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班

巧爷

“麦家班”是对网上参加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麦穗老师办的唱歌学习班,包括系统学习《科学发声方法》和《经典歌曲演唱精讲》的高级声乐一体化课程的所有学员的一种称呼。我有幸参加了其中为期半年的“系统班”课程的学习。昨日,在麦穗老师最后加了一节课讲授徐子淳、徐子崴兄弟创作人2011年专门为她量身定做的歌曲《年年有今日》后,我们“系统班”的总共二十四周七十二讲的课程全部结束,在麦穗老师和她聘请的助教,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孟幻老师一起,在《年年有今日》歌曲声中同全体学员们依依不舍、举手告别时,全体学员们激动万分。是的,这半年学习每次听课前我们打开手机或者电脑授课的APP,听到的就是这首欢快、喜庆的歌曲,它曾多次呈现在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的春节、新年、国庆、五一等文艺晚会中,当然也非常适合今天这个结业盛典。<div>  我曾在2024年1月21日发表过一部《美篇》作品“踏入神圣的音乐殿堂”,那是我学了两个多月的时候,麦穗老师为我们插入了五节音乐艺术鉴赏课,为的是通过观看一些国内外声乐视频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能力。我最大感受是唱歌班在我心中激起的涟漪,将激发我的潜能,会大大充实我的老年生活,让我能够品尝到老年之旅的灿烂和辉煌!</div><div> 现在半年的全部学习课程结束了,这种体会更加深刻。回忆这半年来同授课的两位老师和班主任思宇老师以及班上全体学员们一起相处的日子,感慨万分,那是在我一生中带给我温暖和快乐的半年,值得把我的观感归纳在这部新作的“美篇”中,奉献给大家。</div> 麦穗老师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2002年获CCTV第十届全国青歌赛专业组民族唱法金奖。当时各大演出机构和团体争相聘请她,出于历史情结,她选择了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成为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的中国女歌唱家。 我是在网上参加她在及象平台举办五天免费零基础声乐课程中了解到她的。从她艺术简历的“歌唱与教学”部分知道她的独唱演员十多年中受益于科学发声方法,从事了声乐教学二十多年,是科学发声方法的传承人和发展者。线上线下学生累计约2.8万人,多名学生考入中外著名音乐学院。还了解到她是高级声乐教练,涵盖三十多个国家的世界最大声乐教师组织--国家声乐教师协会,即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eachers of Singing(NATS)的会员评委。出版过声乐教材《科学发声方法与声音训练》(中国文联出版社)。 她是借助于《及象音乐》这个平台办班的,在后来一次教学中,她讲到“其实我当初来及象开课,就跟及象的负责人说,我们来开课,主要不是为了挣钱,是想把我所学的、我的经验推广开,因为我看到网上很多教的不行的老师,我特别着急。而且现在中国喜欢唱歌的中老年朋友特别多,我特别不忍心看着大家误入歧途”。 五天的课程主要讲“告别大白嗓”、“真假声转换与混声训练”、“轻松上高音”、“五元音与咬字”、“驾驭多种风格歌曲”,每一讲都有一首案例歌曲。 第一讲“告别大白嗓”,指出“大白嗓”与“靠后发声”和“科学发声”的区别,大白嗓可能大家都知道,就是不会唱歌的声音,“靠后发声”却是很多人练声时走的歪路,我经常看到有人练声吊起嗓子,主要用喉咙发声,这其实是不对的。后来在麦穗老师的讲课中,经常强调这一点。要学习科学发声方法,用气息支撑,有通道、有位置、有音色。老师用《大海啊,故乡》歌曲作为例子,一下子引起了我的兴趣。 