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昭君(约公元前52年~约公元前15年),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昭君出生于长江三峡中的一个地方,名叫秭归,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在汉元帝建昭元年,朝廷征集天下美女进入后进,王昭君便被选中入宫。然而,尽管她在宫中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实际上她只是笼中的一只鸟,池塘中的一条鱼。皇帝的后宫佳丽有数千人,按照规定,王昭君不知道何时才能见到皇帝,即使有机会见到,也未必能得到宠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一件外交事件改变了王昭君的命运。汉朝时的最大敌人是北边的匈奴。汉宣帝时期,匈奴发生内乱,五个单于分立,相互攻打不休。其中一个叫呼韩邪单于,被其他单于打败,逃到汉朝来,汉宣帝亲自接见了他。呼韩邪单于是第一个到中原来的单于,汉宣帝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一住就是一个多月。当他回国的时候,汉宣帝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人护送他到漠南。这个时候,匈奴正缺粮食,汉宣帝送去了三万四千石粮食。呼韩邪单于非常感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汉宣帝死后,他的儿子刘姡即位,也就是召王昭君入宫的汉元帝。这时的匈奴国跟汉朝的关系已经很好了。公元前33年,匈奴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这次他提出了和亲的要求。“和亲”的建议原本是汉高祖时娄敬德提出的,当时的形势是匈奴强汉弱,吕后只有一女,不忍心将她远嫁番邦,因此和亲一直都是挑一个宗室的女儿假做公主嫁出去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过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一个宫女给他。原因可能是汉元帝时已经汉强匈奴弱,没必要一定挑皇亲国戚的女儿,皇亲国戚的女儿们毕竟不多,宫女则多的是;再者,匈奴单于此时就在长安,让宗亲的女儿冒充公主,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可能瞒得过他。所以汉元帝派人到后宫传话,宫女们在皇宫犹如鸟儿在樊笼,都争着想出去,但一听是去荒漠遥远的匈奴,一个个起劲的劲头,顿时就没了,不甘心做白头宫女的王昭君毅然请命,自愿去匈奴。传说中这里还发生了许多故事,比如画师毛延寿的事情等,但大多数都是后人加上去的,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件和亲事件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昭君出塞”是汉匈交往上的大事,《汉书·匈奴传》和《后汉书·南匈奴传》都记载了这件事,尤以《后汉书》中的记载绘声绘色:“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以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斐回,竦动左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帝见大惊,意欲留之,然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文中昭君自动求行和元帝为昭君的美丽所动“意欲留之”等故事性情节非常传神,昭君之美跃然纸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昭君出生在著名的长江三峡中,一个叫秭归的地方,这里江水湍急,日夜咆哮,两岸悬崖峭壁,怪石嶙峋,战国时,这里曾出过一位著名人物,那就是屈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昭君出生时,正值汉朝的辉煌盛世,百姓丰衣足食,但秭归这里比较荒僻,王昭君的父亲,带着两子一女,和妻子一道,种些杂粮维持生计,仍然过着勉强温饱的艰苦生活。有时还要替溯江而上的船只拉纤贴补家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活虽然清苦,但全家和乐,与世无争,更重要的是能够始终保持先人的传统,没有忘记她们也曾是受人尊敬的诗礼门第。王昭君有一个哥哥叫王新,还有一个弟弟叫王飒,出力干活的活儿轮不到她,她除了跟着母亲娴习女红之外,更在父亲的督促下读书习字,虽然生长在穷乡僻壤,去饶有大家闺秀的风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汉元帝建昭元年,下诏征集天下美女补充后宫,王昭君年当二八,仿如空谷幽兰,自然被选入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全国各地挑选入宫的美女数以千计,皇帝无法一一见面,首先由画工毛延寿各画肖像一幅呈奉御览。出身富贵人家,或京城有亲友支持的,莫不运用各种管道贿赂画工毛延寿,惟独王昭君家境寒愫,更自恃美冠群芳,既无力贿赂,也不屑于欺瞒天子,使得毛延寿心中十分不是滋味,不但把她画得十分平庸,而且更在面颊上点了一颗硕大的丧夫落泪痣,(此事无正史考,但极有可能是杜撰。有诗云“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王安石《明妃曲》)。等到汉元帝看到王昭君的画像时,嫌恶之余,更以为她是个不实在的女人,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因此,五年过去了,王昭君仍是一个待诏的宫女身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年的时间不算短,比现在读一个大学本科的时间还要长一点。王昭君除了担负一些宫中的轻便工作之外,有太多的余暇来读书写字,唱歌跳舞,研习音律与绘画,不断充实自己,磨练自己。然而午夜梦回,不免倍感凄清与孤寂,花样的年华,一寸一寸地消逝,不知究竟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又如何上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又是落叶迷径,秋虫哀鸣的深秋季节,冷雨敲窗,孤灯寒衾最易惹人遐思。想起西陵峡中的江水,更想起一家五日欢乐团聚的时光,愁思如麻。信手拿过琵琶,边弹边哼,唱不尽的是乡愁:注:为更精彩纪实,转下一章阅读,望大家谅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注:接上一章第二段阅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更天,最伤心,爹娘爱我如珍宝,在家和乐世难寻;如今样样有,珍珠绮罗新,羊羔美酒享不尽,忆起家园泪满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更里,细思量,忍拋亲思三千里,爹娘年迈靠何人?