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特殊的屯田组织形式:弓箭手------中国屯垦戍边史话(127)

凝固的火焰

<p class="ql-block">  弓箭手又称弓箭社,是北宋时期一种特殊的屯田组织,主要分布在河北和陕西边境,是防御北方辽国和西北西夏国侵扰的重要军事力量,类似于今天的民兵组织。</p><p class="ql-block"> 弓箭手组织由朝廷从边境地区百姓中按户抽调人丁组成,承担本地区巡逻、遇警击鼓聚众,防御敌人侵略的职责。弓箭手分汉弓箭手和蕃弓箭手,汉弓箭手是指招募的汉民弓箭手,蕃弓箭手是指招募的少数民族弓箭手。一旦招募为弓箭手的人,汉弓箭手要在手臂上刺“弓箭手指挥”字样,蕃弓箭手在左耳前刺“蕃兵”字样。招募参加弓箭手的人员,国家分配给专门的耕地,类似身份田,只有履行弓箭手职责的人才享有分配耕地的所有权,收获归己,国家不再承担弓箭手的日常开销。</p><p class="ql-block"> 对弓箭手逃跑不履行职责的惩罚很严格,逃跑一个月以上不回来的,将永不录入户籍姓名,并收回分配给的耕地,然后把收回的耕地重新分配给新招募的弓箭手。如果亲属中有人愿代替逃跑的人当弓箭手的,就不收回配给的耕地。</p><p class="ql-block"> 弓箭手屯田戍边,自己生产粮食,极大地节省朝廷人力、军费开支。对弓箭手这个半军事组织,朝廷不发军饷,不提供军粮,不提供军械装备,一切都是弓箭手自备,比起正规边防军队开销小,所以北宋朝廷也乐于招募弓箭手以取代正规军戍边。</p><p class="ql-block"> 由于弓箭手一般都分布在陕西、河北边疆地区,他们都是边疆地区本地人,熟悉本地气候地形,道路环境,风俗习惯,人情心理,适应性强,对辽国、西夏军队作战有富丰经验,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家乡土生土长的农民,又守卫着分配给个人赖以生存的耕地,有履行保家卫国的内在动力。弓箭手的主要作用在于防守家园,没有外调野战职能。</p><p class="ql-block"> 在宋神宗时期,为防备辽国、西夏国进攻,在河北、陕西边境开办的屯田,主要是招募成立弓箭手组织进行屯田。 关于弓箭手这种特殊的屯田组织形式,《宋史.食货志》中有较详细的记载。</p><p class="ql-block">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宋神宗下诏命令陕西西部秦凤路的提点和刑狱官郑民宪兴办屯田,并让大臣们分析商议此事。枢密使吴充认为采用招募弓箭手的屯田方式有六大好处,他上奏说:“现在的屯田确实不容易实行。古时候屯田一个人种地百亩,还负担耕种十亩公田。现在我们也可以用招募弓箭手的办法,仿效古代助田的办法。熙河路(宁夏中卫以西甘肃黄河段)四周有土地15000顷,拿出十分之一做为公田,按中等收获算,每亩每年收粮一石,公田就可以收获粮食15万担。这样让边境的弓箭手种公田,政府不用承担修建屯田住房、买耕牛、买农具、给屯田官兵发放工资等各种费用,只借用民间很多弓箭手的劳力,也不用让广大百姓承担耕种公田的劳役。即使遇上严重的灾荒,耕地没收成,政府也没有损失。这样既可以节省长途转运军粮的费用,又可以控制平抑粮价,这样做共有六大好处。”</p><p class="ql-block"> 提点、刑狱官郑民宪也承认招募弓箭手屯田办法的好处,他通过分析过去襄州屯田失败的经验教训,面对前期筹办困难,建议在熙河地区的屯田稍微推迟一下,等准备好了就开办弓箭手屯田。</p><p class="ql-block"> 郑民宪上奏说:“以往传统举办屯田都设置专门的屯田管理机构,军屯靠士兵耕种,民屯靠百姓耕种,二者本来就有区别。