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丹心向阳开(5)

宜昌石头

▲封面<br> 这是《钩沉重庆》系列三最后的部分,<div> 写的是忠诚与信仰,</div><div> 也是参观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监狱旧址最令人信服之处。</div> ▲解放军进城<br>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div> 这一事件被视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一刻,</div><div> 意味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div> ▲报纸消息<br> 渣滓洞脱险同志找到党组织后,<div> 聚集在市中区和平路一号,</div><div> 由雷雨田、廖伯康、余时亮三同志发起组建“脱险同志联络处”,</div><div> 并在12月1日《大公报》头版头条用醒目的大红标题刊出:《“政治犯”来联络处报到》。</div> ▲解放后的重庆<br> “脱险同志联络处”负责接待从重庆各个监狱脱险的和其他遭受迫害的同志。<div> 罗广斌前往报到,</div><div> 并参加了筹备杨虎城将军和“11.27”殉难烈士追悼会的工作。</div> ▲罗广斌<br> 罗广斌(1924-1967年),四川成都人,<div> 1945年在昆明参加中共地下党外围组织民青社,</div><div> 1948年加入中共;</div><div> 同年,由于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div><div> 先后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div> ▲渣滓洞<br> 罗广斌在渣滓洞的禁闭室里碰到直接领导过他的、<div> 原重庆沙磁区学运特支委员张国维。</div><div> 张对他说:“我们大多数人可能没法活着出去,</div><div> 但你不一样。你有个哥,掌十万雄兵。</div><div> 你要注意搜集情况,征求意见,总结经验,</div><div> 有朝一日向党报告。”</div> ▲女牢室<br> 1949年1月17日是江竹筠(即小说《红岩》里的江姐)的丈夫彭咏梧同志遇难周年纪念日,<div> 渣滓洞的难友们纷纷向江姐表示致敬,</div><div> 江姐当天起草了一份讨论大纲,</div><div> 要求大家对被捕前的情况、</div><div> 被捕时的案情应付以及狱中学习情形进行总结。</div><div> 罗广斌从中又了解了不少信息。<br></div> ▲白公馆<br> 1949年2月9日,罗广斌被转押到白公馆。<div> 在白公馆里关押的“重犯”中有不少党的干部,思想理论水平较高。</div><div> 完全凭着对革命的忠贞,披肝沥胆地对了解情况的罗广斌道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div> ▲《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br> 到1949年12月25日,<div> 大屠杀后的第28天,</div><div> 重庆解放后的第25天,</div><div> 罗广斌的那份名为《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div><div> (以下简称《报告》)写成,上报给当时的中共重庆市委。</div> ▲《报告》<br> 《报告》开篇就指出:<div> “下面的报告是根据集中营里(渣滓洞、白公馆)所能得到的各种零星材料,</div><div> 同部分同志的讨论研究而组织出来的。</div> ▲卷宗<br> 因《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div> 是来自狱中最直接、最全面的真实记录,</div><div> 故对烈士评定、叛徒甄别等有着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div><div> 后几经转手,《报告》保藏于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卷宗内。</div> ▲重庆市委<br> 1967年,<div> 市委组织部组织人员对重庆地下党档案进行收集、整理,</div><div> 共收集到有关档案30卷。</div><div> 1984年至1985年,</div><div> 市委办公厅档案室对这些档案中部分褪变的文件、材料</div><div> 进行复制,重新写内目,换卷皮,案卷也作了重新排列。</div> ▲重庆市档案馆<br> 1988年4月,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档案资料处向重庆市档案馆<div> 移交市委办公厅1950-1966年形成的档案,</div><div> 其中,《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就在重庆地下党档案的1号卷内。</div> ▲档案馆<br> 重庆地下党档案移交重庆市档案馆后,<div> 20世纪90年代后期,市档案馆对市委组织部全宗的档案重新编号,</div><div> 档案管理处将《报告》提出,</div><div> 作为革命历史珍品档案单独保管,</div><div> 其档号为:革命历史档案1目77号。</div> ▲《报告》原件<br> 最早发现、开发利用《报告》,并总结提炼出“狱中八条”的,<div> 是重庆著名党史专家、曾任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的胡康民。</div> ▲查阅档案<br> 1989年,胡康民在重庆档案馆找到那份《报告》时,<div> 《报告》只剩残件15页,2万多字。</div><div> 按原报告所分小标题为七部分,</div><div> 现在只存第一、二、三、七等4部分和第四部分的大部,</div><div> 第五、六两部则已完全迷失。</div> ▲《挺进报》连环画<br> 《报告》七个部分的小标题和主要内容为:<div> 一、“案情发展”,</div><div> 讲的是由《挺进报》改变发行方式引发的川东党组织被大破坏的经过。</div> ▲渣滓洞刑讯室<br> 二、“叛徒群像”。<div> 着重揭露原地下市委书记刘国定、副书记冉益智、</div><div> 原川东临委副书记涂孝文、</div><div> 原川康特委书记蒲华辅、</div><div> 原重庆城中心区委书记李文祥等几个领导干部的叛变罪行。</div> ▲中美合作所地图<br> 三、“狱中情形”。<div> 简略叙述了两座监狱的由来和狱中斗争的情况。