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泉州草庵摩尼佛像是世界唯一,那么泉州洛阳桥则是世界第一。 全世界第一座跨江连海的长石桥——洛阳桥。建成于公元1059年(北宋嘉祐四年),前后历六年之久。它比欧洲最早的长石桥,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维琪奥桥,早了286年。 桥是谁造的?蔡襄,桥头有他高大的全身雕像。蔡襄何许人也?蔡襄,福建莆田人,北宋官员,大书法家,时任泉州太守。他的一个族弟比他更有名。不过,是臭名远扬。那是《水浒传》中的北宋奸相蔡京。蔡京也是书法家,字也写得好生了得。人们都知道,北宋有书法四大家苏(苏东坡)、黄(黄庭坚)、米(米芾)、蔡(蔡襄)。有人说,那个蔡,也可以是蔡京,但是人们不愿意把书法大家的称号给这个坏官,而愿意给另一个姓蔡的好官。蔡襄和蔡京虽然是同乡同族的兄弟,又同是书法家,可在为官做人上却有着天壤之别。蔡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建造了天下第一桥——洛阳桥,当时叫万安桥。桥南有一座蔡公祠,里面两块宋代石碑上刊刻着蔡襄的书法代表作之一的《万安桥记》。文章记述了建桥的过程,文辞精道,书法遒丽,刻工生动,被称为“三绝碑”。 蔡襄写的是《万安桥记》,造的是万安桥,万安桥为什么又叫洛阳桥了?这就得说到福建的开发史了。过去福建乃是蛮荒之地,随着各朝各代中原人口的大量迁入,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和先进的文化。中原是哪儿?河南啊。所以历史上河南对福建影响极大。你听不懂的闽南话和你听得懂的河南话,同属河洛语,即古代的河南话。河南人离家久了会怎样?想家呗!想家又回不去怎么办?河南人有办法,洛阳是河南人心心念念的乡愁之地,他们用洛阳重新命名眼前的石桥,于是,万安桥就改成了洛阳桥。 走在洛阳桥那石条铺成的桥面上,我们不能不佩服古人的聪明智慧。那个年代没有起重机,那些沉重的石条是怎么架起来的?近千年前的中国桥人,首创了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所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形基础”;所谓“筏形基础”,就是用船载石沿着桥梁中线抛下大量石块,使江底形成一条矮石堤,然后在堤上建桥墩; 洛阳桥桥墩全中用长条石交错垒砌,两头尖,以分水势,减轻浪涛对桥墩的冲击。江海波涛滚滚,又怎么能够巩固桥基呢?为了巩固长桥的基石,古代中国人还首创了“种蛎固基法”,即在基石上养殖牡蛎,使之胶结成牢固的中流砥柱,这是世界上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中的先例,如今仍可以从那些缀满白色蛎房痕迹的桥墩石,窥探它当年的模样。洛阳桥的建造,使洛阳江天堑变通途。它为南宋时期泉州漳州出现的大规模造桥工程,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正值退潮,洛阳桥头有人卖海蛎子。桥下也有人拿着小篓在挖海蛎子。他们的身后,往往跟着一只只白鹭,白鹭不怕人,跟在人后用长长的喙,一下一下,不知在捡什么?好一幅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画面……<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