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生运动量的思考

禁止低头-

<h3>学校名称:华中师大一附中屯昌思源实验中学班级:高三7班组长:王太裕小组成员:周千宝、张炜塬,钟跃阳,张昌宗、钟捷帆、许坤棉指导老师:王崇花第一部分活动计划一、选题背景 锻炼身体能够促进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对于青少年来说是很重要的。有人说,锻炼时间越长,身体越好。然而,情况不是这样的。一个人的运动量到底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我们对这个方向有兴趣,想研究一下。 所以此次课题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同学们了解中小学生的运动量情况不一样的,不当的运动会造成身体的伤害,要选择“适合中小学生进行的运动方法。二、活动目的1.懂得查阅资料,让更多的中学生了解运动量的含义、运动强度公式、一天最佳运动时间、轻(中、高)难度的运动类型文字资料,整理出有价值的文字。2. 通过网络问卷,调查中学生对运动量的看法。3.通过采访的方式,调查同学们自身的运动量情况。4、小组成员互相沟通,概括运动类型与运动时间的情况(分类),分类整理中小学生的运动强度标准(轻、中、高难度)与运动类型,提出适合中小学生进行的运动方法。5、通过探究本次活动,让同学们知道早晨学习的益处和作用。</h3> <h3>三、任务分工1、组长:王太裕。主要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和活动安排,及时向指导老师反馈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作二维码,保管研究资料。2、摄影师: 周千宝、张炜塬。围绕主题内容对研究过程,研究材料,采访人员进行拍摄,要求画面清晰,整理好照片配合其他成员的研究任务。3、采访员: 钟跃阳,张昌宗。负责撰写采访提纲和采访同学,采访后要将问题和回答整理成文字资料。4、信息员: 许坤棉。用文字和表格等形式,编辑所有的文章和报告。将其他组员整理好的资料信息录入电脑中,制作美篇,保管研究资料。5、联络员:钟捷帆。负责活动时间、地点、记录过程,联系指导老师并向组员公布指导老师的意见和表述的内容,配合相应工作。</h3> <h3>四、活动过程(以下时间是2024年)1、1月18日上午,组队,选择指导教师。(1)组队,建立微信群 我们7人彼此熟悉 配合默契 所以我们7个人组成了研究性小组 希望我们在彼此的帮助下完成此次研究性活动。小组成员微信截图</h3> <h3>(2)选择指导教师 王崇花老师身为我们的班主任认真负责 我们很喜欢她所以选择了让其担当我们此次活动的指导老师。微信截图</h3> <h3>2、1月18日下午,讨论课题方向,确定课题名称,任务分工。(1)讨论课题方向,确定课题名称 。 现如今 许多同学因运动不足 ,会引发疾病的发生,为了让同学们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我们小组选择了与运动有关的课题。微信截图</h3> <h3>(2)任务分工 组长了解所以成员的特长 因此为他们分配了适合她们彼此的任务。</h3> <h3>思维导图表示任务分工</h3> <h3>3、1月18日下午1月22日,指导老师指导撰写开题报告的策略,我们共同撰写开题报告。(1)1月18日下午,指导老师指导撰写开题报告的策略    对于课题 我们虚心请教老师 指导我们的课题,我们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开题报告。讨论的活动照片 </h3> <h3>(2)1月18日下午,讨论实施的方案,分配任务 为了方案更好的实施 我们小组成员进行了讨论。讨论的活动照片</h3> <h3>用纸质材料表示实践活动方案 </h3> <h3>(3)1月18日下午-1月20日,共同撰写开题报告。 我们的小组成员都积极认真的负责着自己的任务。撰写材料的活动照片(入镜头)</h3> <h3>纸质材料</h3> <h3>(4)1月21-22日,共同修改开题报告 我们对报告进行的修改 组员一起提意见,直到改出了满意的结果。讨论的活动照片</h3> <h3>纸质材料(修改痕迹)</h3> <h3>4.收集资料 (1)1月23-24日,通过网络查阅资料,让更多的中学生了解运动量的含义、运动强度公式、一天最佳运动时间、轻(中、高)难度的运动类型文字资料,整理出有价值的文字。 