</div> ▲渣滓洞围墙缺口<br> 四、“脱险人物”。<div> 主要介绍两座监狱在大屠杀中突围脱险</div><div> 和在此之前经过各种渠道营救出狱的部分人士。</div> ▲抓获江姐后,特务的请赏报告。<br> 第五、第六两部分已完全迷失。<div> 第七部分即“狱中意见”八条。</div><div> 共两页,约3000多字,</div><div> 则完整地保存下来。</div> ▲狱中八条<br> “狱中意见”八条是《报告》的核心部分,<div> 胡康民就是根据“狱中意见”提炼出来的“狱中八条”。</div> ▲《红岩春秋》杂志<br> 1989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iv> 重庆解放40周年,<div> 也是“11·27”烈士殉难40周年。</div><div> 同年创刊的《红岩春秋》杂志,</div><div> 于年底组织编印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烈士殉难40周年纪念特刊》,</div><div> 胡康民以笔名“石化”发表了《血与泪的嘱托》。</div></div> ▲烈士墙之一<br> “狱中八条”是在当年《红岩春秋》杂志<div> “渣滓洞、白公馆烈士殉难40周年纪念特刊”首次披露。</div> ▲狱中八条<br> 狱中八条为:<div> 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div><div> 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div><div> 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div><div> 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div><div> 五、切勿轻视敌人;</div><div> 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div><div> 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div><div> 八、惩办叛徒特务。</div> ▲《红岩魂》巡回展览<br> 1996-1997年,<div> 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在举办的《红岩魂》巡回展览中,着力表现了这八条“狱中意见”,</div><div> 在全国各地观众中引起强烈的共鸣。</div> ▲烈士墓<br> 1999年,<div> 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在北京举办《为了共和国的诞生》展览时,</div><div> 其中“狱中八条”即受到中央和市委领导重视,</div><div> 引起社会强烈反响,随之进入千家万户。</div> ▲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br ></br> 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div >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div><div > 特别讲到“狱中八条”,</div><div > 高度肯定其现实镜鉴意义,</div><div > 充分肯定其所体现的“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div> ▲祭拜先烈<br> 《报告》是革命烈士在生命最后一刻对失败教训的总结,<div> 是他们在牺牲前所做的深层次的理性思考,</div><div> 也是他们留给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div> ▲重庆烈士墓群雕<br> 《报告》特别是《狱中意见》,是一份珍贵的党史资料,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div> 结合当下,可以从中得到一些重要启示。</div><div> 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总结的教训,放眼今天,依然适用,且振聋发聩。</div> ▲2023年祭扫活动<br> 狱中八条是深刻总结忠诚与背叛故事后的提炼,<div> 也是共产党员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进行自我革命、自我净化的生动展现。</div><div> 在今天,重温狱中八条,</div><div> 对于每一名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div> ▲杨益言<br>  小说《红岩》的署名作者<div>  罗广斌、杨益言以及另一位曾参与早期创作的刘德彬就是从集中营脱险的幸存者。</div><div>  起初,他们以亲身经历的狱中斗争事迹为素材,</div><div>  向社会各界开展革命传统宣传教育,广受听众欢迎;</div> ▲《在烈火中永生》<br>  后来则逐渐走向文字创作,<div>  在十多年时间里先后发表了</div><div>  1万字的报告文学《圣洁的血花》、</div><div>  4万字的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div><div>  最终形成40万字的长篇小说《红岩》。</div> ▲《红岩》<br>  这部小说曾有《禁锢的世界》《地下的烈火》《嘉陵怒涛》等好几个备选名,<div>  重庆市委常委会最终拍板定名《红岩》,</div><div>  是采纳了时任市委书记任白戈的意见:</div> ▲重庆桂园<br> 意见指出,<div> 这本书不仅是反映白公馆、渣滓洞革命烈士的狱中斗争,<div> 而且是国统区地下党工作的缩影,</div><div> 看了这本书就会想到重庆,</div><div> 提到重庆就会想到这本书,</div><div> 牺牲的革命烈士是在当年南方局教育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一定要注意这段历史的连续性。</div></div> ▲曾家岩50号<br> 1961年,<div> 根据渣滓洞和白公馆里的真实斗争创作而成的小说《红岩》一经问世,就轰动全国,</div><div> 至今已成为当代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小说。</div><div> 众多烈士原型如许建业之于许云峰,</div><div> 江竹筠之于江雪琴、</div><div> 陈然之于成岗、</div><div> 刘国志之于刘思扬,被全国读者所熟知。