但是像襄州(湖北襄阳)开办的民屯,既招农夫耕种,又调动附近各州的军队士兵耕种,这名义上举办的是民屯,但不仅仅只招募百姓耕种(还有士兵参与耕种)。边境地区的民屯,耕种的人也不局限于士兵或者百姓,对他们都提供费用开支,所以开办军屯,也不仅仅只派士兵耕种(还有百姓参与耕种)。至于招募弓箭手屯田,在分配给弓箭手耕种的土地之外,还有未开垦的土地,又去招募老百耕种,这样就造成在同一地区,军队屯田和老百姓种地交错参杂,没有差别了。招募弓箭手屯田和招募老百姓耕种,两者前后施行时间不统一,就会造成混乱,有的侵占民田,有的借用农民代耕种,有的州县都来抢耕牛,有的军队和老百姓混在一起耕种,有的州的地方军队不熟悉农耕,不服水土,增加很多麻烦。以至于造成屯田每年的收入,还抵不上支出费用,就只好撤销。</p><p class="ql-block"> 只有弓箭手屯田办法,采用的是古代助田办法,是有利于屯田长期稳定发展的。一个人分配耕种一百亩田,另外承担耕种十亩公田的义务。让弓箭手们自备种子、粮食,自己出劳力,自己承担各种生产费用,每年每亩平均收获粮食一石,遇到水灾、旱灾,按照减收三分之产量计算。官府不用增加财政支出费用,老百姓也有耕种的收益,这样办屯田效果是非常好的,如果可以就去实行。但一开始弓箭手招募来后,有的还不安心耕种,前期的口粮也无处解决,同时又责令他们无偿耕种公田,我担心人心不安,容易动摇弓箭手屯田的信心,特此请求在陕西推迟实行弓箭手屯田。”</p><p class="ql-block"> 经过讨论,最终还是在熙河路(宁夏中卫以西黄河甘肃段)开办了弓箭手屯田。当时这些大臣的奏议,基本描述了弓箭手这个屯田组织的性质特点,很类似于当今农村的民兵组织。他们是种地的兵,又是拿武器的民,没有军费但承担军事任务,卫国就是保家,保家就是卫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宋会要辑稿.兵四》</p><p class="ql-block"> 真宗景德二年五月,知镇戎军曹玮言:「有边民应募为弓箭手者,欲给以境内闲田。每边防警急,皆愿为前锋,而官无资粮、戎械之费。请永蠲其田赋,使得安居。」从之。</p><p class="ql-block">十一月,泾原路钤辖兼知镇戎军王仲宝言:「准宣,镇戎军弓箭手,自今抛下地土,逃走避罪,三五日首身者,依格法区分,却给旧地土;逃走一月以上,地土已别招人种莳,即永不得收录姓名。近准宣令,所招弓箭手,并于手背上刺『弓箭手指挥』字号。欲乞自今如有未刺手背弓箭手逃走,一月内首身从获者决讫,亦刺字号收管差使;一月以上,止依旧例,永不收录姓名,将地土别招人请射。其已刺手背,正身逃走,权令本家少壮儿孙弟侄承替应役。如无得力人丁及全家逃走者,限三月内首身,决杖十三,捉获决杖十五,依旧收管差使。限外不首身,本家却令儿孙弟侄情愿投代,本指挥人员保明,押领赴官呈验得中,依例刺手背收管,却给元旧地土耕种。如限外不首及捉获,又无人代名者,即将地土纳官别招人。如元逃弓箭手却来首身者,决杖十七,捉获决二十。其地土如本家已有人承替,及别招到人请射,其逃人少壮有武勇者,亦乞却勒依旧别给空地土耕种。如刺手背人员、弓箭手年老病患,令儿孙弟侄承替,及逃走首身、捉到,其中亦有年老软弱病患者,当官呈验,委的不任征役,即乞给与公凭,放令逐便。或刺手背人往别州军界逃避,及出取却字号,验认有瘢痕,随身别无公凭,捉送所属州军勘断施行。」从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枢密使吴充上疏曰:"今之屯田,诚未易行。古者一夫百亩,又受田十亩为公田,莫若因弓箭手仿古助田法行之。熙河四州田无虑万五千顷,十分取一以为公田,大约中岁亩一石,则公田所得十五万石。官无屯营牛具廪给之费,借用众力而民不劳,大荒不收而官无所损,省转输,平籴价,如是者其便有六。"