我们不熟悉对于运动的资料,于是我们便借助网络来帮助上网查找资料的活动(入镜头)</h3> <h3>手机截图</h3> <h3>提炼有价值的信息运动量的含义 运动量(也称运动负荷):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心理负荷量以及消耗的热量,由完成练习的运动强度与持续时间,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和运动项目特点等因素来决定运动量的大小。运动量由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数决定。分析增加运动量对身体的影响,概括运动类型与运动时间的情况(分类)运动强度公式 年龄减算法:运动时的脉搏在(170-年龄)/min左右,或者不要超过最高脉搏数(220-年龄)的60%~80%。 净增脉搏数百分比分级法,公式是(运动后脉搏数-运动前脉搏数)÷运动前脉搏数x100%,运动多以41%~70%的中等强度为宜。一天最佳运动时间一天最佳三个运动时间分别是:早上9点、下午3点左右、晚饭后两小时。(早上9:30-10:30、饭后1小时、晚上7:30-8:30进行运动) 最佳运动时间是指进行体育运动的最佳时间,经研究发现,高强度运动可在饭后两小时进行。 中度运动应该安排在饭后1小时进行;轻度运动则在饭后半小时进行最合理。 人体体力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受机体“生物钟”的控制,一般在傍晚达到高峰。 饭后1小时:每次进行30分钟左右即可轻(中、高)难度的运动类型轻度活动:主要包括轻松步行、伸展运动和慢速游泳等。中度活动:慢跑 引体向上 仰卧起坐高难度活动:蹦极 越野 攀登 跳伞(2) 1月25日-2月4日,通过网络问卷,调查中学生对运动量的看法。①1月25日,设计调查问卷。 设计调查问卷后 组长对材料的撰写。撰写材料的活动照片</h3> <h3>纸质材料(初稿)</h3> <h3>讨论活动照片</h3> <h3>修改稿</h3> <h3>确定版本</h3> <h3>确定二维码</h3> <h3>③1月31日-2月4日,对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我们小组对于这次的问卷调查进行了分析。纸质材料</h3> <h3>回收11份问卷 第1题:你的运动频率是多久?A、30分钟 B、1个小时 C、2个小时 D、2个小时 以上 分析:54%学生都能做到每天运动1个小时36%学生都能每天运动30分钟10%学生每天运动2个小时 说明学生运动的时间都有半个小时以上,他们知道运动的重要性 也知道运动对健康的益处运动的时长会反映出一个学生身体素质反映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h3> <h3>第2题:空闲时间你经常运动吗?从不偶尔经常每天分析:72%的学生偶尔都能利用空闲的时间来运动放松自己燃烧自己9%学生从来不运动9%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去运动9%每天一有空闲的时间都会去利用起来 都去做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说明运动是良好的 对于每天运动的学生的体质感到称赞 但是那些不爱运动的学生要积极的去做运动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h3> <h3>第3题:你觉得多久时间的运动才是合适的?A、20分钟 B、30分钟 C、一个小时 D、两个小时分析:72%学生认为一个小时是最适合运动的时长28%的学生认为半个小时是最适合运动的时间 说明对于运动时间的长短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 大部分学生认为一个小时是最适合的,有效的时间对学生身心都有很大的帮助运动会帮助学生减轻压力</h3> <h3>第4题:你是一个爱运动的人吗? A、是 B、不是分析:72%学生都是不喜欢运动的28%学生喜欢运动 说明对于喜欢运动的学生都要坚持运动培养良好的体质,对于不喜欢运动的学生一定要运动。</h3> <h3>第5题:你认为运动强度大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多选)A、身体酸痛 B、口很渴 C、头晕眼花 D、 四肢无力E、呼吸困难 心跳加速喘不上气分析:90%学生认为运动过度会引起身体酸痛81%学生认为运动过度会让人感觉到口很渴急需水分45%学生认为运动过度会让身体的四肢感到无力36%学生认为运动过度会让自己心跳加快喘不上气9%学生认为运动过度会让自己呼吸困难 说明对于运动过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受,呼吸困难四肢无力 心跳加快 这都是运动过度会导致的结果及现象,同学们要适量运动 按照自己身体能接受的程度来锻炼自己的身体。