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成:军中历练五十载,交大男儿当自强

杨镜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此文刊载于《思源》2019年第2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思源.甲子之忆——纪念进交大60周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校友专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张学成:军中历练五十载,交大男儿当自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上海交大机动校友办</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他从渔村走来,贫困的家境、遥远的求学路、未知的迷茫,没有阻挡他学习知识,报国为民的赤子之心;凭借着扎实的知识功底、敢做敢闯的好学精神,他从基层做起,屡获殊荣,成为空军装备研究院防空所总工程师、少将。让我们走近我院1969届反应堆工程及动力装置专业校友张学成,感受他吃苦奋斗的人生之路。</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出身渔家,缘起交大</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张学成学长出生于江苏大丰县,毗邻海岸线,家中世世代代是渔民,祖上数辈都不识字。但幸运的是,在张学长上小学的时候,家的附近建立起了一个国营农场,农场中学来了很多名校毕业的知识分子当老师,这为他学生生涯的开始打下了一个良好的文化基础,加上他自己刻苦地努力,张学长顺利考上了当时有名气的江苏省盐城中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盐城中学的学习时光是短暂的,张学成学长经历了人生选择的迷茫。张学长的高中生涯正逢国内推崇“学习董家耕、邢燕子”回乡务农,再加上家境的贫穷,张学长产生了辍学回乡的想法。但在班主任的劝导下,张学长选择了读大学,学习科学知识,报国为民的道路。高考成绩出来后,在班主任的指点和自己深入的了解之下,张学成选择了交大。“南有交大,北有清华”,交大是“工程师的摇篮”,这对出身农家的他而言,极具吸引力。</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班干历练,收获颇丰</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张学成学长在大学期间一直担任班长。回想当年,他认为担任学生干部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干部能更好地锻炼一个人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包容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张学长还十分赞同交大重视基础教育的理念,他认为,正是大学前两年学习到的基础课知识,让他在后续的学习、工作中能够应变灵活,得心应手。他赞赏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育方式,怀念交大的实习工厂,以及学校安排学生前往工厂、农村的锻炼活动。这些实践不但锻炼了他的动手能力,而且加深了他的认识,为他到空军部队以后的工作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踏实吃苦,好学笃行</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工作期间,张学长凭借着扎实的知识功底,还有敢做敢闯的好学精神,处处事业有成。从技师,参谋起步,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到团长,又从部队到科研院所,立过三次三等功,获军队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张学成学长认为,他能够有很好的发展,得益于能吃苦。张学长的家境贫穷,从小历经磨难。高中离家六十华里,放暑假的时候,常徒步而归。上大学时放假回家,汽车到中转站,如果无车,几次步行九十多华里回家。在北京市区上班的初期,回河北休假,数次骑自行车而归。顺风骑四个半小时,逆风得骑五个半小时。他说,吃苦是学本领,造就人生事业的必要条件。</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张学成学长在工作之余还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他在书法、绘画、篆刻、雕刻、围棋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他曾是空军围棋一队队员,书画作品常入展于市级展览。张学长说,围棋是在交大学的,学围棋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大局观、谋略思维,这对以后的工作、生活都能起到非常好的影响。</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重德重教,寄语未来</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学校建校一百二十三周年之际,张学成学长衷心表达了对母校的祝福,他一直对母校和学院的发展十分关心,由衷地肯定了交大立德树人、尊师重教的理念。张学长也表示,学生学得好,师资力量是关键要素,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而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交大拥有的良好师资力量,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学习与发展。他还强调,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首先要重视学生的品行教育,培养学生能够主动地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张学成学长同样寄语新一代的交大学子:学生的主要工作是学习,拓宽自己能力的同时,更要塑造自己,培养优秀的品行。