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渝湘行一 <p class="ql-block">人间四月,莺飞草长,鸟语花香,一年中最美的日子来了,值得我们风物长宜放眼量。4月5日,“快乐旅行铁粉团”四月游团队从忻州出发,美好的旅程开启。</p> <p class="ql-block">太原南站中转。</p> <p class="ql-block">当晚20:43,我们抵达此次旅行的第一站重庆。</p><p class="ql-block">重庆对我来说是既陌生又熟悉,陌生是因为我没有来过这里,熟悉是因为在课本、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见到过无数次。这里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山城”是其地理特点,“雾都”是其气候特点;这里是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大量达官显贵,普通百姓迁徙于此。罗广斌、杨益言《红岩》里的铁骨铮铮,巴金《寒夜》里的人间悲剧,茅盾《腐蚀》里国民党特务组织的腐败黑暗,张恨水的小说,郭沫若的历史剧,尤其是《屈原》中“爆炸了吧!爆炸了吧!”的声声呐喊,响彻山上山下,嘉陵江两岸。还有“陪都”的灯红酒绿,防空洞中的人生百像,重庆谈判的振奋人心……这里是曾经的战略要地和政治、文化中心;这里还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意栖居。这就是我脑海里对重庆的印记。现实版的重庆究竟是何模样,带着一份渴盼与希冀等待与重庆的相遇。</p> <p class="ql-block">重庆打卡的第一站--解放碑。</p><p class="ql-block">解放碑虽然历史不算久远,但作为重庆最精确的地标,具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作为纪念碑, 它是中国唯一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国家纪念碑,以纪念重庆对于国家的伟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抗战胜利记功牌,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碑上的大字为刘伯承元帅亲笔书写。碑是八面体,写字的正面是东北方向,那是我们14年抗战开始的地方。作为重庆城市的形象标识,它不仅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更蕴含着一种情怀,它所凝聚的精神,让它一直闪耀全城,熠熠生辉,这里是重庆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全国人民的精神堡垒。它的建筑设计像一个待发升空的火箭,随时可以起飞迎敌,这枚火箭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再次腾飞,再次复兴的象征。</p><p class="ql-block">站在解放碑前,遥想当时一天之内300架敌机轮番轰炸的惨烈,无数的抗战英烈前仆后继的忠勇,我仿佛穿越到历史的长河中,感受到了那段岁月的波澜壮阔。</p> <p class="ql-block">重庆打卡的第二站--李子坝轻轨</p><p class="ql-block">重庆的魅力离不开令人眼花缭乱的建筑,很多地方会颠覆你的认知。山在城中,城在山上,让人搞不清楚哪一层才是一楼,一楼上到二十二层,出来还是一层,欲观全貌,便是一套俯仰颈椎操。更神奇的是,这里的轻轨竟然直接从居民楼内部穿楼而过,我们穿梭其间,尽兴体验了这一奇观。还有,在重庆楼顶能开车,导航会死机,进个商场出来就是密室逃脱,穿梭其间仿佛置身于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一般。重庆被称为8D魔幻山城,名副其实。</p> <p class="ql-block">无风十里香。</p><p class="ql-block">来到火锅之都,吃火锅是标配。重庆的空气都是麻辣鲜香的,漫步于重庆街头,一抬头一转身就会与火锅相遇。在火锅店密集的地方,麻辣味会扑鼻而来,刺激得你不由喷嚏连连。红辣辣的锅底翻滚着,羊肉卷、嫩牛肉、腰片、香辣牛肉、豆腐、土豆、香菇、豆皮、生菜、宽粉条……依次跃入锅中,在底料的加持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是让人垂涎欲滴的美味,捞任何一片食材出来,再在调和油、蒜蓉、葱花、香菜、盐调制的蘸料小碗中一涮,最后只剩下狼吞虎咽,任由麻辣滚烫在舌尖交错,一顿火锅下肚,感觉任督二脉都通畅了。</p> <p class="ql-block">重庆打卡的第三站--洪崖洞</p><p class="ql-block">江岸夜色,洪崖灯影。</p><p class="ql-block">“一城山水满城灯”,“数尽夜景看重庆”,都说重庆的夜景是辜负不得的,来重庆,洪崖洞是必须去的。吊脚楼是昔日重庆、黔南一带少数民族聚居的传统住宅,因其依山悬空的干栏式结构而得名。今天的洪崖洞,实际是这一民族建筑艺术的复现。夜晚的洪崖洞以光为笔,以影为墨,勾勒出重庆版的光影世界。</p> <p class="ql-block">独特的巴渝风情,美轮美奂的灯光,洪崖洞可以说是重庆网红景点的榜首打卡胜地。层层叠叠的吊脚楼,飞檐翘脚,华丽的雕饰,回环往复,错综的街道,流光溢彩的灯影,恍然之间竟分不清是在山城还是在二次元世界。因为奇特的建筑外观,壮观的夜景而成为现实版的“千与千寻”。</p> <p class="ql-block">江景、檐崖恍入画,车流、灯光影交织。</p> <p class="ql-block">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都不及重庆的灯火辉煌。</p> <p class="ql-block">龙山天坑、仙女山,也是天下一绝,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去探访。