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人的“成年礼”

陈仲根

<p class="ql-block">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一群孩子玩警察抓坏人的游戏,一个孩子扮演少尉,他的中尉上司命令他在某个位置站岗。少尉接到命令后一直坚守在他的岗位上直到天黑,当时其他的小朋友都已经回家了,扮演中尉的孩子忘记了通知少尉撤岗。少尉孩子一直站在他的岗位上哭泣,围观的大人们都叫小孩回家,小孩就是站在他的岗位上哭泣,说他没有接到中尉的命令,无论如何也不撤岗回家。直到有人到警局请来一位中尉正式通知他撤岗小孩才回家。</p><p class="ql-block"> 所以有人说,所谓成熟:就是以认真的态度重复儿时的游戏。孩子从到青年到成人,并没有那么明确的界限,就是对待人和事物的态度逐渐转变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十八周岁的生日,通常被认为是我们的成年礼。现在一般都没有人刻意举办什么成年仪式。但对一个小青年来讲,这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但也仅仅是一个标志,因为人的成长是一个永恒的过程。中国有句古话:“有志不在年高,无志千岁徒劳”。</p><p class="ql-block"> 人的成长包括:身体逐渐成熟;知识的积累;自我认知定位的转变;对自身未来的构想;情感、情绪的发展与控制;坚定意志的培育;耐受折磨的品质的培养等等。</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分析“成长”的内容。身体的逐渐成熟是自然过程,谁都无法抗拒。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使自己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比如合理的饮食,恰当的锻炼,张弛有度的节奏安排以及适当的休息。知识的积累会和一个人的所谓“智商”有所关联,但也和后天的努力存在很大的关系。智商加努力才能成为“智力”。“伤仲永”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证。只有对自己的身体条件,知识积累程度的充分了解,才能给自己有正确的定位,有了正确的定位才能实事求是的构想未来。故中国有句古话:“人贵有自知之明”。</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把智商高者称之为聪明,所谓聪明,照中国文化解释就是“耳聪目明”。按现代科学的判断标准就是“注意力、记忆力、反应速度。”当然,“反应速度”还和身体条件,知识的积累程度有很大的关联性。人的身体生长变化,知识的积累是每时每刻从不间断的过程。所以自我认知,定位也是一个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所以古语有云“一日三省吾身”。</p><p class="ql-block"> 成年,是自我认知转换过程中的一个节点,但他终究是一个人以前所有综合条件的延续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来讲成长内容的后半部分,“情感、情绪的发展与控制;坚定意志的培育;耐受折磨的品质的培养等等。”在西方文化中叫做“情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叫“个人修养”;我在以前的文章中称他为生存的”智慧”。其实追溯中国的传统文化,《大学》一书中就系统的提出并研究“情商”。提出“格物,致知,修身,正心,诚意,”。只是我们现在许多人一提到“情商”,就认为是待人接物的方式,处理关系的技巧,甚至是左右逢源乃至圆滑的代称。中国人对外来文化的歪曲能力和“去其精华,取其糟粕”式的接收能力令人咋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视令人震惊。</p><p class="ql-block"> 然而,成熟的一个标志就是以自己的方式求真、求证;而不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比如你可以通过查阅有关的外文原词来理解中国人所说的“情商”的原意。或许最开始的翻译有“词不达意“之嫌。无论称之为“情商”、“个人修养”还是生存的“智慧”,其实就是个人生活中心态的培养,就是以怎样的内心态度去面对周围群体中的人和事物。</p> <p class="ql-block"> 傅佩荣将人生划分出重要的四大领域:群体;自我;自然界;超越界。情商研究的就是怎样在群体和自然界中实现自我;同时怎样调节自我状态来适应群体和自然界。年轻时豪气云干,带着强烈的自我意识想去展示自我,随着挫折的打击和自身的阅历增长,逐渐转化成思考如何对自我的重新定位,调整自我。以便得到群体的认可以及和自然界如何和谐相处。如果一个人能够一帆风顺,不用对自我重新定位,重新调整,他就已经拥有非常幸福的人生。这样的例证相当少见。自我重新定位,调整的过程一般都是比较痛苦的。如果一个人原来的自我定位偏低,就会缺乏与之能力相适应的自信,就会为自己失去的很多成功机会后悔。反之,就是人生的挫折,至少本人会有重大的挫折感。</p><p class="ql-block"> 借用辜鸿铭的观点,生活就是协调“头脑和理智”与“心灵和灵魂”之间的冲突的过程。前面所讲的“超越界”就是指“心灵和灵魂”。每个人的心灵和灵魂中都有欲望,这个欲望就是自我的认定并展现。这个欲望通常比自己现实生活的境遇要高。而一个人的现实生活境遇与本人的诸多先天客观条件密切相关,并由本人的后天努力等诸多因素所决定。是在特定条件下的本人的头脑和理智的展现状态。如果二者之间冲突很大,生活就不会感觉到幸福,甚至感到痛苦。如果遇上这样的痛苦,我们一方面通过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来消弭这种差距,另一方面通过调整自我定位来消弭这种差距。懂得两方面同时努力,就是成长的丰富成果。</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的正常成长,不可能不遇到挫折。那是因为心灵和灵魂中产生的欲望总是高于头脑和理智能达到的境遇。反之人就失去了生活的精神支柱,对他本人来说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而活,如果连为什么而活都不知道,更别说怎样去活。生活对某人来说是他所作所为的的高度概括。我们平时做任何事,首先要明白目的性,再来分析关联性,找到做事的着眼(手)点。这就是做事的智慧。生存的智慧也是同样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遇到挫折时的重新崛起,肯定是痛苦的过程。因为首先要承担和忍受失败的苦果,当你逐渐的习惯于这种忍受,证明你已经开始重新认识自我;重新认识自我以后,习惯于忍受已经常态化,证明你已经接受这样的结果;接受了结果以后,你才会不再感到痛苦(不能接受现实就是痛苦);没有了痛苦的感受,你就会从中去寻找其中的成就感,也就回复了生活的乐趣,逐渐转换成享受。这个过程也就是“情商”中所包含的“耐受折磨的品质”。也就是现实责任的压力转化为动力的过程。所以我说过:“压力转化为动力要通过心灵层面的转换。”</p><p class="ql-block"> 任何已经产生的结果都是客观的,每个人面对前面的结果的心态是不可能相同的,处理的方法都是有差异的。懂得以自己的最佳方式去处理问题,你就已经健康的成长,就会拥有自己最美好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年满十八周岁,是从法律层面来说的成为了“成年人”。成年人,并不等于成人。真正意义上所说的成人,需要具备完整的人格。它包括:</p><p class="ql-block">管理自身的能力———自律性。</p><p class="ql-block">独立思考的能力———判断力。</p><p class="ql-block">面对自然环境的生存能力,面对人文环境的处置能力。规划未来的能力等。</p><p class="ql-block">是否成人,让我们问问自己:面对自己,我具备怎样的素质?面对生活,我具备了怎样的处事能力?</p><p class="ql-block">只有这样,才能说具备了完整人格,也就是“成人”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