</h3> <h3>第6题:你喜欢什么样的运动?(单选)A、篮球 B、羽毛球 C、跳舞 D、乒乓球 E、足球 F、玩乐趣游戏分析:63%学生喜欢羽毛球运动18%学生喜欢自己所创造出来的乐趣游戏9%学生喜欢跳舞9%学生喜欢乒乓球🏓 说明运动项目丰富多样 可喜欢运动的人却少之又少 学生应该对喜欢的运动进行锻炼运动自己的身体 让自己的身体素质进一步的提升 让我们的心理得到放松 使自己的身体素质更强</h3> <h3>第7题:你认为是什么影响了您的运动?学习工作压力大 兴趣不大 会的运动项目少 怕麻烦太懒 没人陪同分析:36%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而没有心情去运动9%学生对运动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18%学生会的项目比较少 很多都是不会玩的项目9%学生因为懒而不去运动27%学生因为是集体活动项目没有人陪同导致他人也不想去运动对于运动我们要有积极性 可以做一下个人也可以适合的运动,不能因为懒而不去运动 不运动多吃会导致肥胖 身体会有伤害</h3> <h3>②1月26-30日,发放调查问卷。 问卷题目在小程序上制定好后 我们发放了问卷调查 让同学们进行扫描答题微信截图 </h3> <h3>(3)1月26日2月2日,通过采访的方式,调查同学们自身的运动量情况。①1月26日上午,设计采访提纲。 设计调查问卷后 组长进行对采访提纲撰写。撰写材料的活动照片</h3> <h3>确定稿 此处是采访提纲 </h3> <h3>②1月26日下午-29日,采访一些中学生,调查同学们自身的运动量情况。 小组成员对身边的亲朋好友进行的采访 每个采访人都很认真负责。第一位被采访者:王太裕 采访人:陈发祥微信截图</h3> <h3>第二位被采访人:钟捷帆 采访者:赵武坤微信截图</h3> <h3>第三位被采访人:钟跃阳 采访者:钱香妃微信截图</h3> <h3>第四位被采访人:许坤棉 采访者:林芳伟微信截图</h3> <h3>第五位被采访人:张昌宗 采访者:林用桦微信截图</h3> <h3>第六位被采访人:张炜塬 采访者:王雪微信截图</h3> <h3>③1月30日-2月2日,整理采访记录。 对小组成员的采访聊天内容进行了整合,可以清楚的看出同学对运动的看法.第一位被采访者:王太裕采访人:陈发祥问:你的运动频率是多久?答:1个小时问:空闲时间你经常运动吗?答:偶尔问:你觉得多久时间的运动才是合适的?答:1个小时第二位被采访人:钟捷帆采访者:赵武坤问:你是一个爱运动的人吗答:是的问:你喜欢什么样的运动答:喜欢一些跑跑步和打羽毛球的运动问:你觉得多久时间的运动才是合适的答:至少30分钟到50分钟左右第三位被采访人:钟跃阳采访者:钱香妃问你的运动频率是多久答:1小时问:空闲时间你经常运动吗答:偶尔问:你觉得多久时间运动才是合适的答:1个小时问:你是一个爱运动的人吗答:不是问:你认为运动强度大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答:身体酸痛问:你喜欢什么运动答:羽毛球问:你认为什么影响了你的运动答:学习工作的压力大第四位被采访人:许坤棉张采访人:林芳伟问:空闲时间你经常运动吗答:偶尔问:你觉得多长时间的运动最合适答:一个小时问:你认为是什么影响了你的运动答:学习压力大第5位被采访人:张昌宗 采访者:林用桦问:空闲时间你经常运动吗答:是的,我有时间就会运动问:你觉得多久时间运动一次才是合适的答:一周两到三次就很好问:你喜欢什么样的运动答:我比较喜欢一些球类的运动,如羽毛球乒乓球第6位被采访人:张炜塬采访者:王雪问:你是一个爱运动的人吗答:不是问:你是因为什么影响了你的运动答:学习压力大问:你喜欢什么样的运动答:羽毛球问:你认为运动强度大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答:身体酸痛问:你的运动频率是多久答:一个小时问:空余时间你经常运动吗答:偶尔问:你觉得多久时间运动才是合适的</h3> <h3>(4)2月5-6日,小组成员互相沟通,概括运动类型与运动时间的情况(分类),分类整理中小学生的运动强度标准(轻、中、高难度)与运动类型,提出适合中小学生进行的运动方法。 采访完成后,小组成员将材料发给负责该任务的负责人。讨论的活动照片 </h3> <h3>纸质材料</h3> <h3>概括运动类型与运动时间的情况(分类)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跑步,时间不应少于 5分钟。以减肥健美为目的的跑步,时间不应少于 20分钟儿童每天运动时间一般至少 10~15分钟。7-8岁儿童:每天坚持跑步10分钟左右,主要是以散步和慢跑为主。