣。就规模而言,改建后的清代汾州府文庙,其祭祀场所及学宫占地3.5万平方米以上,比山东曲阜孔庙(3.27万平方米)的地盘还大。清代汾州府文庙建成后,府城东南隅的原明代汾州府文庙降格为“汾阳县文庙及学宫”。明万历间新建于小南关街县学巷内的原汾阳县文庙,也依序改称为“文昌庙”,由此,清代汾州府(县)城内俨然出现了三座古文庙辉煌并立的奇观。</p> <p class="ql-block">  日寇入侵后,汾州府、县文庙遭到了野蛮破坏,珍贵文物被日寇洗劫一空,古碑被砸碎砌作饮马石槽,沦为日寇的伤兵医院和尸体焚烧场,历史悠久的圣哲之地,遭到了旷古未有的奇耻大辱。</p> <p class="ql-block">  櫺星门外东西两旁分别建有“道贯古今”、“德牟天地”两座牌坊</p> <p class="ql-block">道贯古今</p> <p class="ql-block">  汾州府文庙虽然气势雄伟,规模宏大,但总体来说,还算是三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櫺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第一进院落东西两侧分别建有钟楼、鼓楼</p> <p class="ql-block">鼓楼,因阳光影响,照片图像显暗。</p> <p class="ql-block">  汾州府文庙,仅次曲阜城。木构明伦堂,全国独一胜。</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着供奉着大成至圣先师一一孔子</p><p class="ql-block">堪称万世师表</p> <p class="ql-block">第三进院落东西两侧分别建有西河书院和卜山书院</p> <p class="ql-block">卜山书院</p> <p class="ql-block">明伦堂</p> <p class="ql-block">重建汾州府文庙碑廊记</p><p class="ql-block"> 汾州府文庙"宏伟壮观’再现历史辉煌文化,又造汾州胜境美景"得益政府鼎力支持,孔公祥生巨资倾力,仿古伟迹现天地之间"游人所到之处"感慨万千'赞叹不绝“爱我中华’爱我汾阳'孔公善举'汾人典范“。</p><p class="ql-block"> 建我汾阳、兴我汾阳"众力俱进'汾阳振兴·</p><p class="ql-block"> 汾阳市二成工艺石业'承接文庙内东西碑廊所有碑体工艺雕刻"文字镌刻,以成本操作不求利润之回报'表达对孔祥生先生的崇敬"激励工匠队伍精心用艺,有文庙工程筹办指挥部:庞有文、刘效孟、史忠义等各位领导指导,"由业主任二成指挥艺术工雕及技术安装,所有廊内碑文镌刻均由任天宝、荊国梁完成,艺术拓字王德冲"张鸣瑞操作'有序完成,工程要刻:荊国梁,书丹:王德冲,撰文:任二成。</p><p class="ql-block"> 公元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八日</p> <p class="ql-block">汾州府文庙左拥f年文湖</p> <p class="ql-block">湖水清澈,徽波荡漾</p> <p class="ql-block">文湖起源</p><p class="ql-block">《水经注》载:“文水(今文峪河)又南经兹氏县故城东(今汾阳县城南7.5千米的巩村),为文湖。东西一十五里,南北三十里,世谓之西湖。在(汾阳)县直东十里,湖之西侧,临湖又有一城,谓之潴城(今汾阳县东潴城村)。”又载:“文湖又东,经中阳县故城东,又东入于汾。”文湖在北魏时,还是“东西一十五里,南北三十里”,方圆近百里的泱泱大湖,而据《宋史·河渠志》载:到宋熙宁元年(1068)文湖已由北魏时的方圆百里,变为“围四十里”。《山西通志》载:金大定以前(1161年以前),文湖“深一丈,长十五里,阔八里,水泽千顷”。六七百年间,文湖水面积缩小一半。其原因主要是文峪河在文水县境内人汾,而不入文湖,水源减少;而汾阳边山“十八涧”洪水泥沙淤填所致。隋唐时期,文湖兴盛,“多蒲鱼之利”(唐《元和郡县志》)。深广的湖泽,滞蓄诸水,水多可泄人汾河。广阔的湖面,繁生鱼类、菱藕;天旱时沿湖居民可提水灌溉,涝时向湖内排水,是富庶的鱼米之乡,汾阳古代十景之一。“文湖渔唱”,广为后世人颂扬流传,有许多著名诗文,其一描写文湖:“湖光潋滟泛莲荷,款乃渔郎惯此过;笛韵吹残红蓼岸,橹声摇出锦鳞窝。”</p> <p class="ql-block">左揽文峰古塔</p> <p class="ql-block">  汾阳文峰塔建于明末清初,位于山西省汾阳市城区以东2公里的建昌社区,该塔共十三层,维修后精确高度为84.970米(维修前残高80.12米),雄伟挺拔,高度位于中国砖结构古塔之首。是中国文峰塔中的杰出代表。</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文峰塔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文峰塔前的魁星楼</p> <p class="ql-block">文峰塔西侧是大名鼎的汾阳王府</p> <p class="ql-block">  汾陽王郭子仪《637-781」、中唐名将,汉族、华州郑县(今陕西华渭南华州区)人,祖箱山西汾阳。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累迁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在兵马使,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后,任朔方节度使,率军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762年,受封汾阳郡王、后晋升中书令。郭公外御敌,内平叛乱,戒马一生,屡建奇功,朝廷赖以为安。史称“功盖一代而主不疑,权倾天下而朝不忌” 。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p><p class="ql-block">年八十五寿终,赐溢忠武,配享代宗庙廷。</p> <p class="ql-block">在建昌旧村中仍保存着冀贡泉故居</p> <p class="ql-block">  “冀氏三杰”指的是父亲冀贡泉和两个儿子冀朝鼎、冀朝铸。</p><p class="ql-block">冀贡泉是一位著名的法学家,曾参与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冀朝鼎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曾在国民党内部担任重要职务,而冀朝铸则是一位著名的外交家,曾被称为现代“红墙第一翻译”,为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担任过翻译,并且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