他表示,作为学生,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动手能力,更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主动地去培养自己。张学长还强调,年轻人分辨是非的能力还相对弱一些,遇事要更加冷静、沉着,不要随波逐流。作为一名交大人,要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有理想,有抱负,抓住机遇,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文:刘珠</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采访团队:刘珠 徐德辉 赖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上海交大机动校友办</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思源----忆母校 (节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310 张学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此文刊载于2014年3月30日《SJTU2069校友空间》</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31041班毕业留影(1970.08)</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九六四年,我从江苏省盐城中学毕业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物理系,学制五年半。9月初,我带上被子和舅舅给我的一个40公分长的小箱子离开了家,来到了中国当时的第一大城市上海,一路顺风地到达了交大基础部。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上海交通大学是全国第一流的老牌大学,有“南有交大,北有清华”之称。当时交大本校与基础部都在上海西南市区徐家汇。我大一的班主任接待了我。班主任是一个交大刚毕业的女教师王文珍,非常和善。我们班是31041班,全班共有21人,其中有3个女的。班主任宣布我当班长,薛雅琴为首任团支部书记,而我这个班长一当就是六年。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二年,我们进了交大本部。本部也是一个老式校园,很高的松柏,很粗的梧桐,很厚的草坪,很漂亮的图书馆,很气派的工程楼,没有见过的阶梯教室。 大二以后,我们的班主任是王明武,年龄不大,还没有结婚,待我们也非常和善。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交大有非常大的实习工厂,我们被安排学习一个月。实习太有意思了,有车工、钳工、铣工、刨工、锻工、焊工、铸工、划线工、装配工等。每个工种学一个星期,主要是学习操作方法,每个工种达到能出成品的要求。这次实习对培养我的动手能力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没有人教过我木工,但我后来也能够制作木家具,而且也达到一定的水平,应该说与这次实习有很大的关系。后来到部队,有时需要焊东西的时候,我还可以亲自动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文化大革命中,66年的11月初,我们班里多数同学提出要步行串联到井岗山去,我也表示赞同。决定一起去的共有十一个同学。那时有专供串联用的地图卖,地图特别详细。出发前,我们买了地图计划了路线,确定的路线是上海—杭州—新安江—上饶—南昌—吉水、吉安—井岗山—韶山冲,预计行程约1200公里,能在当年“一二.九”到达目的地。当时红卫兵串联时的吃住是不必发愁的,各地都有接待站,个人带上被子和一般生活用品就可以了。</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化大革命中步行串联路线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在66年11月5日,我们步行串联出发了。第一阶段基本是沿着铁路向杭州进发,开始时我们打着旗,排着队,雄赳赳,气昂昂,有时还唱上两首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流行歌曲,其纪律不亚于后来的部队拉练。前几天每天行军都在八十里以上,两天走下来后,多数人脚都打泡了,晚上洗脚后用针穿一个小孔,插进一根头发第二天还继续前进,终于坚持到达了杭州。到杭州以后,多数人感到腿疼得厉害,决定休息两天。在杭州期间,由于太累了,多数人哪里也没有去,我连西湖也没有去玩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杭州休整两天后,我们又出发了。首先我们见到了杭州六合塔,然后见到了钱江大桥。可惜当时不是观潮季节。以后就沿富春江而上,经桐卢到达新安江水库。一路上江水清澈,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虽然每天行走都在八十里左右,大家并不感到累人。我们领略了“富春江观鱼”的情趣,看到了成片竹林,非常壮观,体会到了人在云海上的欲仙感受。在新安江又休息了两天,上了水坝,看到了新安江水库的全景。晚上我们吃到了水库的大鱼。据说我们吃的鱼有80斤重。太大的鱼吃起来如同吃肉,太肥了,已经没有鱼味了。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下一大站就是上饶。从新安江出来一段风景很美,但进入江西后就差多了,并不比北方的山西好多少。在上饶休息了两天,参观了上饶集中营的遗址。从上饶出发后向南昌进发,到南昌后参观了南昌起义总部的旧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从南昌到吉安的一路风景也是非常漂亮的,基本是沿赣江而上。11月的赣江水也是清澈见底,两岸到处可见长满金色果实的金桔树和柚子树。一路上我们吃了不少金桔和柚子。这一段路赶得比较紧,有时一天能走130里,到很晚了才找到住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从吉安出来后,便开始一步步地爬井岗山,终于到达很有名气的黄洋界。这里的山势雄伟,又高又陡,森林繁茂。看过这里的山和水后,以后再看其他地方的山水兴趣自然会大减。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从黄洋界下去我们便到达了目的地韶山冲。