歌谱中打红勾的是换气位置,老师强调不要字正腔圆地去唱,像海浪一样,小声去唱。 第二讲“真假声转换”,解决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的问题,真声是声带主体振动发出的声音,结实,声音密度高,但唱不了太高的音。假声是声带边缘振动,声带主体放松,可唱更高音的声音,但声音较虚,音色暗,不好听。混声是真假声自然过渡,自由转换,将两者结合,优势互补,能唱出好声音。而且女声是必须进行混声训练的,男声则以真声训练为主,尤其美声和民族风格的作品。老师拿两首歌举例,以真声为主的是《这世界那么多人》,以混声为主的是《映山红》。我喜欢莫文蔚唱的《这世界那么多人》,抒情流行曲风,有着淡淡忧伤的情调,歌曲旋律十分优美动听。 第三讲“轻松上高音”是我最关心的,因为我年龄大,嗓子粗,高音是唱不上去的。上了这堂课后,虽然没有完全打消我的疑虑,但是获得了新知识,增强了我练高音的信心。红楼梦里的《枉凝眉》歌曲配合老师讲解练高音的方法。老师说痛点是高音挤、卡、捏,更高的音上不去,唱高音刮嗓子、嗓子疼。老师指出千万不能硬唱,否则会造成嗓子不可恢复的伤害! 高音上不去原因和解决办法,老师讲了三条,第一,没有气息支撑,解决办法是增加气息压力,音越高,气息压力越大,气息力量要向下,肚子、腰腹要向外。老师有“掀锅盖”和“小翅膀”的独家窍门。第二,没有声音通道,解决办法是把声音放到通道里,不能横着唱。第三,错误的声音位置,解决办法是保持中低声位置。老师说声音位置很关键,上高音,位置不能向后倒,喉部放松,保持和中低音一样的位置,共鸣区在头腔和鼻咽腔,舌头始终放松放平向前,不能抬后面的软腭和小舌头。找不到声音状态时,做叹气去找状态。老师用u音、i音带我们练。 第四讲是关于“五元音和咬字”的,老师特别强调练元音的重要性,因为歌唱中延长的都是元音,元音决定着演唱质量。老师领我们要用a、i、u、e、o五个元音练唱案例歌《在那遥远的地方》,说五个元音关键动作是吸气、鼓肚子、松开喉咙、打开鼻咽腔去说和去唱。关于咬字,说不要刻意去字正腔圆地咬字,唱对了,听起来就是字正腔圆。<div><br></div> 第五讲最后一讲是“驾驭多种风格歌曲”,老师讲练好歌可以自由驾驭不同风格的歌曲,老师以三种典型的风格为例加以说明:《夜来香》 (流行风格)、《珊瑚颂》(民族风格)、《渔光曲》(美声风格)。通过这五节课程,把我唱歌的兴趣调动起来,我报名参加了“声与乐”系统教学班,简称“系统班”的学习课程,这是要交钱的,2580元,可以十年无限次回放,除了麦穗老师主讲外,还配有助教老师和班主任老师。为期半年,共二十四周的七十二讲课程。 每周教一首歌曲,分成六个板块,由浅入深,从“打好基本功”板块开始,然后是“混声自由转换”、“玩转美名通”、“唱出高级感”、“破解高音奥秘”和“从K歌王到大明星”板块。 主讲麦穗老师向学员们介绍了助教梦幻老师,是协助讲授专业院校乐理知识,带练科学发声和识谱唱谱。应该说师资力量很强,都是国家科班出身。后来开始分班,我所在班级大约90多名学员,班主任是思宇老师,过去曾是电子琴的授课老师。学员来自祖国各地,有各种年龄、不同行业的,大家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思宇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五个视频,第一个视频中麦穗老师说吸气记住嘴要关上,用鼻子吸气。第二个视频是麦穗老师自创的345口诀,3是“做动作”,4是张开鼻孔、吸气、横膈膜下压鼓肚子、发出声音,5是歌唱的表情是微笑的、向上的、积极的、自然的、好看的。第三个视频讲歌唱的宗旨,是要控制自己的声音,有强有弱,抑扬顿挫,不要去喊。第四个视频是歌唱的时候,无论咬字还是发一个元音的时候,口腔形状不是C状、倒三角型,而是喇叭型。第五个视频是说歌唱的时候必须要深呼吸,让小腹鼓起。可以身体躺平了练呼吸。 2023年10月30日开讲的第一讲,也是“打好基本功”或“从零开始”板块的第一讲,是声音概念与气息训练,讲科学发声方法的核心原则是:不违背自然科学,不违背人体科学,让声带合理震动。