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span class="ql-cursor"></span>梦痴老人在2024年春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获颁建国70周年纪念章的离休干部梦痴老人</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编者的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在复制粘贴的日子里,抬眼望去,只见地平线上,影影绰绰的人们忙得眼花缭乱,烟尘滚滚。远去归来时,回头却见身后有一位耄耋老人施施而行,偶尔拄杖止步。站在岁月的门槛,在“吱吱呀呀”的转轴声中,92岁的父亲推开了一扇老木门,于是,门内的过往与门外的沧桑开始了沉思后的对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王 华</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家族问题的思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梦痴老人</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4月11日</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时年九十又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提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类原始社会没有家族,家族是伴随私有制产生的。家族在人类文明历史上的很长时间内产生过进步作用,也有过巨大的破坏。旧中国的家族有它的特点,新中国建立后有过很大的演变。家族制企业成功的少,失败的多。旧的家族将会消失,新的家族将会继续存在并延续下去。家庭、家族如何区分,家族的重要标志——族谱,当前的现状究竟如何,应如何看待续(叙)谱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类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有血缘关系的人群聚族而居,成为氏族,若干个氏族聚集一起成为部落。他们共同采集、渔猎,集体享用,有点剩余物资,要集体贮存起来,不能个人私自占有成为私有财产。适应于这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群婚,没有家庭,因而不可能形成家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氏族、部落里,人们共同劳作,共同享受,共同抗拒自然灾害和外敌入侵;没有剥削,没有压迫;首领共同推举产生,由贤能者继任。后世对这样的社会备加赞颂,向往不已。但是,生产劳作所得有限,温饱不能保证,灾害疾病难以抗拒,人们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在艰苦𡘊斗,不断地谋求改进。</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英国布里斯托尔·科尔家族的100名家庭成员出席家族年度圣诞趴(图片来自互联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和创新,生产力提高了,人类生产工具和生活物资逐渐增多,有些人可以占有一些工具和物资,变为私有财产,又可以有固定的配偶,于是,家庭随之产生。家庭的不断扩大发展,便形成了家族。氏族部落组成的原始社会也随之进入文明社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几千年间,家族自始至终都存在、发展,并产生过显赫辉煌的进步作用,也有过极其巨大的破坏。无论是走马灯式改朝换代的统治集团,或者是一波又一波反抗压迫剥削的农民起义,都有家族在其中发挥作用。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打天下要家族的力量;偃武修文,治理国家,坐江山也要靠家族的拱卫。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大都依靠一个个强大的家族集团掌控统治权力,往往在开国一段会出现较为清明的局势,也确实出现过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一类好光景。民国时期的荣氏家族,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发挥出独特的智慧和毅力,创造了一个相当强大的民族资本企业集团,推动了社会进步。中国共产党在夺取政权的几十年长期斗争中,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反对反动统治,借助过家族的影响,促进革命斗争的发展。著名的马本斋率领的回民支队英勇抗日,明显有着家族的影响。周恩来在江南视察工作时,曾对周氏家族不许汉奸入族谱表示赞赏 ,激励族人积极投入抗日民族解放斗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家族这个特定的社会事物,其阴暗面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有过巨大的破坏作用。