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期在抖音里多次刷到了位于山亭区凫城镇榆树腰村的愚公渠,被称为枣庄版的“红旗渠”。红旗渠的故事我并不陌生,它源于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历时近10年、数万修渠大军靠人挑肩扛、一锤一凿的笨办法硬是在太行山上开辟了一条“人工天河”——红旗渠,将漳河之水引进了林县,彻底解决了千百年来干旱缺水的难题、改变了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恶劣环境,从而铸就了闻名全国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p> <p class="ql-block"> “百闻不如一见”,4月17日下午,怀着好奇心约了朋友驱车来到了目的地,看到了我们山亭区真实的愚公渠,这是上世纪70年代初,榆树腰村26名“铁姑娘”为了能让全村人吃上甘甜的山泉水,同样是在无技术、无资金、无通风照明的艰难困苦条件下,克服种种困难,用锤子打、凿子钻,手挖肩桃,历经7年5个月的严寒酷暑、风风雨雨,终于打通了山洞,修建了长达1500米的水渠,将山后那边的清澈泉水引入了榆树腰村,从而结束了长期缺水喝的历史,创造了人间奇迹!</p> <p class="ql-block">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在榆树腰村的条件又有了更大的改善,早己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现在的愚公渠虽己成了历史遗迹,但却成了旅游打卡地,同样也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基地。看到“红旗渠”,就想起当年的“半边天”战天斗地,“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让人震撼!见到愚公渠,就想起当年的“铁姑娘”勇敢无畏,“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令人折服!</p> <p class="ql-block"> 站在山腰看到这伟大的人造工程,回望过往的岁月,让我感慨万千,崇敬之情由然而生,以26位铁姑娘为代表的榆树腰村劳动人民坚韧不拔、不畏艰辛、埋头苦干、甘于奉献的精神将永远是一面旗帜激励后人,这不仅是榆树腰精神,也是山亭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