科学发声方法训练目标是好声音应具备五个要素:宽广、明亮、圆润、结实、宏亮。强调歌唱的根本是声带闭合,科学发声呼吸的闻花法、鼓肚子法、躺平呼吸法等,以及嘟音训练。给出了胸腹式联合呼吸的示意图等。 第二讲由助教孟幻老师对麦穗老师讲授的知识进行带练,然后结合本周的歌曲《花非花》简谱,讲解了学看简谱的知识。 第三讲是演唱精讲,麦老师介绍案例歌曲《花非花》的创作背景、曲式分析、情绪与情感分析、歌词朗诵、逐句教唱。大体上每周三讲的课程安排就是这样的。第三讲后老师布置作业,通常会让学员练唱案例歌曲后,发一段视频给班主任,由班主任给予辅导。班主任还回把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主要内容做成辅导材料,发到群里,供大家复习。有时也会发些视频资料,帮助学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周的4、5、6讲是讲解五个元音的训练,仍然属于第一板块“从零开始”,特别提到了五个元音的音阶练唱,要按照345口诀和开口音闭口唱和闭口音开口唱的要领来唱,五个元音要练习一辈子,不练早晚就会跑偏,要一直练下去。选择的案例歌曲是《思乡曲》,当时是罗天婵老师唱的,来自《海外赤子》电影的曲子,是华侨女儿考文工团没被收取,因为情系祖国、怀念祖国唱的一首歌,非常动人。精讲时讲的很细,讲哪句话怎样咬字,舌头位置在哪儿,什么口型,什么地方真声,什么地方混声等等,我们频频点头,十分佩服老师的扎实功底和仔细揣摩的功夫,但是我们学员很难记全。 第三周是讲舌位摆放与发音位置,进行了嘟音训练,开口音、闭口音的训练。同时在老师精讲作为案例的《萱草花》时,我对该歌的歌谱进行的文字标注,把老师精讲的主要内容标注到歌谱上,受到学员们的欢迎。从此我便在每次换新歌后坚持这样标注。 第四周是哼鸣位置训练,是“从零开始”板块的最后一讲,讲开口哼鸣和闭口哼鸣,然后以《天边》这首歌作为案例。我非常喜欢这首歌,做了一个视频后发给我那有文艺才能的弟弟,他给我配了个视频,我的“形象”一下子光辉起来。 第二个月的第二板块是“混声自由转换”,包括上行音和混声训练、不吸气法和连续音阶训练、获取高位置训练、换声点与混声训练、混声与闭口音高位置训练等。所谓“高位置”就是把身体想象成一个金字塔式的三角形,把自己的双手指尖相对做成一个三角形,形状像一个大大三角形的房子,手指尖就像金字塔的塔尖, 位于眉心处。两个胳膊肘离得远一些,相当于我们的气息,从下向上,逐渐变窄,直到头顶。手的大拇指在鼻子这儿,手指本身也形成一个三角形。大三角底端在小腹部,气息出气靠大三角。小三角获得高位置区,与喉咙没有关系,声音从头腔穿透出去,喉咙只是一个通道,要松开。舌头放松放平,用放松的状态去挂着高位置的发音。高位置在嘴唇的上面,发哼鸣声时不管嘴巴怎么动都没关系,发元音都在高位置上,都贴上去唱。老师讲这段话是获取高位置最经典的,老师在课堂上用手型做出来的动作示意,帮助我很快记住了如何获取高位置。 这些课程涉及到真假声、混声和高音位置的相关知识。案例歌曲有《我爱祖国的蓝天》、《月之故乡》、《牧羊曲》和《大鱼》。我都在歌谱上作了精讲标注,还加了相关图片,以烘托歌曲的环境气氛。 麦穗老师的导师是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程志,他生前对麦穗老师唱歌的悉心指导,对麦穗老师走上成功之路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麦穗老师非常怀念恩师,特意放了程志老师演唱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的录像,让我们仔细看程志老师唱高音时的嘴型和舌头位置,那就是再标准不过的范例了。 在年底的时候,思宇老师组织了一个班级作品征集展,每人发送一段本人视频,介绍一下自己,这个举动得到大家欢迎。1月3日,正式推出完成的班级声乐作品集,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我们算都认识了班里许多在视频中露面的学员,并欣赏了每个人的作品,班级里的同学关系更融洽了! 