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8-12岁:每天进行慢跑20分钟,每天多喝一瓶牛奶,男生可以进行篮球运动 女生进行跳绳运动或者是踢毽子运动13-15岁:这个年龄段是最适合长高的阶段,可以进行适当压腿 八百米中长跑,仰卧起坐16-18岁:身为高中生,同学们可以进行一些难度比较大的 男生比如说举哑铃,慢跑半个小时 女生:慢跑半个小时,拉伸压腿★分类整理中小学生的运动强度标准与运动类型高中生:可以进行踢足球、打网球、打排球、跑步、游泳(高难度)中难度:跳街舞轻难度:打乒乓球初中生:八百米中长跑 仰卧起坐小学生:跳绳 呼啦圈8岁男童:身体素质较好,而且身体强壮,每天进行2个小时或以上的运动,如跑步、篮球、游泳等;相反情况,选择适当散步或慢跑一个小时左右即可。</h3> <h3>提出适合中小学生进行的运动方法运动方法慢跑 慢跑可以让大脑供血、供氧量提升25%左右,宝宝睡眠是就会分泌大量生长激素、对身高发育有直接帮助。引体向上 孩子在做引体向上时会锻炼手臂及腰部力量,由于动作是向上拉伸,对孩子身高有明显效果。起跳摸高 双腿弯曲再跳起,用手臂摸高处,这个动作会锻炼宝宝的腿部肌肉,催进孩子骨骼生长,每天让孩子坚持跳50次,孩子更容易长高。游泳 游泳让孩子身体生长更加匀称,体型更好看,身体抵抗能力也越来越高。而且这项运动不仅能让孩子长高,而且对大脑发育也有好处。打篮球 孩子经常打篮球,全身各部位肌肉得到锻炼啊,使长骨组织的血液供应及营养供给充分,有利于孩子身高增长。跳跃 每天让孩子在原地跳跃100次以上,这个动作能让宝宝的身体得到很好地舒展5、1月18日-2月8日,整理过程材料,为写结题报告做好准备工作。 我们对报告进行了准备工作 ,每个环节都有各自的负责人。撰写材料的活动照片</h3> <h3>过程材料截图 </h3> <h3>6、2月9-10日,每个成员写心得体会。 对于这次的研究成员们都有自己的感受 ,认真负责的将这次的感受写出。撰写材料的活动照片</h3> <h3>纸质材料</h3> <h3>7、2月11-20日,共同撰写结题报告,并对其进行修改。(1)2月11-15日,共同撰写开题报告。 系列的方案完成后,我们对方案进行结题。撰写材料的活动照片</h3> <h3>纸质材料</h3> <h3>(2)2月16-20日,修改结题报告 对于结题报告我们一起进行的修改,对于不足的地方我们再一次进行了修改。讨论的活动照片 </h3> <h3>纸质材料(修改痕迹)</h3> <h3>五、结论 从调查数据来看,很多学生都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时间 及运动量在抱着可以强身健体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加量,也有的学生因为不去运动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比如:不会的项目很多,无人陪同而失去对运动的兴趣还有的是因为自己的懒惰而造成的.对于现在的青少年来说身体是本钱 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是不会让自己的在生活中享受到美好的事物 所以同学们都要积极的运动。六、提出建议1、速度要慢一点,保持均匀呼吸无论是体育锻炼还是运动训练,都存在一个合理安排运动量的问题。2.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 不能盲目跟风要在自己身体承受的范围内进行运动3.对于运动要适量 不能一开始就是高难度高强度的运动,会让我们的身体受到一定的伤害七、我们的收获 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意义重大,通过多日寻找资料,访问调查,我们对“运动强度”的危害性已有深刻的认识,也了解到产生的情况。这对我们将来的“运动强度”有重要的影响。九、鸣谢 通过这次的调查探究,我们希望达到预期成果。感谢老师及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才完成此次研究课题,收益颇大.希望在学生老师同学们都能积极健康的运动打造一个强健的体魄,修养我们的身心</h3> <h3>第三部分 心得体会王太裕: 收获:对于锻炼身体这个问题,我们这次研究的课题也下了不少的功夫,我认为这个问题是现在青少年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这类方面的问题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来说也非常的重要。我觉得这次活动特别有意义,对于我来说,我学习到了很多,也认识到了很多东西。