我们的一个小分队今天就来到这里。在他们的镜头下,我看到一个雾气缭绕、如幻如仙的世界,美的无法用语言来描述。</p> <p class="ql-block">造化钟神秀</p> <p class="ql-block">重庆打卡的第四站--红岩精神系列。</p><p class="ql-block">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走进它的博物馆。今天我们走进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系列,缅怀先烈,牢记历史!</p><p class="ql-block">渣滓洞</p><p class="ql-block">渣滓洞被称为人间地狱,从这里挖出来的死难者遗骸高达180多人,曾有300多人在这里壮烈牺牲,其中就包括江姐、小萝卜头等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今天,我们来到这里,一起怀念那些坚强的革命烈士,去聆听那个艰苦岁月里的革命故事。</p><p class="ql-block">渣滓洞原是一个小煤窑,因为这里产出来的煤矿质量太差,内含渣滓太多,所以才得名渣滓洞。1939年,特务发现这里三面环山,位置隐蔽,就逼死了矿主,霸占了煤窑,在此设立监狱,各种刑法一应俱全。</p><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27日,离重庆解放仅有三天的时间,节节败退的敌人开始对渣滓洞的革命者进行分批的射杀,180人遇难,仅有15人得以脱险。他们本可以免受皮肉之苦,但是为了捍卫共产党的秘密,他们用生命作为交换。《红岩》中有这么一句话:如果人民能过上好的生活,我们愿意把牢底坐穿。江姐也说:“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人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p><p class="ql-block">来到渣滓洞,上学时课本上看到的名字,就不再只是冰冷的字眼,它有了温度,有了灵魂。走到这里,人们都会受到一次次强烈的震撼和前所未有的心灵洗礼。感谢那些炮火纷飞岁月里为革命奋不顾身的战士们,他们在如花绽放的年纪,甘心为国家、为信念、为理想受尽折磨,英勇就义。我们应该铭记他们的奉献,为中国的未来继续奋斗。</p> <p class="ql-block">《红岩》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曾于1948年先后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并囚禁在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里。他们和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共同经历了那些惊心动魄的斗争生活。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把这里的斗争告诉后代”,他们先后写了《圣洁的鲜花》《江姐》《小萝卜头》等报告文学与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接着,又在这些叙写真人真事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和艺术概括,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p> <p class="ql-block">人间魔窟,重庆白公馆。</p><p class="ql-block">它跟渣滓洞被称为“两口活棺材”,白公馆也叫香山别墅。它跟渣滓洞最大的区别在于这里主要关押的是级别比较高的“政治犯”,很多人从这里进去后,就再也没有出来过。这里本是四川军阀白驹的私人别墅,后来被戴笠买下,被改成了一间间的牢房,最多的时候曾关押200多革命志士。“11.27大屠杀”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血腥日子,在白公馆特务组织也一样对革命志士进行了大屠杀,只有20人脱离虎口,这些烈士们受尽折磨,坚持到了胜利的最后时刻,却最终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p> <p class="ql-block">渣滓洞、白公馆外的歌乐山上,苍松翠柏挺拔肃穆,漫山的杜鹃花成片绽放,壮丽多姿。杜鹃花的花语是“爱情的表白”和“信仰的承诺”,寓意着无悔的付出和坚定不移的决心。它也象征着善良、真实和热情,预示着美好的希望和无限的可能。</p><p class="ql-block">杜鹃花正是革命志士英魂的寄托!</p><p class="ql-block">红岩精神,永放光芒。</p> <p class="ql-block">周公馆--乱云飞渡仍从容</p><p class="ql-block">1939年初,南方局在重庆成立,为便于工作,邓颖超租下这座小楼的部分厅室,用以办公、居住,对外宣称周公馆。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周公馆作为我党在国民政府陪都市区的战斗堡垒,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沿阵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彼时周公馆的内外环境可谓险恶之至。门内有国民党高官居住,两党共进一个院,共住一栋楼,门外左侧为国民党警察局派出所,右侧不足百米,即是国民党军统局局长戴笠的公馆。且看墙上展陈的小诗,“八年抗日此栖身,‘三大微支’笑语新,戴笠为邻居在右,总看南北过路人。”这是一首董必武1958年重返曾家岩50号周公馆时题下的小诗。董必武先生还对其中‘三大微支’解释为三明治,那时正值抗日时期中共南方局住一三层,国民党人士住二层,如同三明治般将国民党夹在中间。诗作寥寥数语,道尽公馆波云诡谲的内外局势。