我主动配合制作了《麦穗老师声与乐班小相册》,是用PPT形式把“思宇老师班学员影集”里每位学员的头像排列成了几张图,跟在三位老师的后面,我们就是麦家班的成员,受到大家的欢迎。 进入第三个板块是“玩转美民通”,把三种或更多种风格的歌曲综合在一起,意思是如果只要把音乐基本乐理知识和技巧学会,唱什么样风格的歌曲都会是得心应手的。这里涉及到的案例有《红梅赞》、《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我只在乎你》、《母亲》。我去年刚去过自贡,看过江竹筠故乡,所以学唱《红梅赞》自然有一份感情。而我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觉得更加得心应手一些,这是许多人的评价,可能同对这首歌比较熟悉有关。 在第三板块中间,麦穗老师插入一个10天的“名家音乐艺术鉴赏课”,每两天一课,主要是中外不同风格歌曲的鉴赏。这是麦穗老师长时间筹备,同一些前辈和名师们商量,精心策划的一场活动,中外音乐大师、名师高精尖的声乐作品将陆续展现在我们面前,是一场宏伟的音乐艺术盛宴。麦穗老师说:为什么要在这个阶段带大家开始音乐鉴赏呢?我们知道,眼界决定高度,高度又决定视野,你只有眼界大了,看到的世界就大。如果你连好声音都没听过,连名家都没学过,怎么可能唱出好声音呢?所以,音乐鉴赏课的价值在于大家可以倾听大师们的作品,提高艺术修养;可以分析学习大师们的演唱技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定位自己的声音和演绎风格。 《艺术鉴赏课》第一课,主题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出场的主要是麦穗老师的导师们。麦穗老师说,我是幸运的,有机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并不是每一个出了名的声乐老师和歌唱家都有我这样的运气,能够同时接受到咱们国家这么多顶级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的学习,有我这样的经历和运气的人似乎非常非常少。程志先生是我的导师,李双江是我解放军艺术学院读硕士的导师,郭淑珍是泰斗级的声乐大师,李谷一、彭丽媛老师也教过我,还有著名的声乐教育家邹文琴是我的启蒙老师,杨家洵是我的大学本科老师等。还有国际声乐界的一些大腕们,他们都是具有前沿领袖型的世界巨星,我同他们交往十分频繁。接着,大腕儿一个一个登场,这是李谷一用京调演唱了《故乡是北京》。 屏幕上呈现2023年10月7日已经77岁高龄的恩师程志带病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麦穗动情的说,这是一场高水准的演出!麦老师介绍程志老师在国际上被评价得非常高,称他为“罕见的男高音”、“真是少有的男高音,真正的意大利美声”、“多年来难得听到的最新鲜、最干净的抒情兼英雄男高音”、是当今世界歌坛上“来自东方的威胁”。 硕士研究生导师李双江的演出,屏幕左边是两人交往的书信,李双江对麦穗老师评价很高,说国内歌唱家很少写书立传,你又走在了前沿。 92岁高龄的郭淑珍是个著名的大音乐家,麦穗老师在她70多岁时跟她学过。郭淑珍教出太多的音乐家,好多都得过大奖。她也曾经在欧洲参赛过,是用中文演唱的《黄河怨》,得到欧洲观众很高的评价。 鉴赏重点来了!麦老师拿出三位歌唱家演唱著名的《今夜无人入睡》的视频进行比对,他们是程志、帕瓦罗蒂和中国年轻的石倚洁先生。对他们三个人的唱段反复进行播放和比对,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程志先生是三位中表现得最完美的。我是在第二次看回放后才进一步体会到麦老师不愧为破解大师,也体会到她说的,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不同的嗓音条件,发挥出属于你这个嗓音条件最美的音色。 