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埠,历史天空下的一颗明珠

落霞不飞

<p class="ql-block">  很多人说,排埠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支撑点,是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关键点。我一直不敢苟同,直到我后来走进了这片山水,才真正理解。</p> <p class="ql-block">  它有中国南方海拔最高的天然滑雪场——七星岭,有伟人毛泽东逢凶化险的福地——月形湾,更有他革命思想形成的摇篮——万寿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被称为“赣西门户”的铜鼓县排埠镇,位于宜春市西南边陲。东邻万载县高村镇,南毗湖南省浏阳市张坊镇,西靠大沩山国家森林公园,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东边留下一个缺口,一条蜿蜒的马路,沿着定江河水顺流东去。那马路,仿佛是定江河轻轻挥舞的洁白丝带,优雅而从容地引领着幕埠山缓缓前行。</p> <p class="ql-block">  初春的一天,带着一份崇敬,我来到了心中的圣地——排埠。</p> <p class="ql-block">  定江河从这里滚滚向前,直奔修河而去。它时而静静流淌,温婉绰约;时而川流不息,波涛滚滚。遇上雨季,定江河发出阵阵轰鸣。人们说,那是定江河在诉说着排埠那无尽的传奇与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据历史记载,从前的定江河水域辽阔,码头林立,两岸人家依山傍水,颇有姑苏人家石桥流水、白墙黛瓦的江南韵味。</p> <p class="ql-block">  排埠是一个绿色的小镇,碧水环绕,青山常在。</p> <p class="ql-block">  如今,走在青石板铺就的沿河岸边,古老残破的码头隐约可见,只是看不见停泊在码头的木排和竹筏,显得多少有点空旷。春风吹拂在脸上,如同三月的杏花雨那般温柔可人;河水依旧潺潺地流去,将岸边的万寿宫、红军医院、七星岭都倒映在水里,一切还是那么幽美、静谧、温暖。时间仿佛停滞了,只有墙壁上斑驳陈旧的裂痕,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  当地老人说,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放排人的天下。将长长的木头、竹子扎成简易的排筏,顺着江水远销到修水、九江,甚至更远的武汉。排筏上携带的,还有当地茶叶、菌干、竹笋等土特产。</p> <p class="ql-block">  排筏是人们当时走出大山、运送货物的主要交通工具;筏工,成为贫寒人家谋生的最好职业。</p> <p class="ql-block">  排筏下河,排行江中。翻山越岭,闯滩穿险,来到一处辽阔平稳的水域,排筏汉子总算松了一口气。黄昏时候,夕阳坠入江面,远处天边,静穆安然,霞光万丈;排尾炊烟袅袅,晚风习习。彼时,一汉子立于排头,手持一根艄篙。只见他身穿对襟马褂,脊背露出乌黑发亮的背肌。不多时,他清了一口嗓子,引吭高歌:</p><p class="ql-block"> “哎呀嘞!定江河水宽又长,波涛滚滚似归乡,七星岭上伴孤影,杨家寨前寄愁肠,岸上老妹莫回头,哥子而今去远方。……哎呀嘞!”</p> <p class="ql-block">  那汉子的声音沉郁,苍老、忧伤,长长的拖音似一双无形的手,将定江河两岸家家户户小媳妇的心狠狠地捏了一把;随后,那声音便在她们心里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开花……</p> <p class="ql-block">  她们的男人大多都是放排人,远走他乡或三五个月,或三年五载,留下家中年轻的媳妇望眼欲穿。</p> <p class="ql-block">  唱到动情处,岸上听歌的妇女泪眼婆娑,痴痴地盯着河里的排筏发呆、傻笑。也有耐不住寂寞的,带了几身换洗衣服,在夜色中跳上汉子的排筏,跟着那汉子,偷偷私奔跑了。</p> <p class="ql-block">  也不是所有的伐工都唱那么忧伤的客家山歌,梅雨季节,定江河水位猛涨,不能放排。几个艄公坐在岸边的小木屋里,对酒当歌,喝到高兴处,便脱口而出:</p><p class="ql-block"> “哎呀嘞,定江河水长又宽,此去赣江几多滩,水过丰田急又急,排到江头滩上滩,排上哥子下修水,一路滩歌唱不完。……哎呀嘞!”</p> <p class="ql-block">  那声音粗犷铿锵,节奏紧凑明快。时而如一只猛隼钻入江底,时而像一团钢丝窜向天空;余音缭绕,几久都在河面上回荡。</p> <p class="ql-block">  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村里有几个尚还健在的放排老人,说起年轻时候的风流事,都免不了当着众人的面哼上几句山歌,尽管声音不再如年轻时那般清脆,但浑浊里更有一番恍若隔世的悲凉。