西汉的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晚清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就是历史上最显著的家族之祸。到了民国时期,家族发展到极致,政权、族权 、神权、夫权,是长期压迫农民的四种权力,族权首当其冲成为农民运动的革命对象。即使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亲历的这段时间,也看到过不少闯世界的风云人物,往往被家族拖累而垮台,消声匿迹。</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span class="ql-cursor"></span>民清大家族合影(图片来自互联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中国家族的事难以说清,专家学者们写过许多与家族有关的煌煌巨著。帝王将相,豪门大族,富商巨贾,他们的家族,千百年来千姿百态,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很难去了解它,评论它。就我们黎民百姓这一层来说,到民国时期,绝大多数的家族都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聚族而居,形成屋场。由于小生产方式,同姓家庭几十户聚居的的屋场比比皆是,几百户的大屋场也不在少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宗族祠堂,极为神圣。中国人历来慎终追远,崇拜祖先,一个大家族必定有一个很庄严气派的祠堂,大厅正中有历代祖先的神主牌位,后来去世的家族成员也会有一个牌位安置在下面,一排排的甚是庄严肃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冬至祭祖,开祠堂门。祠堂大门平常是关闭的,办事的人进出走侧门,只有在冬至祭祖时打开大门,家族有重大事情要处理也会开祠堂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入葬祖坟山,是最后归宿。家族成员去世,都要入葬祖坟山。如果在外地做官任上去世,他的亲属即使千里迢迢也要扶柩返回故里,入葬祖坟山。如果因为犯了族规,不许入葬祖坟山,会被认为是人生莫大耻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设置族谱,定期续谱。族谱要把家族的来龙去脉叙述清楚,按照议定的时间,由族长召集全族代表,把后来去世、出生的成员登记上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推举族长,制定族规家法,族长主持执行族规家法。 族长由辈分最大、威望最高、甚或年龄也最大的人来担任。族长不设任期,通常是上一任去世以后才推举下一任族长。族规家法由族长提出方案,召集家族代表议定。族规家法几乎面面俱到,小至偷盗要开祠堂门打屁股,大至野合、通奸要“沉潭(塘)”杀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族长是族规家法的执行者,权力很大,往往凭借这个权势作威作福,简直就是个土皇帝。一般家族成员见了族长就像老鼠见了猫,来不及远远躲开,就得毕恭毕敬听候吩咐。我早年见过王氏家族老屋王巨敦屋场的族长王奠盘。据说,他曾不止一次开祠堂门打过出事家族成员的屁股。他武功不错,也很勇敢,曾为了争湖滨草场(种棉花要用湖草遮盖行间土地保湿保肥),率领家族青壮年男丁同对门马家河一族的人打过一仗,梭标砍刀短兵相接,他带头冲锋,腹部受了伤,硬是把露出来的肠子塞进去,用“搭膊”一绑,继续拼杀,打了个大胜仗,争回了草场。但草场最大的受益者是占有大量土地的地主,穷苦人照样受欺压剥削。所以家族成员有的尊敬他,巴结他,更多的是怕他,恨他,当面尊称他大嗲、奠嗲,背地里往往骂他“劁猪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家族提带 ,拉帮结派。某人发达了,会从家族中带出一帮人跟随他一起发展。一方面,他会认为家族成员可靠,用起来方便;另一方面,家族成员跟着发达了,家族势力会更加强盛,于自己更为有利。被提带的家族成员,紧跟头领,唯头领的马首是瞻。成员之间,联系密切,互帮互保。这样,一个含有提带、紧跟、互帮、互保内涵的,以个人利益为基础纠合在一起的家族集团就形成了。于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成了普遍现象。这种家族纽带,还可以延伸到主事者的至亲好友。封建王朝的外戚专政,民国时期的帮派林立,实际上很多都和家族外延派生有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的家族用族田收入办私塾、办小学,很受欢迎。据说,有的家族会资助族中优秀子弟上学深造,但我亲眼所见的一个也没有。实际生活中这样的美事太少了。我只知道王奠盘把自己的两个孙子送到省城高等院校读书,其中一个后来还当过我的小学校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新中国建立之初,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清匪反霸和士地改革运动,在湘北、湘中一带,延续千年的家族,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突然之间崩溃了。