</div> ▲歌剧《江姐》第1000场演出<br> 1964年,<div> 被解放军空政文工团将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的故事,</div><div> 由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改编为《江姐》搬上歌剧舞台,</div><div> 一曲《红梅赞》至今仍在被传唱。</div> ▲故事片《在烈火中永生》<br> 1965年,<div> 由水华执导,赵丹、于蓝、张平、项堃、方舒等主演,</div><div> 北京电影制片厂根据《红岩》的故事摄制的革命题材故事片《在烈火中永生》全国放映,盛况空前。</div><div> 那部电影极大的普及了全国民众对革命先烈的崇拜。</div> ▲电视剧《红岩》<br> 时至今日,小说《红岩》还在被不断地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广播剧、戏剧、歌剧和各种视频,<div> 几十年来经久不衰、感动依旧。</div> ▲话剧《红岩魂》<br> 小说《红岩》描写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div> 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div> ▲电影《最后58天》<br> 着重表现以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勇战斗,<div> 虽然最后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div> ▲封面<br> 《红岩》结构错综复杂又富于变化,善于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烘托气氛,<div> 不记得自己从头到尾看过多少遍《红岩》,</div><div> 但至今还记得许云峰被秘密处决前的那段文字:</div> ▲电影剧照<br> ——“还有一点小消息,我也不想隐瞒。”<div> 徐鹏飞再次露出奸笑,端详着许云峰满怀信心的脸。</div><div> “共产党的胜利就在眼前,可是看不见自己的胜利,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div><div> 我不知道此时此地,许先生到了末日,又是何心情?”</div> ▲电影剧照<br> 许云峰无动于衷地笑了笑。<div> “这点,我完全可以奉告。</div><div> 我从一个普通的工人,受尽旧社会的折磨、迫害,终于选择了革命的道路,变成使反动派害怕的人,</div><div> 回忆走过的道路,我感到自豪。我已看见了无产阶级在中国的胜利,我感到满足。</div> ▲电影剧照<br> 风卷残云般的革命浪潮,证明我个人的理想和全国人民的要求完全相同,我感到无穷的力量。<div> 人生自古谁无死?可是一个人的生命和无产阶级永葆青春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那是无上的光荣!</div><div> 这就是我此时此地的心情。”</div> ▲电影剧照<br> 许云峰慢慢站了起来,缓步走到徐鹏飞面前,直视对方,再次微微露笑。<div> “你此刻的心情,又是如何呢?”</div><div> 听到这意外的问话,徐鹏飞一时茫然不知所措。</div> ▲电影剧照<br> “也许你可以逃跑,可是你们无法逃脱历史的惩罚。”<div> 许云峰的声音,揭开了对对方空虚绝望的灵魂:</div><div> “你不敢承认,可是不得不承认:</div><div> 你们的阶级,你们的统治,你们的力量,已经被历史的车轮摧毁,永劫不复了!</div> ▲电影剧照<br> 美帝国主义的飞机大炮,改变不了你们的命运;<div> 潜伏,破坏,上山当土匪,难道能挽救你们的毁灭?你自己心里也不相信这些!</div><div> 你们看看人民的力量,看看人民的胜利,你敢说不害怕?不发抖?不感到空虚与绝望?</div><div> 你们的前途,只有一片漆黑。”</div> ▲电影剧照<br> 许云峰不屑再讲下去。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div> 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div><div> 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div> ▲电影剧照<br> 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div> 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div> ▲电影剧照<br> 这就是惊天地、泣鬼神,<div> 这就是百死不悔的大无畏革命精神!</div> ▲牢房<br> 1949年11月27日晚餐后,特务开始提人。<div> 头一个就喊刘国志。</div><div> 刘国志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div> ▲铐上手铐<br> 两个小时前杀害黄显声将军的枪声一响,白公馆里关押的革命者便已明白。<div> 刘国志说:“别急,等我先做首诗!”</div><div> 可特务不由分说,把刘国鋕和谭谟铐上手铐,</div> ▲白公馆通往刑场的山间小路<br> 见没机会用笔写,刘国志索性高声朗诵起来:<div> “同志们,听吧!</div><div> 像春雷爆炸的,是人民解放军的炮声!</div><div> 人民解放了,人民胜利了!</div><div> 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我们死而无愧!”</div><div> 声音回响在白公馆通往刑场的山间小路上。</div> ▲刘国志<br> 刘国志(1921-1949年),<div> 四川泸州泸县人,小说《红岩》中刘思扬的原型。</div> ▲刘国志与家人的合影<br> 1939年毕业于成都建国中学,同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div> 1941年在西南联大叙永分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中共重庆沙磁区学运特支书记。</div><div> 因被上级出卖,</div><div> 1948年4月19日在四川荣昌与未婚妻曾紫霞一起被捕。</div> ▲慷慨就义<br> 先被囚于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后被转囚白公馆。