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旧时北京的天桥有跤场,过去关中地区逢年过节耍热闹少不了红拳摆场子。</p><p class="ql-block"> 红拳摆场子历史悠久,城乡内外都有,可见红拳的兴盛。我小时跟着拳师也见识过不少红拳摆场子,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几十年过去了,红拳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逐渐兴盛于民间,甚至无数次登上大雅之堂。</p> <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20日下午,西安市群众艺术馆在鄠邑区天桥湖景区组织了一场文化艺术活动。这场活动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第二个特点就是它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文化吸引力,第三个特点就在于它的民族性、地域性,以及独特的艺术个性。</p><p class="ql-block"> 如“眉户”,即眉鄠(hù),或称“迷糊”、“迷胡”、“曲子戏”、“弦子戏”,是陕西省和甘肃省的主要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盛行于关中和陇东、陇中一带,而山西、河南、湖北、四川和宁夏等部分地区也有流行。眉户以其曲调委婉动听,具有令人听之入迷的艺术魅力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这次由西安市群众艺术馆牵头组织的艺术活动,有十八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是“西安市非遗传承人志愿者乡村行”很值得欣赏的文化活动。</p><p class="ql-block"> 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眉鄠剧”二人表演非常好听好看,同样是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的红拳做为压轴戏,则令人叫好连天,直呼“你们红拳厉害了”。</p><p class="ql-block">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红拳,由西安红拳文化研究会组织的展演团展示。其中年龄最大的是一身红衣红裤的近八十岁的饶世树;年龄最小的不足十岁,也是一身红衣红裤,叫杨喜靓。还有如蔺洋娃、巩岁学、谢文凯、杨平记、相小革、张钢春、宋善策、云建荣等,年龄都在五十岁以上。</p><p class="ql-block"> 红拳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是随着国家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关中地区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天府之国”,西安是中华民族“十三朝”都城之地,其文化灿烂灿若星海,红拳更是这历史星海中灿烂的一笔,它是汉、唐盛世如影随形的历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刀光剑影的历史朝代离我们已经很远,“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观体系悄然形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多地対世界发挥作用。</p><p class="ql-block"> “中国红拳”,是千百年来长盛不衰的中华民族体育项目之一,是“生命力最长的世界体育”。之所以如此,就在于它老少皆宜。练传统武术比如红拳,八、九十岁的老翁甚至可以“脚可以活捉朝天”、“腿可以纵横劈叉”,“手似穿梭”,“眼如闪电”。</p> <p class="ql-block"> “开场的流星,闭场的春秋”。杨平记流星锤演练</p> <p class="ql-block"> “枪为百兵之首”。相小革六合大枪演练 </p> <p class="ql-block"> “自古英雄出少年”,说的是习武要从小做起——强筋壮骨,磨炼意志。杨喜靓红拳和枪法表演</p> <p class="ql-block"> “老当益壮”。不仅仅要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更要有“惯勤四肢”、“使枪弄棒”的习惯。饶世树鞭杆演练</p> <p class="ql-block"> “拳怕少壮”。现代社会年轻人压力山大,能挤出时间练练拳,绝对能远离疾病缠绕。云建荣红拳炮捶展示</p> <p class="ql-block"> “棍歪”,是因为棍兼有长、短兵器的特长。《水浒》中“王进棒打洪教头”描写非常精彩。宋善策演示三节棍</p> <p class="ql-block">宋善策演示“二路红拳”</p> <p class="ql-block"> “小小红拳姿势美,三步十字开式妙。撑补劈拳连珠炮,裙栏托掌雀地龙。”七十岁拳师巩岁学表演小红拳</p> <p class="ql-block"> “刀走黑,剑走轻”,说的是刀法步步紧逼,下手狠。张钢春大铡刀演练</p> <p class="ql-block"> 天桥湖是西安市新开发的旅游景区,正在建设完善之中,但南依巍巍秦岭,北望渭河谷地,视野开阔,旅游恐是以后绝妙之地。而这次西安市群众艺术馆组织的“非遗志愿者乡村行”,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拳等十八个项目的展演,一定会引起更多的人关注中国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传承国家红拳,共建美好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