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学校五年八班春季户外读书沙龙《不做监工,只做后盾》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u>时间:2024年4月21日下午2:30-4:30</u></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u>参加人员:五年八班第一组成员</u></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u>读书沙龙主题:《不做监工,只做后盾》</u></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u>第p4-p5页这么做孩子更爱学习之二《不做监工,只爱学习》</u></b></p> 和孩子一起做计划 <p class="ql-block">案例:</p><p class="ql-block"> 有位妈妈说,她为孩子做的计划已经天衣无缝了,有游戏时间,还有吃水果时间,她觉得已经很“人性化”了。奈何孩子每个都不好好执行,上课了想起来要喝水,作作业了要上厕所,上体育课了却趴在电脑前睡觉。</p><p class="ql-block"> 我问她孩子参与制订计划了吗,她摇头说没有,这就是问题的根源。马斯洛说过,两岁的孩子就有自主意识了,就希望自己掌控生活了,何况是一个九岁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虽然孩子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但是他渴望得到父母尊重的需求是强烈的。因此,当父母绕过孩子的需求单方面地给他制订计划时,孩子就会很失望甚至愤怒,因此呈现出各种对抗。正确的方法是无论孩子多大都要带着一起做计划,并允许孩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想法。</p><p class="ql-block"> 举个例子。我写文章或做咨询前,都会先告知孩子,妈妈今天有工作要做,时间大概多久,这期间家里要保持安静,所以我需要你的帮助,你不能来打扰我。平等地交流、诚悬地告知,孩子的配合度就非常高。</p><p class="ql-block"> 在制订计划的时候,我通常只是提问,而很少命令。我问他:“你上午做什么、下午做什么,需要我帮助吗?”</p><p class="ql-block"> 我这么问,既充满了对孩子的信任,又启发他自主思考。而且由他说出来,比我说出来更让他记忆深刻,可谓是一举三得,非常有效。所以,无论是父母的工作安排,还是孩子的学习安排,都一定要有计划,并互相告知,这是取得合作和尊重的重要一步。</p> 2.不做监工,而做后盾 <p class="ql-block">  但凡家里鸡飞狗跳,都是因为父母在扮演一个“监工”的角色;而在亲子和谐的家庭里,父母则是远程陪伴者和技术支持者。</p><p class="ql-block"> 举个例子,朋友说她绝对是孩子全方位的支持者。在生活上,她每天换着花样给孩子做好吃的;在学习上,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她也会陪在孩子的身边。可是如此多的付出,却换不来孩子对学习的认真和负责。</p><p class="ql-block"> 我推翻她的说法:“你表面上是在陪伴孩子学习,实际上就是在做监工。老师提问,你督促她举手;老师讲重点,你戳她的后脑勺让她做笔记;就连老师说下课了,你还命令她和老师说再见。在这个过程里,你完全忽视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p><p class="ql-block"> 压力倍增,光是父母不断地提醒和打扰,就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孩子建立他的学习秩序。以及自主思考的空间。</p><p class="ql-block"> 所以,哪怕是一年级的孩子,父母都可以放手把电脑或者手机给他。就算发现孩子的专注力有问题,那也是在过去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的。要反思自己的引导方式,而不是让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p><p class="ql-block"> 所以,最好的陪伴绝对不是寸步不离孩子,而是父母要先建立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秩序,井井有条地做计划里的事,哪怕只是做一次大扫除,做一次创意的早餐,都要投人、享受地去做。</p><p class="ql-block"><br></p> 三、家长读后感分享 三、参观闽南历史展览馆 四、合影留念

孩子

监工

父母

学习

计划

后盾

陪伴

老师

八班

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