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格最高的佛教寺院和学府——雍和宫和国子监

世雄视点

<p class="ql-block">雍和宫位于紫禁城故宫东北角,清康熙年间在此建造府邸,但是其地理位置在当时属于偏远,安定门外则是紫禁城清运垃圾之处,虽然是府邸但是几乎没有那个王子看得上眼。</p><p class="ql-block">胤禛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子,封为贝勒,后晋封雍亲王并赠予雍和宫府邸。由于诸皇子为谋求储位,各结私党,勾心斗角极为激烈。生性孤僻的胤禛,正好悠闲居于此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胤禛</span>虽然其性格弱点但并非远离朝政,一方面采取表面竭尽孝心,搏取了父皇的好感。另一方面组织了一支功夫十分了得的粘知了的长竹队,活跃在王府和紫禁城粘知了,缓解闷热夏季吵闹。正是这支长竹队成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胤禛掌握皇府上下内外一切动静的情报侦查队。并在这里东路厢房胤禛与</span>钮祜禄<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生下弘历。</span></p><p class="ql-block">康熙六十一年驾崩,胤禛内倚理藩院尚书隆科多的特殊地位,外借四川总督年羹尧的兵力,登上了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p><p class="ql-block">雍正三年将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雍正驾崩,弘历继位,称乾隆皇帝。乾隆将雍正灵柩停放在雍和宫,并快速的将绿色琉璃瓦改为代表皇权的金色琉璃瓦。</p><p class="ql-block">乾隆九年将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其事务,成为清政府掌管全国藏传佛教事务的中心。雍和宫便成了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p><p class="ql-block">由于雍和宫不仅因为乾隆皇帝诞生于此,而且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成了万众朝拜圣地。</p> <p class="ql-block">北京的孔庙和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公元,是典型的“左庙右学”的古制,是中国古代国家的最高学府和皇帝祭孔的场所,两组建筑群都采取沿中轴线而建、左右对称的中国传统建筑方式,组成了一套完整的古代建筑群。</p><p class="ql-block">孔庙和国子监自建成以后,历代皇帝多次扩建,给予极高的礼遇,清乾隆二年清高宗亲谕孔庙使用最高贵的黄琉璃瓦顶。</p><p class="ql-block">孔庙的大成殿是元明清三朝皇帝祭孔行礼的正殿。殿内正中木龛置“至圣先师孔子神位”木牌,龛前置祭案。</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三十二年将祭孔升为大祀后,大成殿为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合“九五至尊”规制,重檐黄瓦庑殿顶,上檐斗拱单翘双昂七踩,下檐双昂五踩,前置露台,石栏一层,出三陛,前陛设御道,浮雕云龙。</p><p class="ql-block">在孔庙西侧有保护良好完整的石刻,这是乾隆皇帝命和珅为主刘墉为副安排考订蒋衡所书的经书并动工刻石。</p><p class="ql-block">这部十三经刻石成于乾隆年间,故又被称为“乾隆石经”。十三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共63万余字。经书由蒋衡花费十二年的时间书写而成。</p> <p class="ql-block">国子监琉璃牌坊是国子监二门内大型琉璃坊牌坊,是全国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是中国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征。</p><p class="ql-block">整个牌坊的形制是三间四柱七楼庑殿顶式琉璃牌坊,凡应属于建筑的木构架的显露部分均为花色琉璃贴面,楼上覆黄色琉璃瓦,架以绿色琉璃斗拱。建筑通体精致、大气、华美,也是北京唯一不属于寺院的琉璃牌坊。</p><p class="ql-block">国子监内辟雍是皇帝讲学的殿堂。大殿为两重屋檐,上覆黄色琉璃瓦,大殿正面屋檐下,高挂着乾隆皇帝书写的“辟雍”匾额。</p><p class="ql-block">辟雍沿用历史规制,辟雍,校址圆形,围以水池,前门外有便桥。</p><p class="ql-block">据说当年乾隆皇帝在辟雍建成后的第二年早春,就到国子监辟雍大殿举行了首次“临雍讲学”典礼,声势浩大,盛况空前。</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