宫中无音讯,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进京见朝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更里,夜半天。黄昏月夜苦忧煎,帐底孤单不成眠;相思情无已,薄命断姻缘,春夏秋冬人虚度,痴心一片亦堪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更里,苦难当,凄凄惨惨泪汪汪,妾身命苦人断肠;可恨毛延寿,画笔欺君王,未蒙召幸作凤凰,冷落宫中受凄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更里,梦难成,深宫内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虚抛掷,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亲,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就是有名的《五更哀怨曲》。满腔幽怨,无限感伤,混合着浓重的乡愁与一丝丝的憧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昭君无声无息地打发着漫漫的长夜和日复一日的白昼,意志消沉,“自叹人生皆有定”。然而,事实上命运总是在“有定”中包含着“无定”,汉元帝竟宁元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前来汉朝朝觐,王昭君的命运无意间起了突破性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原正是春暖花开的三月,塞外犹是寒风凛冽的季节,真个是“马后桃花马前雪,教人如何不回头”。王昭君终于在漫漫长路中病倒了,只得暂时停止前进,养病期间,她想起了父母兄弟,也想到了曾和她缠绵三天三夜的大汉皇帝,于是挑灯披衣,濡泪和墨,向汉元帝写信:臣妾有幸得备禁脔,谓身依日月,死有余芳,而失意丹青,远适异域。诚得捐躯报主,何敢自怜?惟惜国家黜陟,移于贱工,南望汉阙,徒增怆绝耳。有父母有兄弟,惟陛下少怜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昭君在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匈奴大队骑士、毡车、胡姬前来迎迓,抵达王庭之日,但见平沙雁落,黄尘滚滚,牛羊遍地,无边青草。一座座帐篷中,张灯结彩,欢腾达旦,呼韩邪单于封她为宁胡阏氏(亦即安宁胡地的皇后),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阙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呼韩邪单于对她百般迁就,以博取她的欢心。然而胡笳悲鸣,骏马奔驰,饮腥食膻,异邦风月,使王昭君总是对故国充满思念之情。所谓:汉使回朝频寄语,黄金何日赎娥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昭君出塞以后,汉元帝依照她的意思,把她的父母兄弟一起接到了长安,赐宅赐田,妥善安置。而呼韩邪单于自得汉廷绝色美女之后,心中大为高兴,整天置酒作乐,并遣使致送大批玉器,珠宝及骏马,以报答汉天子的特别恩遇,甚至上书愿保境安民,请罢边卒,以休天子之民。汉宣帝在看了郎中侯应上奏的“十不可”之后,谢绝了他的这一好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在王昭君抵达匈奴王庭三个月后,汉元帝在思念与懊恼的前提下,恹恹病榻,拖到初夏时节,竟在榴花耀眼中崩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年,即汉成帝建始元年,王昭君为呼韩邪单于生下一子,取名伊督智牙师,封为右日逐王,又过了一年,老迈的呼韩邪单于去世,这年王昭君二十四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阏氏的长子雕陶莫皋继承了单于的职位,依照匈奴的礼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轻的单于对王昭君更加怜爱,夫妻生活十分恩爱甜蜜,接连生下两个女儿,长女叫云,次女叫当,后来分别嫁给了匈奴贵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雕陶莫皋与王昭君过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这时是汉成帝鸿嘉元年,王昭君已经三十五岁,正是绚烂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绊系,好整以暇地参予匈奴的政治活动,对于匈奴与汉廷的友好关系,着实产生了不少沟通与调和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与妹妹见面,王昭君的两个女儿也曾到长安还入宫侍候过太皇太后,这位太皇太后就是汉元帝的王后,她有个著名的侄子叫王莽,先谦躬下士博取虚名,后玩了一套所谓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可惜匈奴单于认为“不是刘氏子孙,何以可为中原皇帝?”于是边疆迭起,祸乱无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眼看自己创造的和平岁月毁于一旦,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绝望中去逝。去逝后,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南岸。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匈奴与汉朝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五十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汉胡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昭君出塞后,同时将汉文化带入了匈奴,促进了汉文化和匈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据史书记载,昭君在匈奴期间,将自己的语言、文字、礼仪等文化传授给了匈奴人,也间接接纳了匈奴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这种文化的交融对双方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昭君出塞后,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得到了缓和,边境地区的贸易活动也因此变得频繁起来。她给匈奴民族带来了汉文化和技术,如农业技术和手工艺术等,对匈奴的经济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汉朝与匈奴的关系进入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昭君不仅传播了汉文化,也接纳了匈奴的文化,促进了两种文化的交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