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城墙前世今生(五)——超级城门通济门

婉约天空

<p class="ql-block">  南京明城墙四重城垣,有多达40多座城门留有实物或地名,其中规模最大的,最有特色的,有案可查的拆除周期最长的就是通济门,它曾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门,巍然屹立了500多年,当代人拆除它就用了三年多时间(1960年10月至1963年底)。</p> <p class="ql-block">一、位置及特点。</p><p class="ql-block"> 通济门旧址位于人头像轮廓线城墙咽喉部位置,今天的龙蟠中路与大光路交汇南,凯悦天琴小区中段右侧龙蟠中路上。其地位很重要,它是城东明故宫衙门办公区与城南市民商贸区交界处。其特点是:</p><p class="ql-block"> 一是规模最大。不仅在明13座城门中,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所有城门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也是最独特的,有三道瓮城,四重城门,呈鱼腹状。</p><p class="ql-block"> 二是护城河与秦淮河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附近的九龙桥,大中桥,东水关已经有数百年历史,仍在,故称通济门。</p><p class="ql-block"> 三是城门附近曾有一座横在外郭夹岗门与通济门之间的丁字墙,将皇城、祭坛区域与市民居住活动区域隔开,并开有双桥门相通。四是清代官府曾在卡(读音qia)子门处对过往物品设关卡收税,后称卡子门。</p> <p class="ql-block">二、通济门前世。</p><p class="ql-block"> 1、拆除时间较晚的明城墙门。通济门建于明洪武中期(1380年左右),在1960年前,保存完整。在50年代城墙门大拆时代,由于朱偰等人的呼吁保护,得以幸存,1954年为中央文化部指定保留。1960年10月,白下区人民委员会决定拆除,由于体量大,建筑牢固,直至1963年底城门的最后石墩才被清除,通济门消失。</p><p class="ql-block"> 2、1928年大范围的城门改名时,被称为共和门。从南京市老地图可以看出,这个名称一度延续到1946年,共和门名称没有传续下来,人们一直保留了通济门称呼,不像光华门传承下来了,原名正阳门反而不为人知了。</p><p class="ql-block"> 3、明朝最后的皇帝由此门逃出。1644年明崇祯皇帝自杀后,李自成攻入北京。明稍后在南京建立过弘光政权,存续仅一年。1645年6月3日,明弘光帝朱由崧从通济门逃出南京,后在芜湖被清军俘获,次年在北京被杀。</p><p class="ql-block"> 4、通济门城内外通道近百年大体成形没有大改变。城内是公园路,城外通九龙桥。</p><p class="ql-block"> 5、明代规定,神机营火器,兵器从通济门进京城。</p> <p class="ql-block">通济门瓮城内,建筑密布,形成颇具规模的通济街,这是民国时期所摄。</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九龙桥(原通济桥)老照片(隐约可见通济门镝楼)。</p> <p class="ql-block">1937年的通济门</p> <p class="ql-block">三、通济门今生</p><p class="ql-block"> 通济门东侧是光华门,从光华门抗战遗址公园开始到龙蟠中路九龙桥,护城河依然,但沿河城墙不见踪迹,唯一可感知的是沿河小区有明显高于河边的坡,是明城墙遗留下来的地基。从解放南路段开始,护城河边有绿化景观。</p> <p class="ql-block">在护城河对岸看过去是住宅小区,全然没有一点城墙遗留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1996年建设的龙蟠中路,在通济门瓮城遗址通过,将通济门瓮城主体覆盖,仅有附近公交车站名保留名称。</p> <p class="ql-block">  在龙蟠中路大中桥东南侧,东城水岸北侧,秦淮河旁,有一块围墙围着的三角地,考古人员发现了通济门遗址。据说政府有打造成通济门遗址公园的打算,只是时间遥遥无期。</p><p class="ql-block"> 2002年以来,在附近小区开发中,考古人员结合大中桥、九龙桥位置,当年老地图及航拍图,确定了通济门位置,瓮城主体在龙蟠中路上。