</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排埠再也没有了排筏,更没有了筏工。客家山歌当然还有,只是唱山歌的人少了;即使有人唱,多少夹杂些尘世的喧嚣,再也听不到当年的韵味了。</p> <p class="ql-block">  排埠是个历史悠久的小镇,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闻到岁月的芬芳。</p> <p class="ql-block">  来排埠,就必须去爬七星岭,去游万寿宫,去览红军医院,去探化险福地。</p> <p class="ql-block">  海拔1784米的七星岭,是铜鼓文旅业发展的一张名片。那里青山逶迤,重峦叠嶂;顶峰高耸入云,四周无边无际。每年四月底,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如红霞一片,铺天盖地,竞相绽放。来自南昌、长沙的游客结伴而来,打卡七星岭,成为当地旅游业一出重头戏。如若登上山巅,一组“王母教子”石头群便赫然出现在眼前,它们造型奇特,千姿百态,形神兼备,如鬼斧神工一般。</p> <p class="ql-block">  每当雨后初晴,山间云雾缠绕,时聚时散,或明或暗;有时候人在雾中行,有时候身在画中现。越往高处走,越能感受七星岭那无穷无尽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峨嵋峭拔耸千寻,上山重霄更古今;几处仰观奇像处,却疑兔颖写天心。”不知道是哪朝哪代的诗人,在此留下如此绝美的诗句,怪不得王母娘娘的七个仙女,会坠落凡尘,来到这山清水秀的排埠,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七星岭,排埠人顺势而为,建滑雪广场、造天空之镜、开杜鹃花节、创客家美食、立山中民宿。七星岭成了排埠人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的金山银山。</p> <p class="ql-block">  排埠的自然景观有很多处,据说有一处叫作“梅洞潜蛟”的胜景,流传着一个极为动人的故事:梅洞那条蛟龙,能翻云覆雨,兴风作浪,后被一村姑制服,乖乖为百姓降雨祈福。我当然不会相信,但刻在这个景点附近的石头上的一首古诗,让我惊叹不已:</p><p class="ql-block"> “姑射偏寻洞里幽,根蟠深处蛰灵蚪。曾看一跃为霖雨,四境讴歌大有秋。”</p> <p class="ql-block">  描写排埠风景的诗句还有许多,诸如“小小闲居傍岭前,峰头非雾亦非烟。”、“每瞻曦驭西驰影,犹似月光雨浑茫。”每一处风景都是一首古诗,洋溢着深厚的文化与古韵。</p> <p class="ql-block">  徜徉在排埠的山水中,读着精美的诗句,欣赏着如画美景,你会感觉你的内心如饮甘泉,润透心扉。</p> <p class="ql-block">  排埠是个充满文化的小镇,底蕴深厚,千古风流。</p>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排埠成了一块红色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无数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万寿宫成了这些故事的主角。</p><p class="ql-block"> 修建于乾隆年间的排埠万寿宫,是为了纪念许仙真君许逊降龙除妖的一座寺庙,整个建筑依山傍水,与定江河和谐相融,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300多年过去了,万寿宫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房梁,依然留下来精美的窗镂、逼真的雕刻、庄重的佛像;那翘起的檐角、斑驳的墙壁、幽静的廊道、古朴的砖瓦,无不充满了历史的沉香,无不承载着岁月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进万寿宫,仿佛穿越时光的隧道,带你回到那个曾经繁华热闹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据当地老人回忆,民国初期,万寿宫香火旺盛,每逢农历初一,无数善男信女,云集于此,万寿宫内香火缭绕,钟鼓声不绝于耳,求子女的,保平安的,驱邪避祸的,寻医问药的,整个宫内宫外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最热闹的要数万寿宫举办的傩神庙会,几十个汉子在神坛上边舞边歌,祈求苍天降福。他们小丑打扮,动作花哨,语言诙谐,唱腔幽默,令人捧腹大笑。