麦老师首先肯定三位都是杰出的歌唱家,唱的也几乎都是无可挑剔的,尤其单独听每位歌唱家的演唱时。但是如果把他们放在一起比对,而且是多次进行比对,特别在最后上高音的时候,就会发现是有差别的。发现虽然它们音色都很明亮,上高音时的舌头状态都是拱起来、向前和放松的,但是因程志被西方人评价为抒情兼英雄男高音,他的声音结识而有穿透力。帕瓦罗蒂是一个戏剧大号男高音,胸腔共鸣结实宽广,这就决定了他中低声特别棒,但是高音区显得音色略暗。石倚洁则相反,是小号男高音,从他的嗓音条件看到他的声带是短而薄,所以上高音非常容易,但是结实度就不够了,缺少厚度和宽度。所以麦老师说,正因为此,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不同的嗓音条件,发挥出属于你这个嗓音条件最美的音色,我很佩服麦老师通过剖析得出的这个见解。 《艺术鉴赏课》第二课,主要是歌剧和音乐剧的鉴赏。在播放了麦老师在北京音乐会演唱的歌剧《江姐》中的《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奉献》后,又看了歌剧《洪湖赤卫队》中扮演韩英的王玉珍老师,她是彭丽媛老师的前辈,而彭丽媛又是麦老师的老师。王玉珍唱了《看天下劳苦大众都解放》,是歌剧里的咏叹调,大约10分钟,我听了后感慨万分,那个年代我们最爱听的,因为我的老家在湖北,当时王玉珍唱得就很精彩。 后来又听了彭丽媛老师演唱的这一段,以及她演过的《白毛女》,麦老师说彭老师演唱特点是高音明亮、又不失宽广,声音位置特别高,每个字都送进头腔共鸣。 程志和殷秀梅演唱的《紫藤花》 对国外音乐剧《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名家演唱鉴赏,他们是莱明·卡莱姆罗和席爱拉·博格斯。麦老师见过两位歌唱家,说这个剧是在英国演出的25周年纪念,男女歌唱家都非常有天赋。还说西洋歌剧发声方法都是一样的,但同我们民族歌剧是有区别的,西洋歌剧使用意大利语,都是圆圆的口型。使用更多的共鸣,听起来像一个管子共鸣,我们中国的民族歌剧更像戏曲,不需要那么大的共鸣腔。所以我们演唱民族歌剧的时候,就要尊重民族歌剧的审美。 《艺术鉴赏课》第三课,主题是歌曲创造者的故事。石顺义老师简历,技术二级,享受大军区副职待遇,这是很高的待遇了。他也是高产作家,每一首歌都唱红了,70岁的时候还写过《春风十万里》,广为传唱。我们系统班案例中有一首《父老乡亲》是石顺义老师创作的,是建国70周年的优秀歌曲。 《艺术鉴赏课》第四课,主题是青歌赛歌曲集。麦穗老师在2002年第十届青歌赛获得第一名,拿到金奖。她一一介绍了同台比赛的青歌赛选手目前的近况。她也十分欣赏青歌赛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即也是第十届青歌赛的,获得了专业组美声金奖陈勇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是中国声乐家协会执行主席,在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已经当了十多年主任了,非常厉害的大咖级人物。 2003年陈勇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你是我的欢乐》,最后一句唱完后获得老外们长时间热烈的鼓掌。 《艺术鉴赏课》第五课是集名师之大成,破解恩师们的演唱技法。 92岁的郭淑珍老前辈与她学生王秀芬站在台前,一起唱《黄河怨》。郭淑珍是60年前我国第一个派到海外并拿到金奖的老前辈,就是唱的这首,而且就是用中文演唱的,所以艺术无国界。难度非常大,依然在唱气息、唱通道,每一个吐字都极其清晰,出气是靠前用的真美声,是真正美声的专家。 李双江唱《船工号子》,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典型的以情带声的演唱,高音是非常完美、漂亮的,而且有极高的辨识度,情感特别打动人,仿佛把我们带入三峡船工们劳动的情景中。他这么好的情感完全是靠声音技术的过关带来的。 