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行(-)

baohua

<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6日晚由香港飞芬兰,经过14小时,本来飞行时间可以大大缩短,但由于俄乌战争,航线调整,航线避开俄罗斯和乌克兰,绕了个C字型,于7日早(时差6小时)到达首都赫尔辛基。开启20天的三国行。</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有整整一天时间,游览赫尔辛基市里景点。</p> <p class="ql-block">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南临芬兰湾,西濒波的尼亚湾。总面积33800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100千米,地势北高南低。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截至2023年11月,芬兰总人口为560.3万人,主要民族为芬兰族。芬兰语和瑞典语均为官方语言。人均GDP达5万美元。</p> <p class="ql-block">  赫尔辛基是芬兰的首都和最大的港口城市,毗邻波罗的海,是一座古典美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都市,这条帆船虽为商业运营,但我确看到了这座城市邻海与俄罗斯的紧密关系。因为这里与圣彼得堡同一海岸线,相距也非常近。</p> <p class="ql-block">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总统府门前,有一座著名的青铜喷泉雕塑——波罗的海的女儿。</p> <p class="ql-block">将近两米高的阿曼达全裸站在喷水池中心的最顶端,高昂着头。在喷水池的基座上雕刻有四只海狮,向着池中心喷水。她象征着芬兰的新生。1907年,这尊裸体少女塑像曾在巴黎展出;翌年,阿曼达便出现在芬兰首都市中心。塑像揭幕后,当地许多妇女和保守者反对在公开场所展示裸体少女形象,认为有伤大雅;但是,阿曼达端庄清秀、温柔娴雅的神态和优美流畅的线条,栩栩如生地展示出一位纯情少女内心和外表的美,赢得了大学生的赞赏。在他们的保护下,阿曼达塑像一直保留在南码头广场,这座铜像已成了赫尔辛基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游览城市景色,先从教堂开始。赫尔辛基作为首都有着200多年历史,耸立在市内多座教堂,表现着深厚的宗教因素,其中“红、白、黑(石)教堂”最有代表性,成为城市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赫尔辛基大教堂是赫尔辛基最著名的建筑,位于议会广场,是一座路德派教堂。赫尔辛基大教堂建于1852年,建筑以白色为主,配以淡绿色的圆顶,结构精美,气宇非凡,堪称芬兰建筑艺术上的精华。</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精美的耶稣受难图像。芬兰、瑞典、挪威的教堂内,大多没耶稣雕像,而是以画像为主。</p> <p class="ql-block">  赫尔辛基大教堂前的广场上,竖立着建于1894年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铜像,以纪念他统治芬兰后期<span style="font-size: 18px;">给予</span>广泛的自治。</p> <p class="ql-block">  这座教堂是一座深红色的俄罗斯风情教堂,它在首都赫尔辛基东南部的卡达亚诺伽半岛上,由俄罗斯大师阿列克西·格诺斯塔耶夫设计建于1868年,历时6年,也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从这座教堂可以看出芬兰与俄罗斯历史渊源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芬兰东部一半以上都和俄罗斯接壤,因此在地理位置上受到了俄罗斯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历史原因,1808年战争后,芬兰被俄罗斯占领,成为俄罗斯的自治大公国,并由沙皇兼任大公直到1917年,而乌斯别斯基教堂就是在这期间建造,为了纪念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金碧辉煌的神龛</p> <p class="ql-block">虔诚的信徒捐献的贵重首饰,装饰在圣母嗯画像作为。这里的教堂与欧洲其他地方教堂有些不一样,圣人塑像往往被画像取代。