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天台路漫兮(鸿爪雪泥青少年篇)总第十九

三叶草(拒聊)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作者:三叶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图片:源网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编辑:三叶草</b></p> <p class="ql-block"><b>  题记:“ 雪泥鸿爪”这一成语最早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七言律诗《和子由渑池怀旧》首联:“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雪泥鸿爪”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权将此成语颠倒一下作为本回忆录的书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风雪天台路漫兮</b></p><p class="ql-block"><b> 1973年初我由船厂中学升高中入读天台中学,天台中学是带高中的中学,在德惠县排第十中学。天台中学在天台公社所在地,离我们屯有12余里路。</b></p><p class="ql-block"><b> 上高中后的大半年,由于我没有自行车,都是徒步上学。在我们屯东一里地左右有一条国防公路,可以直达天台公社,我们天天上学都走这条路。有一年我们参加公路两边的义务植树,我还在公路一个涵洞两边植了两棵杨树,而且都存活了,每当我与同学走到这里,我都给同学说这两棵树是我植的,感到很自豪。</b></p> <p class="ql-block"><b>  在风和日丽的春季和金色无边的秋天,气温随和,略带微寒,我们上学时就走一段路,跑一段路。时间长了,体质也增强了,跑几里路就是小菜一碟。有时还与骑自行车的赛跑。一开始跑还真比自行车快,但时间一长,还是体力不支,但以到家计算,与骑自行车相比也差不了多少时间。这大半年的锻炼,对于我身体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对我的一生都是受益匪浅。</b></p> <p class="ql-block"><b>  夏天如果赶上天下雨,我就披一块塑料布防雨,那时我家没有雨衣。回到家基本上是浑身湿透了。脱下来晾一晾,第二天就穿着去上学。因为那时候我好像就一件衣服,没得选择。彼时虽然很贫穷,但很快乐。也许这种快乐就是当时幸福的味道吧。</b></p> <p class="ql-block"><b>  冬天是最困难的。那时候天特别的寒冷,零下三十度是常有的天气,用滴水成冰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呼啸的北风,刮得人都站不稳,上不来气;冒烟的大雪,铺天盖地,一片苍茫,人都成了雪人。那时候我们过冬的基本“装备”还算是齐全的。一是保暖的狗皮帽子。就是用狗皮、棉花和粗布做成的帽子,基本可以保障头不冷,但脸还是很冷的,北风吹在脸上就像针扎的难受。那时没有口罩,就用手套捂着脸走路,有时脸就被冻坏了。但这也是很平常的事,没有人太在意。大家都很坦然,好像世人本来就是这个样子。</b></p> <p class="ql-block"><b>  二是肥大的抿腰棉裤。就是没有扎裤腰带斑带的棉裤,那时也没有裤腰带。棉裤腰很肥,左右一抿扎个麻绳就可以了,虽然走路不太舒服,但却很挡风寒。现在农村穿这种棉裤的基本没有了,但在那个年代,在农村大家都穿这种棉裤,也就习以为常了,没有感觉哪里不对劲。后来就逐渐发展为紧腰棉裤,防寒效果和舒服度就更好了。</b></p> <p class="ql-block"><b>  三是蒜旮瘩扣的厚棉袄。一组蒜疙瘩盘扣由三部分组成,扣门、扣结和扣花。扣花只起装饰作用,真正实用的是扣门和扣结,它们扣在一起,用来连接固定衣襟。其实,盘扣是一种古老的盘结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中国结的延伸与演变。</b></p> <p class="ql-block"><b>  我23岁前没有穿过新棉裤和新棉袄,都是哥哥们的衣服小了就改成我的衣服。在改前,要把旧棉花从新弹一下,目的是为了让棉花变得更加松软和保暖。弹棉花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手工艺,从事弹棉花的人被称为“弹棉郎”。弹棉花的工具包括大木弓、木槌、铲头和木制磨盘等。“弹棉郎”背着弹棉花的工具走村串巷,活计还真的很多。当时弹棉花也是一份职业,应该属于现在的第三产业。</b></p> <p class="ql-block"><b>  四是百纳底大棉鞋。鞋底是用锥子和细麻绳纳的,很结实。鞋帮里面续上棉花,都是手工做的。我的棉鞋都是姐姐做的。这种棉鞋又轻快又保暖,走起路来也不累。当时,在村里谁纳底子纳得暨结实又好看是衡量妇女会不会干活的一个重要标志。</b></p> <p class="ql-block"><b>  五是柔软的棉手套。一般都是棉手套,有的在内里加了一层带毛的狗皮,就是毛手套了。我当时戴的是毛手套。因为我母亲在世时,她有胃病不能吃东西,吃什么都吐,但吃狗肉可以。所以每年都买几条狗,以维持妈妈的生命。狗的皮毛卖钱或留家用。因此我家有狗皮,加之我爸爸是裁缝,所以我的手套是狗皮手套,这也是我当时最奢侈的生活用品了。</b></p> <p class="ql-block"><b>  大半年徒步上学,每天要走24里路,如此算来,也可谓“八千里路云和月”了。那时候徒步上学没有感觉到辛苦,每天都是乐呵呵的。这对于增强体质,磨练意志都是很好的运动,可以说是受益一生。这也正应了孟子的“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其心志,空乏其身"的至理名言,同时也应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古语。 艰难和困苦会激励我们在逆境中奋起,只要肯于付出就能获得回报,也就是所谓的“天道酬勤”吧。写一首七律记叙这段难忘的经历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冬日上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七律•平水韵)</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狗皮帽子絮棉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粗布书包腋下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冬裤腰肥绳紧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补丁袖密手搓搽。</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打头风急闷头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飞雪天倾踏雪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白齿红腮霜两鬓,</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长亭过后到吾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注:长亭,古有长、短亭之说,长亭为十里,短亭为五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