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四月份的杭州美如画,一个周六,天气很好,气温适宜,内心也早已蠢蠢欲动,想要出门跑步,想要去欣赏钱塘江畔的风景,也备战月底的半程马拉松。知道老二总是不让我出门,所以提前一天就跟他商量我早上我要出门跑步,他答应了。结果早上我穿好运动装,等他醒来跟他说要出门,他说不行,下午再出门。到了下午,午睡后,我要准备出门,他又不肯,各种不好,商量无果,躁心升起,火气上来,差一点就一巴掌过去,幸好控制住了。最后是气呼呼地跟他说:以后你不要跟我商量事情! </p> <p class="ql-block"> 怀着莫大的情绪选择在家里跑步机上跑步。真的有点生气也无限委屈,一边跑一边很想找爱人诉苦和抱怨:凭什么你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随心运动,你还能刷手机,我想出门跑个步都这么难?跑到一公里的时候,气已消一半;跑到二公里的时候觉得是自己格局不够,居然跟一个四岁孩子较真;跑到三公里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反思。最后跑了1个半小时,15公里,跑完之后用30个全身运动来做拉伸,身心舒爽。</p> <p class="ql-block"> 此间,我想到这几天听的书---《底层逻辑》里说的一个概念:流量&存量。我跟孩子之所以产生冲突,是因为一种叫做“不满”的情绪。</p><p class="ql-block"> “不满”这种情绪,就像“浴缸”里的水一样,是一种“存量”。那种导致我们产生分歧的小事,就像“浴缸”的水龙头,会产生“不满”的情绪,增加“不满”的“流入量”。越来越多的“不满”流入“浴缸”,就会增加“不满”的存量。这个流量的输出,其实背后是存量的堆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就像今天,看似就一个小事情,我想出门跑个步,但是孩子就想我多陪陪他,于是就出现了冲突:我很生气,他虽然满足了我不让我出门的要求,但是此后的两个小时里我其实都没有理他。是简单的表面的我脾气太躁孩子不懂事么?其实不是的。我上班,下班,管娃,我也想读书和跑步,但是因为孩子总不让我出门跑步,我已经迁就了很久了,想着周末了大家在家,我就想难得奢侈一回,结果他还是不肯,于是特别生气;而对孩子来说,二次手术后生理上导致的情绪改变不是他能控制的。而且,我上班时间多,下班后还要分散时间做家务做志愿者工作还有自己的学习时间,其实能陪伴他的时间很少,所以他也一直在迁就我,他也想周末了我休息在家,可以多陪陪他。</p><p class="ql-block"> 而且出门跑步,因为不是必需出门,可以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我确实也会让步,不像上班,不管再怎么哭我都会坚决地出门,所以他找到了可以耍赖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 所以这个“流量”的 背后还有日积月累的“存量”作用。我不能只看到“流量”中 的孩子,而是要看到“存量”中的孩子,我要学会懂得用智慧来减少“不满”的存量。比如时不时放下手机全身心陪伴、比如凡事提前商量给他一个安全的空间、比如承诺的事情必须做到等等。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怎么做到这个改变,是一个我们需要学习的过程,前几天我一直在思考我们致良知的学习,就是一个增加存量管理的一个很好的道路。就像博仁老师说的,我们不能只去压抑去控制,而是需要从底层真正学会去疏通。就像浴缸里的水,必须打开活塞定期清理污水才能保持浴缸的清洁和正常使用,而不是每次刻意减少水龙头的流水,要不然,总有一天浴缸的水会满出去。</p><p class="ql-block"> 致良知的学习让我知道“我是一切的根源“;致良知的学习让我学会”有问题看自己“;致良知的学习让我只看初心不看情绪;致良知的学习让我学会提升自己的觉知力,让我吾日三省吾身。比如说与孩子之间的拉锯,换做以前,我一定会把这个情绪迁移到爱人的身上,一定是会努力找一个时机因为某一件事扯开话题,诉说自己的不满和委屈,然后开始责备他的不作为,然后吵架。因为对爱人的不满情绪,在那个“浴缸”里的存量也是越来越多,趁着某个“流量”去爆发。而现在通过学习,通过每天的觉知、反省,不仅自己努力让“浴缸”里的不满“存量”越来越少,而且学会另外搭建一个“爱的浴缸”,存放感恩、爱和温暖。</p><p class="ql-block"> 当然,那个不满的“浴缸“里的不满、指责、抱怨还是会有,而且水龙头也会不小心打开,“流量”还是会来,但是“爱的浴缸”会来温暖这个“不满”,至少记得这个水龙头开关要及时关上,而不是任由他水漫金山。 </p><p class="ql-block"> 学习的道路阻且长,我需要扎根下来,真正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中去磨练,去做到,去成长自己。强行减少水龙头的流量或者关上,势必导致洗澡无效或者无法洗澡,而只有内心纯粹了,强大了,让“不满“”的浴缸里的存量越来越少,让“爱”的浴缸越来越满,那我才能更加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发生,而且每个当下都喜悦平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