设想一下,如果当年通济门不拆除,被称为城东干道的龙蟠路也许飞越,也许绕行——南京通往机场的城东主要干道可能是另外一种安排,闻名中外的中华门城堡将屈居老二。下图为通济门遗址废墟。</p> <p class="ql-block">四、历史瞭望,先看城外——</p><p class="ql-block"> 1、九龙桥。是横跨秦淮河上的五孔石桥,原名通济桥(因近通济门),至少600多年历史了。据《洪武京城图志》记载,通济桥在通济门外,即古运渎、秦淮水也。从明代后,通济桥更名为九龙桥,现桥为1966年在古桥基础上修建,2000年整体复建,现为省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1927年4月10日,中共南京地委书记谢文锦等十人,在开会时被反动派侦缉队逮捕,后被杀害,遗体被敌人用麻袋从九龙桥投入秦淮河。现九龙桥畔有烈士塑像和事迹介绍,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缅怀先烈。</p> <p class="ql-block">8位烈士塑像</p> <p class="ql-block">纪念牌</p> <p class="ql-block">2、丁字墙。里十三,外十八,一个门闩往里插。这是南京说城门的民谣,其中的门闩就是丁字墙。</p><p class="ql-block"> 提到丁字墙,很多人不太了解。但从机场进南京,必然经过卡子门及双桥门立交,而这两个门都是当年的丁字墙之门,它从外郭夹岗门附近起,长达近8公里,蜿蜒到通济门附近的清水塘。丁字墙已无踪迹可寻,唯有地名成为记忆,它们是:丁墙路,土城头,卡(qia)子门,双桥门…</p> <p class="ql-block">历史瞭望,再看城内——</p><p class="ql-block"> 1、大中桥。大中桥紧靠通济门内瓮城,横跨内秦淮河。据明都城图,大中桥就有标注,此桥至少600多年历史。由于历经战乱,白下路拓宽等,大中桥多次修建,但石基座依旧。</p> <p class="ql-block">大中桥现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古桥石墩仍在。</p> <p class="ql-block">  2、张佩纶宅第。过了大中桥沿白下路向西不远,是原南京海员学校校区,院内有张佩纶宅,建于清代,保存完整,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提到张佩纶,很多人不熟悉,但他的岳父大人是李鸿章,当年李鸿章将自己黄花闺女嫁给张佩纶作填房,李夫人哭的死去活来不同意,无奈李大人看好这个“潜力股”,好在婚后夫妻俩相互恩爱。他们有一个孙女很有名——张爱玲,民国才女,轰动一时的电影《色戒》就是根据她的小说改编的。她早年去了美国,在美国时与胡适有交结,可惜晚景凄凉,孤独去世。</p><p class="ql-block"> 近年,笔者就读校与海员学校合并,成立了海事学院,这个宅第归新的学院校产,作为校友,似乎也与此有点关联了…</p> <p class="ql-block">  3、公园路、半边桥、明故宫机场旧址。查民国时期地图,通济门往北,正对着的是公园路。</p><p class="ql-block"> 原来在清朝末年,曾在复成桥东,明故宫南(今金城老厂区,瑞金新村一带)建秀山公园,民国时期改成第一公园,日军攻入南京后被推平建机场。龙蟠中路基本上是在公园路的基础上拓宽改造的。</p><p class="ql-block"> 半边桥是公园路上的古桥,古桥早已损毁,现桥为后作,恢复古桥名。</p><p class="ql-block"> 明故宫机场是南京最早的机场,徐志摩当年从这里登机飞往北京,不幸遇难。</p><p class="ql-block"> 图为明故宫机场旧建筑之一,——金凯楼,位于龙蟠中路金城大厦附近,当年的飞行员俱乐部,现为秦淮区不可移动文物。</p> <p class="ql-block">第一公园(秀山公园)大门,1929年摄</p> <p class="ql-block">御河上的半边桥,桥名独特。</p> <p class="ql-block">金城集团旁曾经是公园路,现保留老地名</p> <p class="ql-block">金城集团前身是飞机修理厂,是在明故宫机场基础上建起来的,现生产车间等已置换到城郊。</p> <p class="ql-block">城墙无踪,城门有迹,通济门在九龙桥的记忆中,永不消失…</p><p class="ql-block"> 虎踞600年,龙蟠70里。下期我们将探访水城门——东水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