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绽精彩,“异构”彰新意—-万境水岸小学数学教研活动

Shen

<p class="ql-block">  芳菲四月,草色生香,春光正好。为了进一步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万境水岸小学数学组如约进行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p> 一年级数学组 <p class="ql-block">  王占前老师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竖式计算》,通过让学生感受实际生活中确实存在需要用两位数加法计算问题,体会学习两位数加法实际意义。引导学生培养初步观察能力,学会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王老师首先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引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学习。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span>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来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竖式写法,体会“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在两位数加两位数中的应用。</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在探究新知环节,适时引导,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再全班汇报,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多样化。通过摆小棒,让学生说竖式计算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整堂课调理清晰,组织纪律好,教学效果较好。本节课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着重解决在口算的基础上列竖式笔算时如何对位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知识迁移的方式应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杨绪峰老师以年龄数字引出教学内容,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小棒,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自主探索、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获取新知识。</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注意运用多样化计算训练形式,增加学生练习的趣味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练得轻松又有成效。</p> <p class="ql-block"> 在听课中感悟,在评课中提升。课后老师们集中评课,真诚的分享了在数学教学中的经验,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两位老师为我们指点迷津,给予指导,让所有青年教师受益匪浅。“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同课异构既考验了教学方法,又给了大家创新的空间,是一个“求同存异,异中求同”的过程。相信这一系列的教研活动会给今后的教学注入新的能量,让数学课堂更精彩!</p> 二年级数学组 <p class="ql-block">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而为师。在这个春意盎然,如诗如画般的四月,二级部数学教研组迎来了本学期第三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p><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以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的《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为研究课题,由鞠艳艳老师、杨秋锦老师展示课堂教学课例。</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鞠艳艳老师结合新课标,复习导入中了解学生在学习本部分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笔算,因此本节课鞠老师把最重要的教学环节放在让学生理解算理,总结法则,基于学生情况,在新授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笔算的算法,并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p> <p class="ql-block">  杨秋锦老师的课堂上,杨老师能够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进行教学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良好的探究交流的平台。通过看情境图——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把知识学习与解决问题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了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知识链,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领悟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的算理和算法,预设达成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p> <p class="ql-block">  课堂展示之后,老师们齐聚一堂,各抒己见。大家既慨叹于课堂中的亮点频出,也针对教学中的白璧微瑕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听课教师在研讨会上,坦诚地畅谈了自己的观课感受体会,并提出了切实中肯的意见。</p> 三年级数学组 <p class="ql-block">学习是最美的遇见,成长是最美的风景。教研活动是老师最好的成长平台之一。为了追求更美的教育风景,为了心中那份教学热枕,三年级数学组迎来了本学期第四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p><p class="ql-block">本次教研活动以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学期第八单元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为研究课题,由孟娟老师、王继红老师展示课堂教学课例。</p><p class="ql-block">首先是孟娟老师从复习旧知导入,利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展开新的教学,在讲解的过程中,孟老师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通过讲、练、拓展,总结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步骤以及试商的方法。学生课堂积极回答问题,是一节优秀的展示课。</p> <p class="ql-block">王继红老师的课,同样也是从复习导入,本节课王老师多次利用错题展示的形式讲解算理,让学生加深了理解。王老师注重过程的板书,从试商、练习多层次讲解“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王老师问题设计合理,追问及时,学生配合到位,一整节课下来,学生收获颇多。</p> <p class="ql-block">课后全体数学老师进行了精彩的评课。首先,孟娟老师和王继红老师针对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讲述,对教学过程与课堂效果进行反思。各位数学老师畅所欲言,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方面给予了及时点评和精心指导。通过教研活动,增强了教师的凝聚力,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也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我校继续实施高效课堂、稳定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四年级数学组 <p class="ql-block">四月,携一缕浅夏的芬芳,凝一份教育帮扶的真情。从教研中出发,一路跋涉,寻找思想碰撞的诗意和远方;在课堂中探索,一路芬芳,收获教学的精彩和成长。万境水岸小学四年级数学组如约进行了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学生通过把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从而建构单位“1”这一基准量。再从不同的情境中抽象出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从单位“1”入手,沟通数和分数之问的联系,把单位“1”平均分得到分数,单位“1”就像是桥梁,把整数和分数紧紧结会在一起,学生也明白了“一生万数”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苏翠霞老师的这节课,让人赏心悦目,语言精练,抑扬顿挫,是很具有艺术感的一堂数学课。教学设计紧凑,重点突出,板书规范,难点解决的深入浅出,是一节很具观赏力,且很实用的成功课型。</p> <p class="ql-block">魏聪老师以一个有趣的游戏开始了精彩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魏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通过让学生创造自己喜欢的分数,让学生小组合作,说说“我把这张纸条平均分成了几份”“我创造的分数单位是几分之一”“我涂了其中的几份,可以表示几分之几”等,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 “I〞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魏老师主要围绕四个核心问题引领学生展开深度思考:</p><p class="ql-block">第一,分的是什么?第二,怎么分的?第三,分到了什么?第四,数到了什么?</p><p class="ql-block">在感悟分数单位作用的时候,魏老师设计了“折纸条”表示分数的活动、一起画出分数墙、从分数墙到数轴,感悟分数单位的重要作用,同时打通了整数、小数、分数的一致性,是一节有趣又成功的高质量数学课。</p> <p class="ql-block">课后,数学组的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大家一致认为,两位老师的公开课设计巧妙,内容丰富,不仅让学生们掌握了重难点,还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老师们也针对课堂中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和经验。</p> 五年级数学组 <p class="ql-block">精彩课堂,美丽绽放,迎着屡屡春风,五年级数学组开始本次同课异构活动。</p> <p class="ql-block">张鑫老师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前,先复习求比值的方法,根据两个比的比值关系顺利地引出比例的意义,突出了教学重点,同时又为判断关系式能否成比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学生理解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形成一定的新知后,张老师有心地把比例和比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这样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体系中,通过比较使学生比例的认识更加深刻,也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显得更加完整。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即事物具有密切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同中有异,异中有同。</p><p class="ql-block">比例的意义是一节概念课,在概括比例的意义时,张鑫老师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根据前面的式子,先让学生自由的说说你认为什么叫做比例。暴露学生的思维,把握下一步的教学方向,其实这只是学生的感性认识而已,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张鑫老师又准备了几道判断题,让学生在在矛盾中思考、讨论,扫清了一个个认知的.障碍,为学生第二次概括比例的意义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这时学生的思维是逻辑的、理性的,正确的,他们的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p> <p class="ql-block">朱衍栋老师的课师生互动性强,讨论氛围浓厚,较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服务。朱老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合理、灵活创造的使用教材,学习比例的意义的素材选取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汽车实际和模型的长或高之比,引出比例的概念,拉近了知识与学生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结尾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具体形象图片学生深有同感,频频点头称是,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对学生学好数学知识起了推动作用,这样的设计首尾呼应,也显得非常自然。</p><p class="ql-block">教学中朱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去讨论,去探究去总结归纳,反思,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朱老师准确地把握课程内容,恰当处理教材,语言准确生动,教态自然亲切,学生在平等的氛围里轻松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p><p class="ql-block">两位老师潜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他们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以直观的教学手段、生动的教学语言、新颖的教学设计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彰显了自己的教学智慧,体现了万境水岸小学"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p>

学生

老师

教学

数学组

两位数

教研

分数

学习

课堂

笔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