在那里我们参观了毛主席故居。这个时候的小小的山坳里已经涌进了近5万人,全部是在临时搭的大帐篷里打草铺睡觉,吃的馒头都是从吉安运上来的。在韶山最忙的是理发,因为绝大部分人是历程千里步行而来,一个个的头发都长得很长。出发时,我们带了一个理发推子,我的理发水平也还可以,这可派用场了。理发的人排出几十米的长队,男女都有,我5分钟理一个,忙得不亦乐乎。</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参观韶山后,多数人收兵回上海,我们是先坐汽车到吉安,再坐船沿赣江而下到达南昌,然后坐火车回到上海。到上海时已是12月中旬了,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这次步行串联是我一生中最有纪念意义的大事之一,每回味起来,总感到是非常美的事。后来我到部队后也参加过几次野营拉练,并多次游览了一些名山大川,历经多处山与水,但比起那次串联来还是乏味得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69年有两件值得回味的事情。一是三夏装卸劳动,二是奉贤下乡劳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69年夏天,学校组织到上海苏州河装卸区劳动。那时的苏州河污染很严重,水基本是黑的,臭的。苏州河两岸是内河船只卸物资的地方,钢材、粮食、建筑材料都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进入上海,上海的一些产品也从这里运往外地。我们那次劳动时间比较长,有三个月。在那里我们先是搬运面粉,以后装过砖头,运过钢筋,扛过200斤重的大米袋。虽然当时正是酷署,天气很热,工作很累,也没有多少补助,但大家干得很买力,很有兴趣。那时人的动力不是靠金钱,确实靠的是一种精神。</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69年的秋天,学校安排我们到上海东南靠海边的郊区奉贤县劳动。我们一个班在一个生产队,都住在农民家里,自己开火做饭。开始时是割稻子,后来是整地,种其它的东西。在奉贤,我学会了用船。学用篙子撑船比较容易,但此地的河泥比较深,很容易掉进河里。我也掉进过河里一次。船走了,篙子拉不出来,将人拖下水了。学用撸就不容易了。那么长、那么重的撸,就放在船尾的一个钉子上,加上水的力量,很难把握,但学一段时间后也会用了。学会用船后,我们经常用船到6里以外的镇上去买米、买菜。在江南水乡玩船,很有一番风味,比在公园划船有情趣得多。 那年秋天,我们还参加了15天的挑河工程。河道很深,又湿又重的一担泥要爬将近30米才能到达堤上,累得两腿只打哆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70年初夏,学校开始毕业分配了。我们属于64届,分配已经推迟了一年,所以与65届同时分配。学校已几年不上课了,学生在学校无事,多数人对文化大革命已厌倦了,都希望尽早离开学校。这两届学生虽然没有学专业,但学的基础比较好,特别是我们这一届。当时工厂、学校、部队都感到缺人,还是很欢迎我们的。我们大学的同班同学相处得都很和睦。学习之余常在一起打乒乓球、打排球、踢足球、玩单、双杠、摔跤、下围棋。毕业离开交大,离别时同学们都依依不舍。开个班会,叙谈叙谈,然后拍张集体照就分手了。从进校起,我当了六年班长,这是我主持的最后一次班会。那次会上,我哭了,哭得使会议中断了好几分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14年1月22日)</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交大校庆123周年暨交大毕业50周年来临之际,张学成同学为台湾著名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填新词,回忆50年前难忘的交大校园生活。此曲在同学聚会时进行播放。</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阳光交大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朝霞普照交大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微风拂草苑</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时有黄莺枝上唤</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学子晨练遍校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坐在图书馆的石阶上,一遍遍回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眼前的大路上,当年的脚印数行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还有老师的足迹,带我们走进课堂</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年复一年,年复一年,我们茁壮成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个脚印是一方知识,伴随许多情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直到六年之后,我们走向四面八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交大院,交大园,美丽的交大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有我许多的年轻梦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梧桐,草坪,教室,大操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还有数位老师长</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按:诗文背景图是张学成同学三十多年前的一幅油画,因与交大梧桐有的像,故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作者 31041班张学成 2019年3月</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杨镜明编辑整理2024.04</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