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最基础的理论,不过,如果阴阳学说揭示了疾病的大方向的话,那么五行学说就是治病最根本的方法论。如果不懂五行学说,中医肯定是学不好的。可惜的是,现在的经方派却完全忽视了五行学说,这使中医疗效大大降低。</p><p class="ql-block">现在的中医真正懂阴阳学说的不多,原因就在于根本不了解气一元论,要知道,阴阳学说是建立在气一元论之上的,阴在这里描述的是气之聚,阳描述的是气之散,离开了气,阴阳学说就成了空洞的哲学概念。显然,站在气一元论之上,阴阳学说揭示的就是物质系统的发展规律,因为气由阳至阴的转化就是物质系统的产生,由阴至阳的转化就是物质系统的灭亡,阴阳学说就揭示了物质系统产生、发展、壮大、衰退、灭亡的规律性。</p><p class="ql-block">阴阳学说还可以这样来描述,每一个物质系统都是在反抗外在世界变化中存在的,可外在世界的力量是宏大的,不可抗拒的,物质系统要想存在与发展,就必须在与外在世界变化的对立中不断寻求与它在变化上的统一。物质系统的变化和外在世界的变化是一一对应的,可以看成是外在世界变化的一个缩影。简单地说,阴阳学说揭示的就是一个整体决定局部的系统学规律。</p><p class="ql-block">显然,阴阳描述的是一种关系,体现在中医学中,就是整体的自然决定局部的人,整体的环境决定局部的细胞,疾病就是这种关系紊乱。就拿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说,如果人体功能亢进,超越了自然变化,就是阳证,如果人体功能低下,来不及顺应自然变化,就是阴证。不过,这仅仅是方向性问题,因为就五脏功能来说,肯定有一些组织功能亢进,一些组织功能低下,阴阳关系只是告诉了我们治病的大方向,到底是该补还是该泻。</p><p class="ql-block">五行学说也是建立在气一元论之上的,它描述的是人体五种不同的运动形式。比如,木对应气由散到聚,金对应气由聚到散,水对应气聚增散减,火对应气散增聚减,土对应气周期性聚散。这五种运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每一个物质系统当中,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保证了整体的动态平衡,并使系统不断与外在世界的变化相平衡,保持了系统的秩序。因此,五行学说是对系统内部物质运动规律的揭示。</p><p class="ql-block">很多人不了解五行学说的重要性。按照阴阳学说,整体的环境决定局部的细胞,如果整体秩序井然,局部细胞都是整体的一个缩影,此时人体是完全健康的。只要整体的管理出现了混乱,才给了局部细胞病变的机会。要想治好疾病,就必须恢复整体的管理,因为按照整体决定局部的系统学规律,局部病变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此时百病皆消。可是,如何才能够恢复整体的管理呢?在这里五行学说就是最关键的方法论。</p><p class="ql-block">系统控制学理论告诉我们,平衡是秩序之本,失去了平衡,整体的管理就乱了,疾病就是整体管理失控的一种结果;恢复了平衡,整体的管理就恢复了,疾病就好了。在这里,五行学说是指导平衡的关键性理论。</p><p class="ql-block">有人把五行看成是实体的五脏六腑,其实,五行指的是人体的五个功能系统,它们有的弱,有的强,彼此之间的不平衡,才造成了整体管理上的混乱。要想恢复整体的管理秩序,就必须找出五个功能系统分别是强还是弱,以及强多少,弱多少,然后用中药之偏来分别平衡它们,只要身体平衡了,百病皆消。</p><p class="ql-block">简单地说,在中医学上,不管什么病,都只有一个病因,那就是不平衡。只要调平衡了,百病皆消。因此,作为调平衡的方法论——五行学说,才是中医真正要学好的理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