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传家宝

汉们

<p class="ql-block">精神传家宝:一切相信与坚守善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生令人欣慰的是,几十年的沧桑岁月,馈赠了两样精神传家宝,一是一切相信,相信可养五脏六腑,二是坚守善良,善良能使篷荜生辉。</p><p class="ql-block"> 茫茫天地茫茫路,芸芸众生芸芸事。人生在世,所有的遇见,所有的相逢,所有的结识,包括萍水相逢,一见如故,皆为必然,都是命中注定。人世间,没有巧合,没有偶遇,没有机缘。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在待人接物方面,必须奉行一个基本的原则,一切相信,一切厚待,一切珍惜。相信世间美好,相信善恶有报,相信路途坎坷,相信前程光明,一切尽可放心与托付。怀一颗尊重心,厚待万物,是为消费,也为积福。对拥有的人情和经历的故事,不拘贵贱,不嫌小大,一律珍藏,一概忆念,一体陪伴。久而反之,便形成了一种特有的个人面目,以及对待人世间和大自然的情感方式。当然,构成这个态度的元素是多元的,既与先天秉赋有关,又与个人血质,长期习惯有关,更与文化熏陶、家门传承、遗传基因有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生活从自然土地、自然森林、自然流水中汲取了情感与温度,获得一种叫真谛的灵性,进而转化为文化土地、文化森林和文化流水。相信或许曾让我们受过份害,但我们没有因此而放弃这份情怀,依然故我,护持着一切相信的美好。一直以来,我家几代人秉持着这样的素质品行,奋力前行,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 秋口张氏世家耕读,已传五代。在我的记忆里,家族对中国古代三圣哲,即老子、孔子和孟子无比敬仰。祖辈再三教诲,善良是最优的品质和最大的智慧,学习遵行古训的第一要义是善良。老子说上善若水,孔子说善良的境界是仁,孟子的性善说更是对仁学的继承和发展,主张心怀善身行善。之后又接触了国外的智者,如被称为希腊三贤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对善良的概念有着独特的理解。苏格拉底说,有知即是善,无知便是恶。他们主张有知识的人才具有美德,才能治理国家,强调美德即是知识,而知识的对象就是善良。知识是可敬的,但并不完全是灌输给人的,而人的心灵是先天就有的。把人的先天就有的、潜在的知识、美德诱发出来,就是教育的本质,就能达到有知,就是所谓的大善。</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三圣与希腊的三贤,大约是同时代人,他们不约而同地把善良与知识、灵魂等同起来,并上升到精神层面,这无疑有一石三鸟之功,赋予了崇高的价值,完善了做人的准则,提升了处世的境界。坚守善良不易,也许还可能吃亏,但却不必因此而后悔,只有这样,才能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地,坦坦荡荡,无有挂碍,而有所成就。</p><p class="ql-block"> 精神传家不是涉世方略和和好运宝典,而是安身立命经验之谈,事业通达的心法天机。希望能够为更多的朋友所了解,所认可,更期待对后来人有所启迪,有所滋养,以薪火相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