</p> <p class="ql-block">岩石教堂,又名坦佩利奥基奥教堂。 完成于1969年,是斯欧马拉聂兄弟的精心杰作。照片中几名芬兰士兵正在往教堂内搬运器材,准备搞一个军人宗教仪式。</p> <p class="ql-block">岩石教堂外景。闻名欧洲的“岩石教堂”,位于赫尔辛基市中心的坦佩利岩石广场。整个广场被一块起伏不平的巨大岩石覆盖,岩石比旁边的街道高出8~13米,广场顺其自然地保留下来。</p> <p class="ql-block">世界上唯一一座建在岩石中的教堂,教堂内又像_座大型会议厅。教堂为圆顶,教堂顶部的玻璃屋顶以铜网架支撑,直径24米,外部墙壁以铜片镶饰,内壁则完全保持了天然的花岗岩石壁纹理,其余的壁面仍保有原始的岩石风味,教堂入口走廊为隧道状,</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壁是未经任何修饰的岩石的本来面貌。顶部的墙体是用炸碎的岩石堆砌而成,看似松散、杂乱,好像随时可能掉下来,但实际上,每一块石头都是精心选砌的,</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风琴</p> <p class="ql-block">赫尔辛基中央广场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繁华的中央广场之上,是各种购物的街道,一座棕色的建筑矗立在那里,这就是著名的寂静教会。在赫尔辛基,所有的教堂里,最显眼、最不像教堂的地方,都是由木头雕刻而成。</p><p class="ql-block">这个“大木桶”,在2012年度的美国媒体上,被评为了“十大新地标”,因为全部都是用木头建造的,所以被誉为德国最有创意的木制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种很普通的椅子,用木头做的椅子,四周都是淡淡的木质家具,柔和的光线透过天花板照射进来,让人心旷神怡。让我疑惑的是正前面竟没有耶稣画像。</p> <p class="ql-block">赫尔辛基海边“集贸市场”</p> <p class="ql-block">市场内小吃食品摊档很多,具有当地特色。</p> <p class="ql-block">赫尔辛基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火车站里没有候车室,有几个咖啡厅和餐厅为旅客服务。旅客直接上站台登车。检票是在列车行进中,乘务员完成的。</p> <p class="ql-block">北欧的双层车厢,卧铺车多在上层。无论车内装饰和速度不及国内高铁,但这种“老爷车”在上个世纪绝对属于“高档车”。乘坐火车一晚,于3月8日早到达800公里以外的罗瓦涅米。</p> <p class="ql-block">罗瓦涅米是芬兰北部城镇。位于欧纳斯河口、凯米河右岸。在奥卢北160余公里,北极圈在其偏南处通过。城建于1929年。是木材输送和皮革贸易中心。有飞机场。是罗瓦涅米到伊瓦洛和佩琴加(俄罗斯)北极公路的终点。冬季旅游中心之一。每年在此举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冬季运动会。</p> <p class="ql-block">罗瓦涅米位于北极圈内,东经25°44‘,北纬66°30’,是拉普兰的首府,有人也称之为芬兰的第二首都。该市总面积为801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有410平方公里。就面积说该市是芬兰的第5大城市。截止2003年该市总人口63,000人。</p> <p class="ql-block">圣诞老人村位于瓦涅米以北8公里处的北极圈上。每年源源不断的游客从世界各地蜂拥而至,以一睹圣诞老人的风采。圣诞老人村是一组木建筑群,包括有正门的尖顶、餐厅、花圃、圣诞老人办公室、居所、邮局、礼品店、麋鹿园、拉普兰人住宿的篷帐等。这里最出名的是北极圈地标。</p> <p class="ql-block">罗瓦涅米被称为圣诞老人的故乡,闻名世界的圣诞老人村位于罗瓦涅米以北8公里市郊边缘处的北极圈上,自成一隅。通过高高的牌坊入口,赫然见到一条粗白线横躺地上,写着北纬66度33分。原来这线正是北极圈的分界线,过了这线以北的地方便属于北极范围。</p> <p class="ql-block">雪人迎客。</p> <p class="ql-block">北纬66度32分35秒,这是北极圈的界线。</p> <p class="ql-block">旅游项目中的狗拉雪橇</p> <p class="ql-block">这些狗多为哈士奇与阿拉斯加犬的杂交品种,这种狗耐力强,在雪地里一天可连续奔跑,一天可奔跑上百公里。</p> <p class="ql-block">驯鹿拉雪橇</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向森林深处。