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虽从教多年,整合一节课仍有"死去活来"的煎熬之感。消灭生字已然做到。真正读书读出编作者的意图,读出句句段段之间的逻辑,自己先理清头续,然后再说明白讲清楚还是需要一番功夫的。下面就以"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为例分享一下我这掰开揉碎又团起来的煎熬过程。渴望与我心有戚戚焉者!</p><p class="ql-block"> 对新事物的接受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个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的。我对"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这个问题的认识也经历了这样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先是通过课文的一读,认为:独立战争后才有美国文化,"独立战争直接推动了美利坚民族和美利坚文化的形成"这句话就是最有力的证据。而第一段讲的是北美殖民地的文化。</p><p class="ql-block"> 后结合导学案基础知识梳理,又读又画,发现第一段里已经提到"美国文化"的字眼,即"各种文化相互融合与混合,形成了美国文化的多元特征",接下来就说多元特征的表现:居民、语言、文化的多源性、多样性;那么这句之前就是美国文化多元特征形成的背景了。</p><p class="ql-block"> 而"美式英语、饮食文化、艺术生活也融入了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因素"、"地方自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和创新精神,也成为北美殖民地文化的一部分"这些话先是认为它们是多元性的表现,再后来通过抄书通过与同事探讨通过又一次阅读课件,又觉得这些内容既可以是多元性的表现,又可以是一体性的表现,它是新的它,是北美文化不能分割的一部分。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它就服从服务于你那个侧重点。</p><p class="ql-block"> 还有,"到独立战争前,'美利坚人'已经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称",以及后边一段第一句话提到的"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应该是美国文化一体性的体现,用"虽然"一词把"同时,白人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和文化优越感根深蒂固"带进知识体系,强调美国文化的一体性。</p><p class="ql-block"> 又经过抄书、讲授实践,自以为认识又有了提高:第一段告诉了我们美国文化的多元性和一体性,第二段告诉了我们美国文化的创新性和局限性。用这"多元一体、创新局限"八个字足以掌握美国文化的特征了。</p><p class="ql-block"> 以此类推"独立战争后的拉美文化",可以用这几个字概括:"混血、多元、创新、局限"。因为一次讲授又有了困惑,即"为什么他强调'在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中除法属殖民地海地的独立是由黑人领导之外,西属殖民地的土生白人成为革命的主要领导者"?"现在想来,土生白人就是混血社会的产物,是新拉美文化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两个班里授课,第一个班没有讲完子目一,第二个班差的更多一点。顺着课本思路一路下行,自己又写板书又让学生记笔记可能耽搁了不少时间。因为有始无终的一节,孩子们还没有形成总体的认知。自习上还要接着说。又自以为是的认为,你不讲可能他达不到那个高度。</p><p class="ql-block"> 那天去给闫老师代课,又一次和崔老师交流我的安排:让同学们一读课本看看是否形成学习聚焦"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多元性"的认知,然后把这个学习聚焦当成论题或者结论让同学们结合本子目知识来感悟、论证。(崔老师也又一次感慨:这好几段内容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一句呀!)再利用思考点"你认为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与拉丁美洲文化的多样性有哪些异同?"列表格处理这个问题,要求孩子们记下表头上的比较项,表格完成之时,也是答案浮出水面之时。再问该问题,孩子们就都知道了。然后讨论美洲文化的特点;美国拉美政治文化不同的原因。(优化第105页,素能认知:美洲文化的特点;优化第103页美国和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不同及主要原因。)这一次完成了计划完成的课堂教学任务,找到了"自我感觉良好"的感觉。虽然有些孩子睡得昏天黑地即使醒着的孩子相互讨论独立思考得出认识和结论的理想状态还没有出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总之还是感慨良多:备一节课,不要说好课,仅说让自己满意的课,确实也需要多琢磨多讨论。先充分自备搞清楚;借鉴他山之石、研读他山之玉,发现问题了,再去带着问题去讨论研究,再形成共同的认识,形成共同的课件,共同的导学案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读导学案、读课件、读课本也都是在读书。故作此读书笔记一则。因为这节课的思虑让我感受颇深,实际上是千磨万击回到编写者的意图上去,但是这个过程却是一个艰难又幸福的生成过程。莫笑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