就是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周恩来、叶剑英等党的领导人从容不迫,在反动势力的虎视眈眈下纵横捭阖,有力领导了国统区斗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显示出共产党人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气魄和胆识。</p> <p class="ql-block">革命忠魂,雾都明灯。</p> <p class="ql-block">重庆打卡的第五站--磁器口</p><p class="ql-block">磁器口古镇--一个有故事的老街</p><p class="ql-block">古镇依山而建,由山起城,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年),初名白崖场,相传明代建文帝曾隐居于此,又名龙隐镇。清代以来盛产瓷器,因“瓷”通“磁”,故名磁器口。磁器口古镇是一个融合了历史、文化、艺术和特色美食的景区,是重庆市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p> <p class="ql-block">古镇以古朴典雅的明清建筑为特征,街市布满了传统手工艺品、陶瓷、雕塑、民俗和风味小吃等。景区内有历史博物馆、书画馆、川渝民俗博物馆等传统文化场馆。而在磁器口古镇,还有很多美食让游客流连忘返,如火锅底料、特色毛血旺、酱猪脚、麻花、葛根酥、绿豆糕、桔饼……还有好多土特产品,如太极茶叶、磁器口的陶瓷等,最有名的当属磁器口瓷器。</p> <p class="ql-block">磁器口瓷器,在明代就已经非常有名,如今磁器口瓷器已经走过了近千年的历史,成为了重庆的名片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老街上走走,无论是游客还是当地居民,都能感受到这里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底蕴。</p> <p class="ql-block">重庆打卡的第六站--湖广会馆</p><p class="ql-block">湖广会馆--探秘重庆的移民文化</p><p class="ql-block">在繁华的渝中半岛江边上,一栋黄色的古建筑群在摩登的现代建筑之内显得格外耀眼,在这里却藏着与每个重庆人都相关联的血脉之源的秘密,这里就是湖广会馆。湖广会馆始建于明末清初,其主体建筑叫禹王宫,是会馆景区的核心。另外,这个景区还包含渝州书院、齐安公所和广东公所,形成了全国最大的清代公馆建筑群。</p><p class="ql-block">明末清初,四川历经战乱、饥荒,人口巨减,清政府大力鼓励外省移民入川垦荒,历史上称作“湖广填四川”。湖南、湖北、广东等地的民众大举向四川移民,会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可以说,今天的重庆人大多都是移民的后代,来到了这里,仿佛跨入了一段风雨江湖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禹王宫气势恢宏。大禹与重庆有着深厚的缘分,相传他与妻子涂氏就是在重庆相知相爱,而湖广地区多水患,因此移民们祭拜大禹,祈求风调雨顺,舟楫平安。</p> <p class="ql-block">会馆大门朝向湖北黄州方向,寄托了移民对祖籍地的相思之情。一座湖广会馆,半部重庆史,湖广会馆记录着每个重庆人的血脉之源,也是每个移民重庆人的根基所在。</p> <p class="ql-block">现代涂鸦--马房湾66号</p> <p class="ql-block">朝天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p><p class="ql-block">再看一眼嘉陵江,看一眼山城。今晚,我们将于丰都登船,开启三峡之旅。重庆,再见!</p> <p class="ql-block">这次出行,我被重庆种草了,由一棵一颗到春色满园。这里是中国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城市,相当于13个上海7个天津5个北京;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更是一座硬核的工业城市,作为中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每四台笔记本电脑就有一台重庆造,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还是全国著名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全国每八辆汽车就有一辆产自重庆。它还是全世界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基地,产量接近全国一半。可以说,它是推动中国西部崛起的引擎;这里还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桥都”,各种类型的桥梁有1400多座;这里还是“中国火锅之都”、美食之城,重庆人不仅努力创造生活,还会享受生活,他们对火锅、小面、麻辣烫有着不一样的痴迷,每天都过着有滋有味的麻辣生活;重庆山川众多,水系发达,修竹茂林,这里当然还是一座风景优美的旅游城市,尤其是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令人叫绝!</p><p class="ql-block">现实版的重庆让我从尘封的印记中走出来,我触摸了重庆历史的斑驳痕迹,更领略到了重庆活力四射、热辣滚烫的现代气息。在这里,我不仅遇见了美景、美食,还有许多美好的人和事。</p><p class="ql-block">山下美景,江边晚风。古往今来,春夏秋冬,每一天的重庆都有值得传颂的山城故事。</p> <p class="ql-block">由于篇幅限制,美篇最多支持100张图片段落,我们的美篇旅程只能到重庆结束。下篇我们开启长江三峡之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