这期间,做生意的,看戏的,赌博的,车水马龙,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  那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如今再也看不到傩舞表演。据当地人说,这项活动几乎要失传了,如果真的想看傩舞表演,只有去西向参加晒红节。</p> <p class="ql-block">  顺着鹅卵石铺就的青石路,踏上麻石条镶嵌天心院落,置身其中,宛如沿着历史的脉络,耳畔听到的都是历史的回声。客家人在这里开疆拓土,奋发图强,年年岁岁,开枝散叶。那些曾经的困难与挣扎,辉煌与荣耀,都在这一扇扇门窗里,一道道梁栋里,一串串脚印里。</p><p class="ql-block"> 万寿宫,成了客家人的精神腾图,这里承载了他们几代人的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  轻轻地来,静静地走,万寿宫在历史的长河里,烟云翠绿,芳草萋萋。</p><p class="ql-block"> 春天的排埠,春雨濛濛,微风习习。万寿宫的定江边上杨柳依依,绿肥红瘦。广场上的音响里不时地传来毛泽东主席那首《西江月·秋收起义》:</p><p class="ql-block">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p> <p class="ql-block">  歌声把我们带回到上世纪三十年代那段血雨腥风的痛苦时光,带回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  1927年9月11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三团在浏阳文家市镇举行了著名的秋收起义。由于敌众我寡、经验不足,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为了保存革命实力,毛泽东果断率领三团士兵作了战略转移。9月15日,部队出浏阳,经上庄,过界岭,回师铜鼓,顺利地躲过了敌人的围捕。部队在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下,住进了万寿宫。</p><p class="ql-block"> 秋天的铜鼓,远山如黛,层林尽染。可是在毛泽东主席眼里,却是满目疮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出路在哪?人民的希望在哪?革命成功的方法在哪?毛泽东深深地思索着,苦恼着。万寿宫院落中最靠近河边的那盏明灯,一直亮到天明。它犹如茫茫黑夜里一颗璀璨的明星,不久就点亮了主席的心田,也点亮了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解放全中国。”毛泽东心潮澎湃,望着东方渐渐露出的晨光,脸上露出自信坚定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  一盏油灯,燃烧出星星之火。</p><p class="ql-block"> 一把纸伞,庇佑着天下苍生。</p><p class="ql-block"> 一座寿宫,孕育出中国未来。</p> <p class="ql-block">  感谢那个风雨飘渺的夜晚,感谢万寿宫临河奔流的定江水,感谢排埠这片丰润、钟灵的土地,中国的曙光从这里升起。</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万寿宫焕然一新,屹立在定江河边,如一位庄重高雅的贵妇,神圣庄严。现在,四面八方的人来万寿宫旅游、参观、研学,远不止为了纪念许仙真君,更多的是为了走进中国革命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教育我们的后人要不忘初心,要牢记使命。</p> <p class="ql-block">  万寿宫里还保存着主席和部队当年睡过的被子、穿过的草鞋、用过的油灯、撑过的纸伞。睹物思人,斯人已逝。但是他气吞山河的呐喊,目光炯炯的直视,挥手之间的气概,豪情万丈,声震四野。</p> <p class="ql-block">  排埠值得去游玩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后方医院,比如化险福地。在风中,在雨里,在春天,在你人生任何一个季节,都是最好的安排。</p> <p class="ql-block">  夕阳的余晖如金子一般洒在定江河里,洒在万寿宫前,温暖而丰腴,我一直朝前走去,脚步充实、坚定、沉稳,心头满是爱的信念。</p> <p class="ql-block">  下一站,我整理完心情,去参观毛泽东化险福地——月形湾。</p> <p class="ql-block">  想起毛阿敏在电视剧《三国演义》演唱的插曲,温馨而深沉,厚实而笃定,我想就用这首《历史的天空》的音乐来结束我的这次游玩吧:</p> <p class="ql-block">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