这是林中休息地及露天烧烤架</p> <p class="ql-block">流经罗瓦涅米圣诞老人村的河流,颜色是酱油色,说明河流经过了许多矿区形成的。</p> <p class="ql-block">当晚入住当地民宿。室外情景。</p> <p class="ql-block">3月9日一早,驱车前往毗邻<span style="font-size: 18px;">芬兰边境小镇托尔尼奥的</span>瑞典的破冰船码头,乘坐瑞典芬兰拉普兰极地探险号破冰船,去北极圈内的冰海中观光体验。</p> <p class="ql-block">轮船桅杆上飘着瑞典国旗,它与芬兰国旗很像,只是旗底色是蓝色,偏十字是黄色,色,而芬兰国旗底色是白色,偏十字是蓝色。</p> <p class="ql-block">从轮船舷窗向外望去,冰海一望无际。</p> <p class="ql-block">破冰船将冰面开出了一条航道。</p> <p class="ql-block">这里属于北冰洋的范围,由于极度严寒和海水盐分的比重,冬季成为冰海。在破冰破的开行、挤压下,破碎的冰有几米厚</p> <p class="ql-block">破冰船在冰海中停下,游客可以下船在冰面上观光体验。</p> <p class="ql-block">拉着载着女儿的雪橇在冰面戏耍。</p> <p class="ql-block">船友们下海体验。这种红色服装是隔水保温的。</p> <p class="ql-block">穿着保温服,体验冰海飘泳,手举北极海冰。</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团友,一起下海。</p> <p class="ql-block">破冰船船长操作室</p> <p class="ql-block">3月9日当晚,到达芬兰类维,这里位于北极圈以北 170 公里,是芬兰发展迅速的假日中心,也是著名的室外运动胜地,许多重大国际滑雪赛事都在这里举行。</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芬兰最大的高山滑雪中心,拥有多达 48 条雪坡滑道。冬季活动包括大型滑雪场、越野滑雪、雪坡滑雪、驯鹿农场、雪地摩托、鹿橇、狗橇等。夏季活动包括远足、独木舟、滚轴溜冰、淘金、激流泛舟、爬山自行车等。</p> <p class="ql-block">我虽不会滑雪,与滑者共乘缆车登上雪山山顶,享受雪山露天咖啡。</p> <p class="ql-block">同框滑雪者</p> <p class="ql-block">茫茫雪海“跳跃”着许多小黑点,他们是滑雪者的身影,像是跳跃、又像是雪原舞者。</p> <p class="ql-block">众多滑雪者</p> <p class="ql-block">体验者</p> <p class="ql-block">单板滑雪</p> <p class="ql-block">在茫茫林海中徒步体验</p> <p class="ql-block">安静小镇</p> <p class="ql-block">沿步行登山雪道上山,步步惊心,没穿钉鞋随时都可能滑倒。</p> <p class="ql-block">经过艰难爬行,到达半山腰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埋在雪里的轿车</p> <p class="ql-block">游客聚在一起,在一个酒吧外跳着街舞。</p> <p class="ql-block">我们体验狗拉雪橇。狗很听话,亲自驾车感觉一艘小船在茫茫雪海里行驶。</p> <p class="ql-block">风雪兼程</p> <p class="ql-block">驯鹿雪橇</p> <p class="ql-block">冰湖垂钓</p> <p class="ql-block">晚上看北极光是每个游客的心愿,但不是每晚都能看到,要等到晴天才能看到。北极光,是出现于星球北极的高磁纬地区上空的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由来自地球磁层或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p> <p class="ql-block">看北极光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芬兰类维与极光同框</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美景让人神往</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国家看北斗星是远远的北方,我们也将它当作辩别方向的星座,而在这里看到的则是头顶上<span style="font-size: 18px;">当空</span>的北斗七星。