麦穗放给我们音乐剧《悲惨世界》的一段录像,是根据雨果创作的,这是女主角的演出情况,她完全把自己融入到情景当中,不是她跟着曲子走,而是曲子跟着她走,这是真唱,先有她的形体表达和情感发挥,然后琴师在旁边,一边观察她的表情,一边配上曲子,再后来,拿到乐坛上再配上交响乐。该剧轰动了整个世界,并且获得了当年几乎全部的奥斯卡奖! 结束了艺术鉴赏课后,继续我们的教学,现在是第四板块的“唱出高级感”,选了四首歌是《锦瑟》、《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歌》、《报答》和《在水一方》。学习的内容是大跨度音阶训练、跳音训练和高音技巧等,老师给我们多次示范“掀锅盖”、“小翅膀”唱高音,这是麦穗老师的独家技巧。 《锦瑟》听起来比较生疏一点,另外三首歌我都比较喜欢,《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歌》是由席慕蓉作的词,她是蒙古族王公贵族之后,46岁前从未见过自己家乡,只是从父母口中听说过。1989年来到内蒙古草原后,让她心中藏了40多年的乡愁如火种般燃烧起来,创造了诗歌,后改了歌词谱了曲。歌曲不能完全是蒙古民歌的传统风格,而是有创造歌曲的味道,还有流行歌曲的味道,所以要把握准确。《报答》是彭丽媛唱的石顺义作词的歌曲,《在水一方》则是邓丽君翻唱出了名的,这几首歌我都挺喜欢,也都学唱了。 第五板块“破解高音奥秘”重点又是在高音上,老师再次详解舌位的摆放,正确的舌头位置,常见的舌头错误的解决,强化的音阶练习等。舌位的正确摆放是放松、放平、向前。歌曲《鸿雁》又是我喜欢的草原歌曲,听到呼斯楞清澈的嗓音,你会同他产生共鸣,特别是在他唱到最后一句“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让你有一种一醉方休的感觉。从这首歌开始,两位老师采取一对一教学的方式,就是麦穗老师在仔细和反复听取孟幻老师演唱后,会一一指出其中的毛病或不足之处,从中演唱者得到提高,我们听众和观众也会得到很大收获。 这个板块还有《我爱你中国》、小清新的《芦花》,以及悲壮爱情故事的《断桥遗梦》。《芦花》随着情感的升级,情绪饱满而真挚,最后一个高音上去,像声音立起来一样。老师说上高音还有一个方法,训练时用,即半下蹲,两腿岔开。平常多练习,高音就能上得去。 《断桥遗梦》歌曲也有很大的难度,一上来“呼啦啦啦西湖的桥”其节奏惊天地、泣鬼神,中间带有哭腔,然后平静下来,再一层层增强,最后表示了强烈的誓言。总之所有歌曲都要唱得感情到位才行! 最后第六个板块“从K歌王到大明星”是提高的部分,都是一对一教学,歌曲有“九儿”、“梨花颂”、“天路”和“青藏高原”。大家对这一板块也特别喜欢,能否走上明星倒不一定,但能在亲友熟人朋友面前自信地放声歌唱,这一点也是一种成功。 我因为有些私事,包括中途去北京为我90周岁的大哥祝寿,练得不多。但是这些歌我都十分喜欢,特别最后一首“青藏高原”,我从北京回来后,尽量按照原调唱了上去,放给别人听,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扬,说听我歌,比初来时唱得强多了。我最大体会是唱歌不怯场了,敢唱了,而且以前高音唱不上去,现在能唱上去了,尽管还有一点毛病,但确确实实说明我也有进步了。 最后一堂课老师把她每次上课我们听到的开始曲《年年有今日》教给大家了,这是一首欢快的歌曲。 我们全体学员感谢麦穗老师和孟幻老师半年来的辛苦教学和无私奉献,我们也会特别珍惜及象平台关于教学资料将在网上长时间保存的承诺,我们会反复观看学习资料,让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能够在我们每位学员身上结成硕果和进一步发扬光大,充实、丰富、完善我们的人生。 在此我也要感谢麦穗老师和孟幻老师,感谢陪伴和帮助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感谢班上同学们对我的认可、鼓励和支持,期待麦家班的同学不久以后能够再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