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而不行是为不知

书@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知行合一”说的中心是“行”,而不是“知”,这是一种实践主义的思想。所谓的“行”,并不是与“知”对应的“行”,也不是局限于具体的实践行动。王阳明曾说:“一念发动处即是行。”可以看出,“行”包含的范围很广,心中萌发的意念也可以看作是“行”。</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若行而不能精察明觉,便是冥行,便是‘学而不思则罔’,所以必须说个知。知而不能真切笃实,便是妄想,便是‘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必须说个行。原来知和行只是一个工夫。”</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乡村老家修建的小院中,有好几处可以坐着聊天的区域,放置个石桌用处挺大,因之跑去附近一个镇子的石材厂寻访,买到了中意的桌子。石材厂安排的专事送货的师傅,个头不高,身材偏瘦,其貌不扬,笨重的石桌石凳,由他负责送上门安装,我心想怕是不易吧。</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就开着这个小货车。石桌子即使拆分开也很重,而且边角处也很脆容易碰损,在石材厂桌凳是用叉车装上去的。他的车上有布垫、绳索,类似枕木状的短木头,看样子运输经验很丰富,装车时他像个指挥员一般,叉车师傅每送上一件,他便安排好位置,放上隔离物和上下的垫子等,逐件的安置好,稳稳当当的,保证在行车的途中不会因颠簸而碰撞磕损。</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不知道送货师傅的名字,比我们出发晚却能先到,卸车时两位老表各具意见,他笑着说:“东西重,怎么抬得听大人的。”话语幽默(实际上他的年龄不是很大),让帮忙的老表心悦诚服听其指挥。桌柱下用水泥沙浆坐实,拿水平尺检查发现东西向稍微差一点点,这时他说了句,“人生从来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从他十分熟悉道路交通状况,到运输笨重石材经验老道,卸货时把不熟悉的人动员组织好,特别是最后这句话像极了个哲学家,真是高手在民间啊,我觉得他可称为知行合一的模范。</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开春给去年冬天建成的影壁贴瓷片,请来的师傅人敦敦实实的,特别朴实,干活踏实细致,每一处都注重细节,是个敬业的好工匠。但他在墙上开槽安装砖刻的两幅字时,无论是用切割机还是冲击钻,再怎么提醒都不愿戴口罩,说嫌麻烦,搞得满脸是灰。在石材厂见到的工人都是年龄偏大的,也是头上脸上眉毛上都是石材粉末,没有戴口罩。也许他们是觉得戴口罩呼吸感觉不习惯不自由,他们一定知道吸入粉尘对人有伤害,但他们在选择时,可能是把自己呼吸自由顺畅排在了更优先的顺序吧。</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乡下小院忙结束,天黑时返回市里吃米线时,看见相邻饭店的老板娘站在门口招揽过往行人,她年纪不大,满脸喜相,可是人却胖得有些夸张,胖得不成比例。我就在想,再平凡普通的人也都在追求自己的梦想,人们在前行的路上,也知道哪些事情有害,可在行动上真正能做到远离伤害的又有几个人呢?如这位饭店老板娘,当然爱美也在为生活奋斗,但也许就是没有管好自己的嘴,其实质也就是知而不行吧。人呐,战胜自己的习惯和欲望真是不容易!</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修心正己,多做些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部分图片:网络(致谢原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