那些权势显赫的族长,多是占有大量土地剥削农民的地主,有的还是恶霸地主,相继在运动中被打倒,甚至被镇压枪毙了。族规家法无形中都被废除,祠堂被改作他用(像韶山毛氏宗祠那样完好保存下来的寥若晨星),供祠堂办祭祀活动的族田被征收分给无地少地的贫雇农,只有不过1%留下作为机动田。文革中,作为家族标志的族谱,大都被当作“四旧”给烧了。这样一来,旧中国过去那一套家族的经济、文化、人事等等,都成为不合法的垃圾被扫除。直到文革结束之前,无论朝野,很少有人再提及这类家族的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改革开放后,在我的岳阳老家一带,家族的事开始有人议论,但是没有什么行动,形不成气候。这有诸多方面的因素在发生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族田不存在了,想办冬至祭祀活动没有经费,向各家各户摊派不可行,而且没有族长谁也不愿牵这个头,只好作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祖坟山大多还在,家族成员去世照旧可以入葬。经过林权改革,情况各有差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资助贫困优秀学生深造,有国家和地方以至集体的大面积支持,过去家族那种小打小闹已无所作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族规家法落后残忍,被当代人深恶痛绝,而且直接与人民政权的法律和司法相抵触,谁也不敢捡起这件锈迹斑斑的旧武器来玩命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族长和他所管辖的家族,过去曾是旧政权的基础,所以能够延续千年而风雨不动,安如磐石。但是,在新中国的人民政权结构里,绝对不允许有一种类似独立王国的家族组织横梗在广大基层,作威作福,祸害百姓,动摇人民政权的基础。大邱庄禹作敏集团的暴发和覆灭,就是一个最令人惊醒的实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家族帮派现象,建国初期有很大的改观。共产党人廉洁自律一心为公的优良作风和道德准则贯彻于实际行动,极大地影响了社会风气的好转。但是,文革动乱搅乱了人们的思想,改革开放后,家族帮派现象又活跃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家族,客观上还存在,但它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不再具有民国时期那种社会性质和作用,因此也不会再有与之相适应的形式和活动了。但是,家族观念还广泛地存在,家族的作用以新的形式顽强地表现出来。家族在机关事业单位里很难有所作为,在国有企业里也很少用武之地,而在私营企业乃至有的集体企业,家族却可以大展拳脚,呼风唤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也还常有各种各样带有家族性质的活动出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其实,成千成万的黎民百姓并不是家族观念的粉丝,他们只是无可奈何地跟着瞎混罢了。明、清两代成书并不断增订、广为流传至今的《增广贤文》,很能代表芸芸众生所崇尚的思想意识,就没有宣扬家族观念的内容,相反,却有一些与家族观念相悖的警言:“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无钱莫入众,遭难莫寻亲”,“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等等。人们很难看到,利用家族一时颇为有效的既得利益者着力吹嘘家族观念;真正留恋和鼓吹家族观念的,应该是少数在发家致富的路上奋力拼搏、却已身心疲惫、仍在艰难跋涉、渴望支援,令人可敬可叹的先生们。遗憾的是,他们所鼓吹的那些谬论还在盅惑着一部分人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改革开放之初,出现了一批闯世界的私营企业家,他们特别欣赏国外那些家族集团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也依靠家族成员的力量创建和发展自己的企业。当然也有成功的,那是在家族中注入了新的思想意识,进行了实质性的改造;而多数仍是一套旧的思想意识,穿新鞋走老路,难免昙花一现而已。家族所固有的各种弊端一旦暴发,垮台便不可避免。在我们身边也不难看到有这种悲剧发生。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家族集团掌控的私营企业之所以垮台,有许多原因:决策失误,用人不当,制度缺失,措施不力,贪污腐败,等等,形式多样,脉络复杂。最重要的原因则是企业的领导集团——领班和他的团队出了问题。领班的素质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素质,包括政治头脑,文化素养,战略眼光,决断魄力,处事作风,人际关系等等,方方面面都很重要。最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优秀团队,选拔领导集团的优秀人才。有人说,美国的硅谷在70亿人中间选拔人才,中国的中关村只是在14亿人中间选拔人才,比不过人家;那么,一个现代社会的企业领班,满脑子家族观念,满眼里不过是家族那几个人、几十个人的小圈子,心心念念的就是家族成员,唯亲是举,唯亲是用,能有足够多的优秀人才进入自己的团队吗?