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轶事] ——与乞丐对打快板

燕山月33094829

<p class="ql-block">  知青1968年在坝上沽源县下乡插队那时节,常有乞丐上门乞讨。沽源和内蒙古接壤,除了本地的一些乞讨者, 也常有从内蒙古过来乞讨的。那时的乞丐是真穷极了、饿急了。 尤其灾荒年,就断不了要饭度日的。 坝上人厚道,只要有上门乞讨的,都会多少给点儿吃的。</p><p class="ql-block">  坝上的乞丐一般都会唱几嗓子。特别是从内蒙古过来的乞讨者,更是以唱居多。</p><p class="ql-block">  唱分两种。 一种是快板形式,也叫唱快板;另一种是带腔带韵地唱,也就是说唱。乞丐的快板词大多简单。都是些恭维讨好施舍者的。说唱的有意思。因为它的故事性强,叫人爱听。</p> <p class="ql-block"> 沽源县夏日美景</p> <p class="ql-block">  那天,一个唱快板的乞丐上我们知青点门上了。40多岁年纪,瘦瘦的。肩上斜背个马褡子,手上打着一副七块瓦。 唱的就是一些好听话。 同学们见状,就怂恿我和他比试比试。</p><p class="ql-block"> 我也想逗逗他。就对这位行乞者说:“老哥,咱俩比一比咋说?”行乞者问道:“你老说咋个比? ” 我答:“这么个——咱俩一人一段地说, 让大伙儿评判。 大伙儿说你说得好,那我就给你挖莜面;要大伙儿说我说得好,那就把你袋子里的吃的给我。行不?”行乞者自信自己的本事,很不以为然。 </p><p class="ql-block"> 他绝没想到我在学校就是宣传队里的快板高手。我的快板当初还是宣传队的主要节目。行乞者自负地答道:“这有甚哩,比就比吧。 ”他举着竹板问,“谁先来?”大伙儿让他先来。行乞者清清嗓子,嘟囔了一句,“你当跟木头说话容易哩?那得三辈子转个人呐!”说着行乞者便端起架子唱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打快板的乞丐</p> 他板打得太简单了。 没一点儿技巧。一段唱罢,大家拍手喊好。 行乞者便露着得意道:“咋说? 该你老了吧? ”我接过竹板,试了试。说实话,他这副板和我的板差远了。 我回身到屋里取出我的板,“叭叭”一亮架势,一套花板下来,把个乞丐惊得目瞪口呆。 还没等我开口唱词儿呢,这乞丐便拱手作揖道:“哎呀,今儿可遇到高手了!师傅、师傅!我甘拜下风!刚才是我有眼不识泰山,师傅别和弟子一般见识啊!”大伙儿哈哈大笑,都说,人家还没唱呢,你就认输了?等他唱完再说。<div>  我来了个整段子,这更让乞丐佩服了。 他把家伙什收起道:“有师傅在这儿,从今往后,我再也不来这村逞能了! ”我一看他当真了,赶紧说:“咳,就是个玩嘛,啥师傅不师傅的。都是穷弟兄。来,挖点儿莜面再走。”大伙儿也劝他把莜面收下。 他千恩万谢了半天,才面带羞涩地离去。</div> 知青在劳动时休息 <p class="ql-block">  那天又来了个专是说唱的乞讨人。拉着四胡唱,很有意思。 他是从内蒙古过来的。唱的是一个由于婚外情引出命案的故事。 他唱的曲调像是从《走西口》和《戳古咚》里摘出的几小节,很简单。唱词好。百姓的语言那真是生动。其中描写女主人公的词极形象——孙秀莲十八整/长的那模样真吸人/粉粉脸, 大眼睛/款款一笑俩酒坑。唱到女人的衣着,更具体——黑棉袄,对门门/上面还有那拉锁绷/黑皮鞋, 带气眼/短腰袜袜道道红。</p><p class="ql-block">  这位行乞者很会掌握火候。正当我们听得入迷的时候,他话头一转唱到:“唱到这会儿算一段,谁有好烟你往上蛮。 唱到这会儿我休息,谁有好烟你朝上递。”当人们急着听他唱,把莜面送给他时,他狡黠地提示着唱道:“大娘大嫂行行好,莜面挖得别太少。 挖一碗按一按,上边再搁个大鸡蛋!”坝上人朴实真诚。他这么一唱,人们就不好意思了。 于是,就真的莜面鸡蛋一块儿送他了。</p> <p class="ql-block"> 旧时走村串户的乞讨者</p> 过去,有些粗通文墨的乞丐,这些乞丐在行乞的时候最擅长的就是唱莲花落和快板书等。他们走一路唱一路,并且在唱的时候还不断的编新词。这些乞丐编词的能力比较强,如果在店铺行乞的话,他还会把商品名称、产地、性能等等都编进自己的词中,这样的词自然哄得店铺老板非常的开心,自然而然的就多少给那么一点赏钱。逢年过节的时候,这些乞丐还会走街串巷的唱,满嘴的吉利话,为的就是讨个彩头,多拿几个铜板。<div>  当然,这些乞丐在行乞的时候也有碰一鼻子灰的,唱了半天,老板半点表示都没有。如果是这样,乞丐当场就不高兴,那么他接下来唱的词就不会是什么好词,这样,老板为了封口,依然会掏出一些钱来打发他们。</div> 知青收工回来吃饭娱乐 我很佩服民间说唱人的创作能力。乞讨者的唱段也很吸引我。我曾很专心地向乞讨者学过他们的唱段,至今有的段子我还能大段地学唱下来。<div>  坝上高原真是一方恩泽百姓的厚土。<br>  <br></div> <p class="ql-block">(后记:文中打快板者,是我知青战友宋国兴,后来抽到县闪电河水库宣传队。当年在沽源县下乡时,他与打板要饭的乞丐对打快板,一鸣惊人,威震丐帮。此后,数年之内,无有乞丐敢去当地打板讨饭。后来,我们俩一起参军入伍。这篇文章,是宋国兴所写。曾发表在过去《张家口晚报》。1970年,他到部队宣传队后,更是集编剧、导演、演员于一身,充分发挥出文艺才能。后任原铁道部影视中心编导、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作家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