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斯里兰卡: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

吾心随缘(董毅文)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编撰/董毅文</p><p class="ql-block">摄影图片/董毅文 </p><p class="ql-block">华为器材/P60pro</p><p class="ql-block">美 篇 号/21690133</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文系《异域风情》第三十六期</p><p class="ql-block"><br></p> 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纪念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位于斯里兰卡科伦坡贝塔区中心地带,是该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大厦是由中国政府无偿援助斯里兰卡的,于1973年5月竣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成投入使用30多年来,在斯里兰卡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斯里兰卡国家举行重大国际会议,及重要国内会议的极其显要的场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纪念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是中国与斯里兰卡两国友谊的象征。1957年,中斯两国正式建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1964年周恩来总理应邀访斯期间,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提出,希望中国为斯里兰卡援建一座国际会议大厦,以迎接1976年8月在科伦坡召开的第五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周总理当即慷慨答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方将此视为中斯友谊和亚非团结的象征,予以积极回应,决定无偿援助斯里兰卡建设这一工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4年8月,以戴念慈为组长的专家组赴斯里兰卡考察并提出建筑设计方案。立体建筑采用八角形平面,以40根雪白大理石柱子组成外廊,大挑檐,花格透空外墙,轻巧开朗,富有热带建筑风格和该国地方特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虽然中国刚刚度过3年困难时期,但不久又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很多项目被迫停工。但是在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1970年10月开工的这项工程,却高质量地于1973年5月按时竣工,被誉为斯中友谊的象征,是斯里兰卡的一颗明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为中斯友谊的象征,会议大厦在二楼大厅树立有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半身像,大厦附设的班达拉奈克国际研究中心一楼大厅设有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的半身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年代80年代后期,中国驻斯使馆选址建设新馆舍,根据斯方建议,决定将新馆舍建于纪念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对面。如今,这两处建筑交相辉映,正如相互扶持,守望相助的中斯友谊一般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纪念已故所罗门·班达拉奈克总理,大厦命名为纪念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简称班厦。雄伟壮丽的班厦自落成以来,一直是斯里兰卡举行重大国际和国内会议的场所,也是招商引资的展览会的重要地点,甚至许多斯里兰卡青年将这里选为他们举行婚礼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4.21于重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欢迎光临,感恩遇见!</p><p class="ql-block"><br></p> 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