而提点刑狱郑民宪言:"祖宗时屯、营田皆置务,屯田以兵,营田以民,固有异制。然襄州营田既调夫矣,又取邻州之兵,是营田不独以民也;边州营屯,不限兵民,皆取给用,是屯田不独以兵也;至于招弓箭手不尽之地,复以募民,则兵民参错,固无异也。而前后施行,或侵占民田,或差借耨夫,或诸郡括牛,或兵民杂耕,或诸州厢军不习耕种、不能水土,颇致烦扰。至于岁之所入,不偿其费,遂又报罢。惟因弓箭手为助田法,一夫受田百亩,别以十亩为公田,俾之自备种粮功力,岁亩收一石,水旱三分除一,官无廪给之费,民有耕凿之利,若可以为便。然弓箭手之招至,未安其业,而种粮无所仰给,又责其借力于公田,虑人心易摇,乞候稍稔推行。"</p><p class="ql-block"> 九年,诏:"熙河弓箭手耕种不及之田,经略安抚司点厢军佃之,官置牛具农器,人一顷,岁终参较弓箭手、厢军所种优劣为赏罚。弓箭手逃地并营田召佃租课,许就近于本城砦输纳,仍免折变、支移。"</p><p class="ql-block">《宋史.志一百四三.兵四》</p><p class="ql-block"> 庆历中,诸路总三万二千四百七十四人,为指挥一百九十二。是时,河东都转运使欧阳修言:"代州、岢岚、宁化、火山军被边地几二三万顷,请募人垦种,充弓箭手。"诏宣抚使范仲淹议,以为便。遂以岢岚军北草城川禁地募人拒敌界十里外占耕,得二千余户,岁输租数万斛,自备弓马,涅手背为弓箭手。既以并州明镐沮议而止。</p><p class="ql-block">  至和二年,韩琦奏订镐议非是,曰:"昔潘美患契丹数入寇,遂驱旁边耕民内徙,苟免一时失备之咎。其后契丹讲和,因循不复许人复业,遂名禁地,岁久为戎人侵耕,渐失疆界。今代州、宁化军有禁地万顷,请如草城川募弓箭手,可得四千余户。"下并州富弼议。弼请如琦奏。诏具为条,视山坡川原均给,人二顷;其租秋一输,川地亩五升,坂原地亩三升,毋折变科徭。仍指挥即山险为屋,以便居止,备征防,无得擅役。  </p><p class="ql-block"> 先是,麟、府、丰州亦以闲田募置,人给屋,贷口粮二石,而德顺军静边砦壕外弓箭手尤为劲勇。夏人利其地,数来争占,朝廷为筑堡戍守。至治平末,河东七州军弓箭手总七千五百人,陕西十州军并砦户总四万六千三百人。先是,康定元年,诏麟、府州募归业人增补义军,俾耕本户故地而免其税租。其制与弓箭手略同,而不给田。  熙宁二年,兵部上河东七郡旧籍七千五、今籍七千,陕西十郡并砦户旧籍四万六千三百,今唯秦凤有砦户。  三年,秦凤路经略使李师中言:"前年筑熟羊等堡,募蕃部献地,置弓箭手。迄今三年,所募非良民,初未尝团结训练,竭力田事。今当置屯列堡,为战守计。置屯之法,百人为屯,授田于旁塞堡,将校领农事,休即教武技。其牛具、农器、旗鼓之属并官予。置堡之法,诸屯并力,自近及远筑为堡以备寇至,寇退则悉出掩击。"从之。  五年,赵禼为鄜延路,以其地万五千九百顷,募汉、蕃弓箭手四千九百人。帝嘉其能省募兵之费,褒赏之。六年,禼言新募弓箭手颇习武技,请更番代正兵归京师。诏审度之。十月,诏熙河路以公田募弓箭手,其旁塞民强勇愿自占田,出租赋,联保伍,或义勇愿应募,或民户愿受蕃部地者听。  七年正月,带御器械王中正诣熙河路,以土田募弓箭手。所募人毋拘路分远近,不依常格,差官召募,仍亲提举。三月,王韶言:"河州近城川地招汉弓箭手外,其山坡地招蕃弓箭手,人给地一顷,蕃官两顷,大蕃官三顷。仍募汉弓箭手等为甲头,候招及人数,补节级人员,与蕃官同管勾。自来出军,多为汉兵盗杀蕃兵,以为首功。今蕃兵各愿于左耳前刺'蕃兵'字。"从之。十月,中书条例司乞五路弓箭手、砦户,除防拓、巡警及缓急事许差发外,若修城诸役,即申经略安抚、钤辖司。其有擅差发及科配、和雇者,并科违制之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