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岁上海路

张平绥

<p class="ql-block">  大连上海路始建于1899年,改建于1906年。上海路是中山广场周围十条放射道路之一。它南接中山广场,北至北海街,全长1.4公里。</p> <p class="ql-block">  本相册主要展示上海路南段(胜利桥至中山广场段)。</p> <p class="ql-block">上海路南接中山广场</p> <p class="ql-block">褐色七层楼是大连饭店</p> <p class="ql-block">北联胜利桥</p> <p class="ql-block">  1898年俄国强租大连。达里尼市长萨哈罗夫为感谢财政大臣维特知遇之恩,特地将1899年建成,横贯中心广场的南北大街(上海路)命名维特大街。</p> <p class="ql-block">  日本侵占大连后,以日本陆军元帅大山岩的姓氏,将大街的北部改叫大山通。</p> <p class="ql-block">  胜利桥将该路分南北两段,南段称大山通,北段称北大山通。</p> <p class="ql-block">  日本人宣称脱亚入欧,处处模仿欧美,沿路皆是样式各异的洋楼。</p> <p class="ql-block">  当年大山通两旁商会、洋行、邮局、药房、客栈等鳞次栉比。</p> <p class="ql-block">1981年的上海路</p> <p class="ql-block">  位于上海路南端的“交通银行大连分行”旧址,建于1930年,是中国第一代建筑设计师庄俊设计。</p> <p class="ql-block">  该楼建筑面积1285平方米,占地面积28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四层,地下一层。</p> <p class="ql-block">  1952年﹣1995年该建筑为大连工商业联合会办公楼,后为大连银行上海路支行使用。该旧址对大连建筑史研究具有一定价值。已公布为大连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该楼列为大连市重点保护建筑</p> <p class="ql-block">该楼设计师庒俊简介</p> <p class="ql-block">  位于上海路的大连饭店始建于1928年10月,1930年10月竣工。</p> <p class="ql-block">  初建时的大连饭店叫“辽东旅社”,是大连的最高建筑。该楼地下一层,地上七层,总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拥有客房96间,并配套有美发室、美容院、餐厅等设施。此外在修建中还设计了百货卖场,因此新建筑也成为辽东旅社和辽东百货店的结合体。</p> <p class="ql-block">  1947年,东北率先解放,辽东旅社随即更名为“关东饭店”,1949年正式更名为“大连饭店”。 </p> <p class="ql-block">  大连饭店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最大的盛事是迎接由香港来连并转往北京的大批民主人士。</p> <p class="ql-block">  建国后大连饭店曾多次承办许多重要会议和接待工作。周恩来、宋庆龄等多位国家领导人先后到此视察指导,肖劲光大将也曾在此下榻。</p> <p class="ql-block">  2018年大连饭店封闭翻修四个半月后,又成为上海路地标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  2018年大连新闻报道:“万代国际贸易(大连)有限公司”花上亿元买下这栋百年建筑。此外还斥资1500万元将“大连饭店”的商号收入囊中。</p> <p class="ql-block">但不知为啥大连饭店至今未能重新开业?</p> <p class="ql-block">当年大连饭店屹立在上海路</p> <p class="ql-block">大连饭店旧貌</p> <p class="ql-block">大连饭店餐厅</p> <p class="ql-block">  位于胜利桥南侧的邮电大楼建于1929年,1930年竣工。</p> <p class="ql-block">  早在1906年到1918年,日本殖民当局先后开通大连到朝鲜、日本神户、烟台,上海、青岛、及天津等地水上邮路。由于业务量增加,1929年在这里建起一所混合钢梁大屋顶结构的新舍。</p> <p class="ql-block">  大楼耗资246.5万日元,由关东厅土木课的臼井健三设计,地上四层,总建筑面积9194平米,属于西洋古典手法的和风建筑。</p> <p class="ql-block">  大楼外墙用当时流行的黄褐色面砖贴面,平整光滑。立面基本没有过多装饰,只是在屋顶下方和入口处采用日本传统建筑图案进行了装饰。</p> <p class="ql-block">  大楼最初称为大连邮便局,1932年9月1日改称大连中央邮电局。1945年8月,该大楼被苏军军事管制。1946年3月,大连市政府接管该大楼。曾长期作为大连市邮政局办公楼和营业厅。</p> <p class="ql-block">  该旧址在2002年成为大连市第一批重点保护建筑,2003年公布为大连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大连市重点保护建筑</p><p class="ql-block">胜利桥邮政局</p><p class="ql-block"> 该建筑建于1929年,日本侵占时期为大连邮便局新局舍。西洋古典手法和风近代建筑。被列为大连市第一批重点保护建筑物。</p><p class="ql-block">大连市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2002年1月</p> <p class="ql-block">现在大楼底层邮局营业厅已关闭</p> <p class="ql-block">大楼背立面</p> <p class="ql-block">邮电大楼老照片,从胜利桥看大楼。</p> <p class="ql-block">从上海路北望大楼</p> <p class="ql-block">大楼侧墙</p> <p class="ql-block">大门</p> <p class="ql-block">  该建筑结构之坚固,设施之完善,特别是营业大厅和邮件处理大厅,即使到了现在也不逊色。</p> <p class="ql-block">  顺便介绍位于上海路东侧民生街59号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天福茶楼旧址(宏济大舞台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  该楼建于1908年,建筑面积2650平方米,占地面积883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日本统治时期为天福茶楼,又名天福大戏院,1911年8月改名保善茶园,后又改称永善茶园,1934年改建定名为宏济大舞台。</p> <p class="ql-block">  1945年以后,这里由大连市政府接管。1949年改为公安俱乐部,1952年改为旅大评剧院,1963年改为人民剧场。2010年重修后恢复原名为宏济大舞台。</p> <p class="ql-block">宏济大舞台侧立面</p> <p class="ql-block">宏济大舞台老照片</p><p class="ql-block"> 当时戏院多是中国式的亭榭楼阁,它却是三层钢混结构,前楼有一圆形穹顶、欧洲中世纪古典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大木子、小紫云等河北梆子、京剧艺人,曾在此演出《黃鹤楼》等著名剧目。1925年2月,欧阳予倩曾在此演出《人面桃花》等剧目。</p> <p class="ql-block">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原宏济大舞台旧址</p><p class="ql-block">2003年9月29日公布</p><p class="ql-block">大连市人民政府立</p> <p class="ql-block">大连市重点保护建筑</p><p class="ql-block">宏济大舞台旧址</p><p class="ql-block"> 该建筑建于1934年,日本侵占时期为宏济大舞台。其前期为永善茶园,始建于1911年。1925年,大连人民组织沪案后援会,在此开会声援上海工人反帝大罢工。被列为大连市第一批重点保护建筑物。</p><p class="ql-block">大连市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2002年1月</p> <p class="ql-block">宏济大舞台门厅</p> <p class="ql-block">每周六都有京剧演出,抽空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  上海路见证大连市百多年发展史;见证大连人由亡国奴变为国家主人;今后还将见证中国成为世界强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