能够形成战斗堡垒破阵先锋吗?于是,科学管理制度的落实经常要让位于亲情、人情,边界模糊,监督不力,窝里斗,养家贼,最终溃于足下。于是,一次形势分析不准,可以使企业迷失方向;一次决策失误,可以使企业破产;一个领导成员贪腐,可以使整个企业亏损瘫痪;一个领导成员管理不力,可以拖累整个企业落败;领班的思路出了偏差,得不到团队的及时幫助纠正……家族意识浓厚的企业这棵带病苗木,在私有制的土壤里扭曲生长,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难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不过,令人高兴的看到,代表中华民族向美西方顽强抗争,並取得可喜胜利的华为,是个股份制企业,全员持股,它的创始人任正非只占有l%的股权。企业始终任人唯贤,拒绝任人唯亲,面向世界招揽人才。它的领导集团更是唯贤是任,集中了本行业技术最好 、管理最精的优秀人才。任正非的女儿孟晚舟虽是企业的副董事长,但企业实行“轮值董事长”管理制度,由8个高管轮流担任董事长,6个月一换,孟晚舟在其中也不例外,完全没有那种家族集团良莠不齐、纰漏四伏的影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也许,我们可以期望华为一类企业的基本模式能够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私有制社会实质的家族将逐渐消失,而主要以共同观念、共同语言相联系的家族,则将有可能继续存在並延续下去。不过,“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旧时风光不再是肯定的,一道新的风景线将出现在人们的眼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千百年来都包含有家庭与家族这两层内涵。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工业化的实现,家庭小型化了,那种四世、五世同堂的大家庭没有了,旧式家族很难形成。由于家族意识的负面影响过大,被排除出主流意识。现在我们推崇的家国情怀,把家庭看作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天下之本”,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任何时候都要注重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在家国情怀中,家,已不再提家族这个内涵,注重的就是家庭。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庭与国家直接联系,不需要充盈着旧意识的家族在中间横生枝节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家庭,家族,究竟怎么区分,历来没有明晰的界限,是糢糊的。四代、五代同堂的大家庭,也可以称之为家族。三代同堂,甚至两代人的家庭,也可以称之为家族。这种情况历来如此,即使在当代仍然如此。电视剧《西遊记》孙悟空的扮演者章金萊,是个近视眼,要演出孙悟空的火眼金睛难度很大,当他下决心无论如何要攻克这个难关时,对自己说,我要是演不好孙悟空,就对不起章氏家族!其实,绍兴猴戏孙悟空的创始人是他父亲六龄童,传到他二哥小六龄童,再传到他自已六小龄童,也就一家两代父子三人而已。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家庭,而在他心里这是个家族,介绍章金莱励志故事的电视也原原本本地传播了这个说法。最近,岳阳有个女孩拿了个奥赛金奖,人们在赞叹之余,不免想知道她是谁家的宝贝,更分析可能是“家族效应,而且大都是十分肯定的。看来,家族与家庭这个区分还是很有必要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家庭,《现代汉语辞典》解释:“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包括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在内。”《民法典》明确规定: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为家庭成员。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这八种关系人。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当代家庭是配偶双方遗传基因的载体,承担着抚养、教育子女,赡养父母等法定义务,还有应对社会需要的多种功能。这就充分显示了家庭作为社会细胞的基本性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家族,《现汉》解释:“以血统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组织,包括同一血统的几辈人。”还有一种简单明了的解释:“家族是若干个家庭组成的社会组织”。这些解释可以用于任何社会,说明家族具有自然群体这一属性。对于当代社会,它作为社会组织是松散的,既没有旧式家族那种封建落后的规矩约束,也没有现实的经济利益牵连,因而这一属性不被当代人所重视。当代人重视的是家族所具有的另外一种属性,那就是具有提带、紧跟、互帮、互保的全套功能,也就是具有紧密经济利益联系的社会团体这一属性。