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日21日再次游览武侯祠

王成容

<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21日,原打算陪朋友去办事,因周未办不了,为不浪费时间故乘地铁2号转3号线再次去游览武侯祠,虽然30多年前也曾去过两次,但原来的武侯祠己没多少印象。</p><p class="ql-block"> 资料介绍,武侯祠博物馆位于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全馆占地3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200平方米,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原是纪念诸葛亮的专祠,亦称孔明庙、诸葛祠、丞相祠等,后合并为君臣合祀祠庙,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200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16年被国家文物局授牌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2019年4月,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等8家单位联合发起的西南旅游景区联盟,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立,2022年2月,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发现8通清代碑刻,碑文内容含时任四川主政官员题记、乾隆朝状元书《出师表》、武侯祠祭祀活动记录、文人墨客访谒留书画等。</p><p class="ql-block"> 武侯祠博物馆现分为三国历史遗迹区(文物区)、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锦里民俗区(锦里)三大板块,面积15万平方米。整个武侯祠坐北朝南,占地面积五十六亩,祠内翠柏森森,殿宇重重,布局严谨,庄严肃穆。其主体建筑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武侯祠五重,严格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西侧是刘备陵园及其建筑。二门至刘备殿与东西殿、过厅至诸葛亮殿与东西两厢房,形成两组四合建筑结构。轴线建筑两侧配有园林景点和附属建筑。 跨进汉昭烈庙,从大门到二门之间可见六通石碑耸立一道路。</p><p class="ql-block"> 文物区主要由惠陵、汉昭烈庙和武侯祠三部分组成,祠庙现存主体建筑(除惠陵)均为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重建,坐北朝南,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二门、汉昭烈庙、过厅、武侯祠以及近年迁建的三义庙和新建的结义楼,共七重。祠内供奉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塑像50余尊,唐及后(历)代碑刻50余通,匾额、楹联70多块,尤以唐“三绝碑”、清“攻心”联最为著名。</p><p class="ql-block"> 西区是2003年12月,由原南郊公园合并为武侯祠西区。南郊公园原系民国时期四川省主席、抗战时期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墓园。始建于1938年至1942年,400米的中轴线纵贯南北,石牌坊大门、三洞门、四方亭、荐馨堂、墓室等,布局严谨、雄浑庄重,是西南地区惟一北方陵园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锦里民俗紧邻武侯祠古街,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斥资复建,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锦里作为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西区)的一部分,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平方米,街道全长550米。建筑以清末民初四川民居风格为基础,内容以三国文化和四川传统民俗文化为内涵。</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武侯祠大门进入,60岁以上凭身份证免费入馆,各地前来参观游览的人很多,旅游团队一个接一个,西区不太拥挤,但“锦里”民俗区游人特别多,各种特色小吃、民俗纪念品、民俗表演等等一家挨一家,吆喝声叫卖声随处都有,小吃大多为10元一份,我们也体验了下现烤的鲜玉米粑和山药粑,也挺好吃的。不知不觉就游览了三个小时,然后坐地铁返回住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