</p> <p class="ql-block">在芬兰类维住了4天,于3月15日驱车赶往挪威特罗姆瑟,</p> <p class="ql-block">驱车穿过瑞典,沿途雪山。</p> <p class="ql-block">双头雪峰</p> <p class="ql-block">类似南非桌山的平头雪峰。</p> <p class="ql-block">中途休息的咖啡馆</p> <p class="ql-block">当晚到达挪威特罗姆瑟,在北纬69°20ˊ,有这么一座安静的小城。它也是是挪威特罗姆斯郡首府,也是挪威北部最大港口城市。其地理位置靠近欧洲大陆最顶端,是全世界最北城市之一。</p> <p class="ql-block">特罗姆瑟是挪威第七大城市,也是挪威北部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及北极贸易中心。特罗姆瑟位于挪威海特罗姆瑟海峡中克瓦洛伊岛和附近的一个小岛上。人囗约7.2万(2017年)。因有北大西洋暖流通过,冬季不封冻,是一个终年不冻港。</p><p class="ql-block">特罗姆瑟是挪威北冰洋捕鱼和捕海豹业的中心。建有冷冻、冷藏和鱼油加工等工厂,还有人造奶油、啤酒等工业及水上飞机基地。有地球物理观测站和卫星遥测站。每年5月1日至7月23日出现极昼现象。</p> <p class="ql-block">特罗姆瑟大桥南岸的特罗姆斯达伦山谷上。这座教堂是特罗姆瑟著名的地标性建筑,其建筑设计呈白色三角形的雪山造型,拥有北欧最大的彩色玻璃窗。</p> <p class="ql-block">北极大教堂更多的是一座福音派路德教区礼拜堂,而不是其名字所称的大教堂,它是特罗姆瑟Tromsøysund教区的一部分,而这个教区隶属于挪威的Nord-Halogaland教区。这个教区囊括了特罗姆瑟郡、芬马克郡和斯瓦尔巴群岛的所有路德教堂,主教教区位于特罗姆瑟的特罗姆瑟大教堂12。</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p> <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已有一百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特罗姆瑟它坐落于岛屿之上,靠一座拱形桥梁同大陆相接,终年洁白而冰凉。一艘般游船早上到达该市,游客入市游览,晚上游船起航,去下个景点。</p> <p class="ql-block">夜色教堂</p> <p class="ql-block">极地博物馆馆特罗姆瑟极地博物馆位于市中心斯坎森地区码头边的旧海关大楼,属于特罗姆瑟大学的一部分。建筑中最古老的部分,始建于19世纪的海洋仓库 ,则是展览主要的举办地。</p> <p class="ql-block">特罗姆瑟旧海关大楼,现在的极地博物馆。这座红色的小木屋是传统挪威建筑的典型,虽然看起来貌不惊人,但里面可别有一番天地。</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共有三层,底层主要介绍极地的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二层则是对于著名极地探险家的详细介绍和故事分享。在三层的阅览室存放着一些相关资料,可供游客和参观者取阅。</p> <p class="ql-block">一场关于极地的时空冒险,将从这里扬帆起航。人类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古已有之,被视作世界尽头的极地更是承载了人们无数的想象。早在16世纪,就有捕鲸船和探险队开始通过浮冰寻找通往极点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在1596年,由威廉 ·&nbsp;巴伦支率领的一支荷兰探险队发现了斯瓦尔巴群岛,即特罗姆瑟所处之地。在旅程中,他们遇上了北极熊,该地也因此得名“熊岛”。然而,探险队时运不济,在旅程中冬季来临,所有成员被迫在同样远离大陆的新地岛群岛上捱过漫长的极夜,最终几乎所有人都因坏血病而不幸丧生。展览中展出了探险队的遗物,令人感到无比唏嘘。</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冒险在当时并不少见,目的则是为了寻找新的捕鲸地——捕鲸这一行业由来已久,风险巨大,但能产生巨额利润。对于生活在北部沿海地区的人们来说,是绝佳的生财之道。</p> <p class="ql-block">自巴伦支发现斯瓦尔巴群岛之后,斯瓦尔巴群岛建立起几个大型捕鲸站,成为来自荷兰、英国和法国巴斯克地区的数百位捕鲸者生活、工作的场所。然而不加节制的捕鲸活动,使得附近海域鲸的数量急剧减少,到1650年左右,斯瓦尔巴群岛附近的鲸鱼几乎绝迹,捕鲸活动也随之消失。</p> <p class="ql-block">即便这样,人们依旧没有停止对于自然的掠夺,他们的目标转向对于海豹、北极熊以及海象的猎杀。