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戳印铭文绿釉尊浅析

郑州三多堂路教瘦

<p class="ql-block"> 我收藏的这例北朝戳印铭文绿釉尊,通高10.1厘米,口径8.2厘米,足径5.8厘米,最大腹径10.2厘米。整器内施满釉,外施半釉,绿釉翠绿欲滴,釉面上的七彩蛤蜊光随处可见,平底无釉,露胎处胎色呈土黄色。</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口径大于足径尺寸上可以看出,这例北朝戳印铭文绿釉器是尊,而不是档次偏低的罐:口大于足者为尊!</p> <p class="ql-block"> 这例北朝戳印铭文绿釉尊圆唇口,短颈,折肩,折肩及器体上部有一竖条形押印,隐约只可辨识最下的字为“公”字,其上约两字尚未辨认出来,有待进一步释读。按照已知的陶瓷发展史公识,这样的押印铭文一般有两种功能:一是某人订烧,留下自己的“记号”,这一点与青铜器、同时期陶器上的铭文相当;二是窑口为了让人们记住自己的“字号”,便于理性消费所作广告,即谁家窑口所造。而我收藏的这个绿釉尊,应为前者:属于订烧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件北朝戳印铭文绿釉尊从口沿的垫支痕上看,属于“对口支烧”,在器口几乎等距处放三处泥条,另一器与其口对口摞烧,烧好敲除去垫条为成品。</p><p class="ql-block"> 对口烧可以极大的提高装烧量,降低成本,尤其是对口烧形成的釉流、滴垂至下边的器体上——造成的“窑变”之美,成了独树一帜的、有个性的釉面装饰艺术,令人叹为观止、爱不释手。</p> <p class="ql-block">  此件北朝戳印铭文绿釉尊器型规整、端庄,个头不大,在器体上归为“一把抓”,即成人一手可轻松、随意的抓取。从内施满釉上看,应为南北朝时期的达官显贵人家的实用器。</p><p class="ql-block"> 秞面已返铅,即人们所说的锡光、银彩。这是鉴别新老绿釉器的一个关键点。不过,近年来市场上随着此类器物的减少,价格的上涨,已有人特意仿制这类返铅,但人为涂抹的铅皮子一般没有过度及深浅变化,多呈一片或一坨,非常死板,稍微一细观察,即可看出破绽来。</p><p class="ql-block"> 另外,侧光看,器表釉面上有一层温润的蛤蜊光——似干透的贝壳内面所发出的五彩斑斓的光,这也是鉴别新老的一个点,不过,仿制者亦可仿!但仿制品上的蛤蜊光多不自然、僵硬呆滞——人工涂抹与自然“生成”的现象有明显区别,只有多看真品,多揣摩,就会辨别出真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