我们花有限的时间去干有意义的事情。我觉得这对我们非常的美妙,在实践过程之中也有很多细节,我都会加以注意,我觉得这是一个锻炼我们的好机会存在问题:1.与老师不积极沟通2.小组成员内部不协调3.小组内部分工不明确解决措施:1.积极与老师沟通并协商2.小组长协调小组内部成员3.小组长应该了解到组员擅长的事项,然后再进行明确的分工。 钟捷帆 收获: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让我充分的了解到了运动对我们的影响,拉近了我们组内的关系,将我们同学之间的关系打造的更加融洽。此次课题的研究带给我的收获有很多,同时也给我知识的脑海增加了许多知识,我认为此次课题非常的完美。存在问题:1.组内进展过慢2.与小组成员沟通不协调3.组内成员较为散漫解决措施:1.积极利用一切可利用时间进行展开活动2.积极与小组内部成员及组长沟通3.团结带领好组内成员,进一步使组内成员的关系更加融洽。 钟跃阳:收获:让我知道了只有在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亲身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才能使自己得到锻炼,才能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到实践,才能使自己成为真正有用于实际,使自己成为真正有用于社会的学生。社会实践弥补了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和不足,社会实践的意义也在于此。存在的问题:1.存在有时找不到人的现象。2.对待活动热情不够。3.活动过程中较为拖拉。解决的措施:1.提前通知并约好活动时间。2.积极培养并拓展自身喜好。3.组员相互督促。周千宝:收获:在别人看来,这或许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活动,但是当我们真正的参与到里面,从始至终的体会了这一实践活动的过程的时候,我才发现这是一种享受,一个能够体现自我能力,增强自信心的过程。能使我们的组织能力、协、表达能力,心理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从而更易于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自身也更加和谐。存在的问题:1.组内沟通不够流畅。2.存在有时找不到人的现象。3.活动过程中较为拖拉。解决措施:1.组长从中进行沟通了解。2.约定好活动时间并加以提醒。3.组内成员共同督促。 张昌宗: 收获:在这次研学活动中,我学会了如何协调与配合学校的任务安排,同时也和小组内的同学有更频繁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了协作能力,过程中会有摩擦之处,但大家相互体谅和帮助,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团队凝聚力。而且,在博物馆中看到了许多文物,学习到了许多有用知识。存在的问题:1.没有把研学所学的内容很好的结合所选的历史学科2.在旅行过程中没有认真查找相关资料3.没有拍摄很多研学的资料照片解决措施:1.把博物馆里所见到的知识和课本历史相结合,找历史老师探讨相关知识2.在网上认真查找资料补充3.搜索或者与同学分享照片。 张炜塬: 收获:这次实践不仅锻炼了小组成员的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更是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作为青年学生的历史责任。我们同学成功学到大自然的知识,通过与课内知识相结合,不仅体会到大自然的奥秘,还能学到历史文化知识,使我们加强对文化知识的思考,增加文化自信感。 存在的问题:1.组织散乱效率低下 2组员没有积极配合. 3.活动过程中忘记拍照取材 解决措施:1.组长起带头作用,带领组员完成任务。2.组长调节好每个组员的心情,保证他们能够积极的完成任务积极配合3.组长随时提醒组员记得拍照。 许坤棉:收获: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存在的问题:1.心浮气躁,急于求成。2.对待活动热情不够。3.组内沟通不够流畅。解决的措施:1.提高自身的素质。2.积极培养并拓展自身喜好。3.组长从中进行沟通了解。</h3>

运动

学生

活动

运动量

时间

小组

我们

小时

成员

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