捕猎范围从加拿大一直延伸到西西伯利亚,斯瓦尔巴群岛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处。捕猎者往往从三月出发,在六月返回,船上满载着皮毛、鲸脂和海豹鳍。有的情况下,他们甚至会带来一只北极熊幼崽,将其卖给西欧的动物园。</p> <p class="ql-block">在19世纪50年代之后,特罗姆瑟成为捕猎者们最重要的据点,从19世纪末开始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许多捕猎者都会选择在斯瓦尔巴群岛过冬。极地博物馆中建造的“捕猎者之家”,便是对当时捕猎者生活状态的如实反映。在没有补给或与外界接触的情况下,捕猎者成天守着自己的为狐狸和北极熊设下的陷阱,到夜晚捕捉驯鹿和海豹。而在漫长而寒冷的冬夜,他们唯一的娱乐消遣,可能只有一副纸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量的狩猎冒险,构成了北极探索的先声,而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的探险,在这段时期中也开始出现。伟大的探险家,罗尔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便是一位令人瞩目的代表。在北极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程度了解之时,他却将目光投向地球另一端的南极,并在1911年12月,成为人类历史上到达南极点的第一人。</p><p class="ql-block">这位出生于挪威船长家庭的探险者,从小却不被鼓励从事劳累疲乏的海上事业,但家族中流淌的冒险因子,最终还是引领他走上了这条道路。为了做好造访南极的万全准备,他特地和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一起生活了很长时间,了解和体验他们是如何在北极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生存的。正是因为他的这些生活体验,让他在南极探险中战胜了许多对手,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极点并且安全返回的世界第一人。为了纪念阿蒙森,博物馆中特意为他开辟了一个独立板块,用众多的照片和实物,讲述他非同寻常的人生故事。</p> <p class="ql-block">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是,这座博物馆实际上从属于挪威北极大学博物馆,除了极地博物馆,这座挪威北部最古老的科教机构还包括一座同名主馆、一艘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海豹猎船“波尔斯特杰纳号”和以及一座北极高山植物园。馆方致力于研究这一地区的自然、社会、历史与生命基础,将自己的使命言简意赅地表示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温室效应成为全球性难题,全球化与人口老龄化成为不可逆世界趋势的当下。北欧国家已经明显感受到这些变化带来的压力,而这座位于极寒之地的小城更是难以幸免。对于自然的无尽掠夺,对生命的不敬和漠视,更是展览中着力表现的部分。滥捕滥杀在目前已经是成为共识的恶劣行径,而极地博物馆在提供客观史实的同时,同样希望让人们意识到这其中的危害。照片中的动物将不再被人类屠杀,但将成为气候变暖的牺牲者。</p><p class="ql-block">希望在走出博物馆后,我们能或多或少地有所感悟吧。</p> <p class="ql-block">特罗姆瑟自然博物馆是特罗姆瑟大学博物馆的四大展馆之一,这是一所综合性的地方博物馆,最著名的展览是关于萨米人文化的,这是全世界最大记录最全的萨米文化博物馆。与芬兰北部的萨米文化博物馆不同,这里的讲解员都是特罗姆瑟大学的研究人员,他们会从社会学的角度深入研究北极地区人类发展的轨迹,以及宗教对传统信仰的冲击和改变,并介绍大量实物和图片以及文字的研究成果,因而这也是一所值得细细品味的人类社会学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萨米人是北欧的一个少数民族,也是这里的原住民,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p> <p class="ql-block">这些保贵的化石,记截着大型鲸类进化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百年前的神龛。</p> <p class="ql-block">动物和海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