<div> 他的亲友利用上层社会关系营救,但他表示“决不背叛革命”,</div><div> 宁愿放弃去美国留学,拒不在“脱党声明”上签字。</div><div> “11·27大屠杀”慷慨就义于重庆歌乐山松林坡刑场,时年28岁。</div> ▲1950年的香港<br> 多年以后,<div> 刘国志的五哥刘国琪从香港回到重庆,来到歌乐山。</div><div> 时任歌乐山烈士陵园园长的厉华记得,那是园里第一次接待香港来的烈士家属。</div><div> 烈士墓前,刘国琪讲起一件往事:</div> ▲香港汇丰银行的空白支票<br> 就在刘国志牺牲前两个月,他专门从香港赶回来营救。<div> 他带了一张香港汇丰银行开出的空白支票给徐远举:</div><div> “只要放了刘国志,你愿意填多少就填多少。”</div> ▲下跪<br> 徐远举也不愿跟钱过不去,他同意只要刘国志签一个认错书,立即释放。<div> 但刘国志坚持,要释放必须无条件。</div><div> 刘国琪当时跪倒在地,说“国志,你不要这样死心眼,只要命在什么都在。”</div> ▲刘国志烈士<br> 刘国志满面泪流,却摇了摇头:<div> “我死了有党,等于没有死;</div><div> 我如果背叛组织,活着又有什么意义!”</div> ▲俯瞰白公馆<br> 这是这次在重庆参观渣滓洞、白公馆期间看到的一段最令人震撼的一段史实:<div> 他们中的许多人,其实都有过活下去的机会。</div> ▲曙光<br> 只要写份自白书,在悔过书上签个字,或者仅仅“承诺”一下出狱后不再干革命,<div> 他们也许就能与亲人团聚,就能保存生命、盼来解放,</div><div> 而那正是他们为之奋斗、孜孜以求的理想。</div> ▲慷慨赴死<br> 眼看着自己的部队已经打到跟前,随时都可能迎来解放,<div> 却要在这拂晓时分被推上刑场,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div><div> 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从容不迫、慷慨赴死,</div><div> 又需要何等坚定的信念,何等无私的襟怀,何等无畏的勇气!</div> ▲成然(右二)与抗战剧团<br> 再看看陈然(1923-1949年),原名陈崇德,河北省香河县人。<div> 小说《红岩》中成岗的原型。</div><div> 1937年,随父迁往湖北,并在宜昌参加了党领导的“抗战剧团”。</div> ▲挺进报旧址<br> 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辗转到重庆谋生。<div> 1947年7月,任重庆地下党主办的《挺进报》特支组织委员,后任书记,负责报纸油印工作。</div><div> 1948年4月,由于叛徒出卖,被国民党特务逮捕。</div> ▲成然<br> 在军统白公馆监狱,他受尽折磨,宁死不屈,<div> 他几次昏死在酷刑之下,却始终一口咬定《挺进报》从编辑、印刷到发行全部是其一人所为,</div><div> 试图以自我牺牲保全组织和其他同志。</div><div> 留下了著名诗篇《我的“自白”书》感动中国:</div> ▲日记本插画<br>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div>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div><div>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div><div>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div><div>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div><div>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div><div>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div><div>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div>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br>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div>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div><div>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div><div>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div> ▲渣滓洞刑讯室<br> 《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很真实的写道:<div> 在监狱里,“毒刑拷打,单凭个人的勇气和肉体的忍耐,是没法子忍受的。</div><div> 没有坚强的革命意识,没有牺牲个人、贡献革命的思想准备,便不可能通过考验”。</div> ▲慷慨赴死<br>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谁不珍惜?<div> 但对渣滓洞、这些先烈们来说,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比生命更加宝贵,</div><div> 他们选择为信仰而牺牲,倒在了新中国的门槛前。</div><div> 他们是理想的殉道者,主义的践行者,无畏的牺牲者。</div> ▲群雕<br> 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人所拥有的战胜一切敌人的无穷力量。<div> 临刑时大义凛然,从容就义的英雄气概,给共产党员和人民树立了世代楷模。</div><div> 他们的鲜血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div><div> 他们以宝贵生命谱写的英雄诗篇,将永远载入中国的革命史册。</div> ▲标语<br> 什么是精英?<div> 先烈们就是最好的代表!</div><div> 什么是脊梁?</div><div> 先烈们就是革命信仰的脊梁。</div><div> 崇高思想境界、</div><div> 坚定理想信念、</div><div> 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div><div> 这就是红岩精神。(202312-202401)</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