一种是人们不自觉而形成的自然群体,占绝大多数,大概率会良性发展,完全可以听之任之;一种是人们有强烈意识所组成的社会团体,虽然是少数,却具有很大的能量,可以玉汝于成,更能祸起萧墙,绝不可等闲视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就培养人才而言,家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使命。人才首先要有天赋,天赋来源于家庭的基础——婚姻,婚姻男女双方的遗传基因,决定人才的起点。然后是家庭培养教育,住好人生第一所学校。再然后进入社会,继续努力,学习深造,实践发展,抓住必要的机遇,取得事业的成功。我们有流传千年的贤母教子故事,孟母、陶母、欧母、岳母的崇高形象,她们是培养人才最优秀的模范家庭教师。当代培养人才,我们现在特别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而不能依靠家族来完成培养人才的使命。家族中也可能出现人才,那也是家族中某个家庭的成果,而不是整个家族的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改革开放后不久,有的老族谱,居然劫后余生被展示出来,于是,一种简易可行的家族活动——续谱,便悄悄地在各地开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土改时,我参加长沙专区土改工作队,在湘潭县二区响塘乡负责一个村,有个积极分子拿了一本大地主的族谱问我:“这个要没收吗”?我翻了翻,很精致,也很规矩,我说:“土改法没有规定要没收地主的族谱,你还给人家好了。”改革开放后,我在株洲市图书馆看到过来自各县的上十本族谱,颜色深浅不一,多是蓝封面;开本大小相近,略似大十六开本;线装严谨,毫无破损;纸张一流,像是较厚的宣纸;木板雕刻印刷,一律采用宋体,十分规矩。我看到这些珍藏善本,古色古香,美仑美焕,顿时冒出一种强烈的感觉:族谱的后人面对这种珍品,一定会油然而生敬意,升起怀念崇拜祖先的深情。难怪有的人对族谱情有独钟,恋恋不舍,总想在续谱活动中弄出点动静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续的族谱可就大不一样了。我看到过岳阳县新墙镇我老家王氏所续族谱,与老式族谱相比实在差距太大,不禁掩卷长叹:可怜啊,主事者精神可嘉,作品却不合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怎么不合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源头不明。由于没有老谱作依据,主事者只能凭老年成员的记忆叙述到祖父一辈,无法继续上溯,源头根本不明,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像只无头苍蝇在那里乱碰乱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支系不全。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新墙王氏有我们三兄弟先后来株洲定居,属于我上溯三代的一个分支。由于我堂兄与老屋墩头王家有纠缠不清的恩怨,他们家的成员不愿参加续谱,我们这一支便没有上那个新谱。而这一支有大几十号人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叙述不清。我们这一支不上那个新族谱,那么,谱上也应有记载,说明有一个分支到了株洲嘛!可是没有,好像我们没有来过这个世界。从新墙分出去到其他地方繁衍的族人,也缺乏清晰的交代。对于家族成员的说明,老谱的男性成员,如曾做过官,会说明曾在某地任某职 ;如做过重要的事,也会记上一笔。对女性成员,会说明适(嫁)某地某氏某人;而新续的族谱,仅仅有个名字而已,概无下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种上无头,下不清,左右残缺的新族谱,我这一辈的人很不满意,后辈能欣赏吗?这种不被人们欣赏的事物,能够持久不断地延续下去吗?我猜想,别的地方续谱,由于大环境条件所限,恐怕大多数也不会高明到哪里去。所以,对于续谱这件事,我的态度是:不热心,不反对。虽说我辈分大,年事高,但我对这种生命力存疑的事物兴趣不浓,不愿牵头。如果有人牵头,续谱时却要甩掉某一行不管,弄出个不伦不类的怪物来,恕我不敢恭维,只好谢绝参加。如果大体上合乎正常续谱的要求,我会参加,不泼冷水。因为现在毕竟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一切都在转变之中,遇事不可求全哪。</span></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互联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主义中国在发展的快车道上正高歌猛进,距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越来越近了。许多今天想不到的新事物,也许明天忽然会从身边冒出来。家族(包括族谱)这类事情,将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变得更好。我们的后人会比我们更聪明,一定会把它处理得更加完满,我抱着十分乐观的心情期待着。 </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