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来到我老伴的家乡,位于长江北岸的靖江白家埭。我岳父是一名抗战老战士,曾亲历著名的黄桥战役。他在世时经常讲起陈毅、粟裕和黄桥战役的故事,对他亲历过的事情历历在目,如数家珍。我也看过“东进序曲”、“黄桥决战”等相关题材的电影文学作品,耳闻目染,对这段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今天第一次来到父辈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倍感亲切。</p><p class="ql-block"> “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建在黄桥古镇,老馆除了全面介绍黄桥战役全过程及重要的战略意义外,还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如陈毅旧居,通如靖泰行政委员会旧址等,这些历史建筑还原了黄桥古镇的风貌,形成了具有江北特色的古城镇。新馆迁移到2公里外的新址,展区面积扩大了,展示内容更集中、丰富,观展的硬件条件更加完备。</p><p class="ql-block"> 参观“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于1938年在安徽岩寺集结,组建了新四军。新四军组成后的生存条件远不如八路军,国民党政府只给新四军划出长江边很小的活动区域。认为南方八省是国民党的地盘,红军不能染指。而新四军东进北上抗日,又以越界为名遭到国民党阻扰,摩擦不断。国民党欲将新四军聚而歼之的意图十分明显。中共中央识破敌人的意图后做出新四军东进北上,建立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决策。陈毅、粟裕率领新四军进驻苏北,建立抗日根据地,黄桥镇是我军驻守重镇。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苏鲁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集中3万重兵围攻黄桥,妄图全歼新四军。而新四军在黄桥的总兵力只有7000人,实际战斗部队人数5000余人,实力相差悬殊。在粟裕的指挥下,新四军留下少量部队坚守黄桥,大部队到外围狠狠打击韩德勤的国民党军,歼敌1.1万,大获全胜。这一仗,打出了新四军的威风,打痛了国民党顽固势力,巩固和扩大了苏北抗日根据地,壮大了新四军的力量,也显示了粟裕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黄桥战役是新四军取得的一次伟大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 靖江是解放战争渡江战役的集结地和东线夺岛战役的发起地。渡江战役东线面对的是被国民党称作“固若金汤”的江阴要塞。在靖江渡江战役东线第一帆原址建立了“渡江战役东线第一帆纪念园”,纪念园由表现渡江东线战役的雕塑群和纪念馆两部分组成。纪念园中记录着在这里发生的军民团结,英勇奋斗,千帆齐发的史诗篇章,渡江战役的胜利即是解放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取得的,也是广大民众竭尽所能,全力支前,船工们一浆一浆划出来的。在纪念园中,我看到了当时只有37万人口的靖江县城,克服了重重困难,倾尽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短时间内就募集了足够的船只和船工,以及渡江所需的物资,充分保障了后勤补给,赢得了渡江胜利。正是: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p><p class="ql-block"> 千帆广场气势恢宏,彰显出我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威武雄壮气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