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伴着美好的春日,2024年4月18日,在奎屯市语文教研员岑霞主任的带领下,全体八年级语文教师携三个工作室全体成员在二中录播室举办了一场教研盛宴。</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主持人由二中八年级语文备课组长刘红琼老师担任,活动伊始,刘老师首先对本次名著阅读的三课段设计思路做了简要说明。接着分别由八中陈若薇老师展示激趣导读课,二中王甜甜老师展示读中推进课,七中李莉老师展示读写结合课。</p>  <p class="ql-block">三堂示范课后,八中张彩云老师针对三节课做了一次精辟入里的微讲座。</p>  <p class="ql-block">课后各学校老师代表对三堂课的授课老师一一进行了听评课发言。</p><p class="ql-block">二中老师评课:</p><p class="ql-block">八中陈若薇老师的《经典常谈》激趣导读课,作为整本书阅读的第一课段,陈老师比较重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通过梳理与整合,自主建构《经典常谈》的阅读框架,明确《经典常谈》名著导读课学习的核心任务。设计两个阅读任务:任务1:泛读《经典常谈》,概括各篇中的历史事件或故事,完成“‘经典’故事登记表”;任务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完成包括经典形成过程、诸子简介、诗文发展的“‘经典’形成记”。让学生们对这本书有一个大致了解。</p>  <p class="ql-block">八中老师评课:</p><p class="ql-block">二中王甜甜老师的《经典常谈》读中推进课教学设计,以班级诗报形式为情景任务的活动方案,新颖独特,从说诗到选诗,到品诗,最后作诗。全方位解读《诗经》。设计的活动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改编《桃夭》把学生的名字巧妙嵌入诗歌,达到激趣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一中老师评课:</p><p class="ql-block">第一节课优点是:</p><p class="ql-block">1.给巧方法,让学生有目标地学习。如《经典常谈》这本书不好读,教师先教选择性阅读的方法,来读整本书,消除了学生的为难情绪。再如经典故事我来谈环节中,任务二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说明经典的形成过程,诸子简介,诗文发展的“经典形成记”先教学生如何梳理,再让学生合作完成。</p><p class="ql-block">2.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合作交流。</p><p class="ql-block">3.有小组竞赛形式,让课堂充满活力。</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优点:</p><p class="ql-block">1.形式新颖,以《经典常谈》中的《诗经》为依托,通过三言两语说诗、精挑细选择诗、别出心裁品诗、有模有样作诗四个环节来展开学习,每个环节之前都有《经典常谈》之《诗经》中的句子作为依托,通过《桃夭》这一首诗,让学生学习到了《诗经》的相关知识。   </p><p class="ql-block">2.以日常生活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对《经典常谈》这部作品由表及里的深入阅读:以情景《江畔吟诗》诗报活动导入 ,整堂课围绕“春日”这一主题进行,又以  《江畔吟诗》成果展收束                      </p><p class="ql-block">第三节课优点:</p><p class="ql-block">读写结合课这个课型,学生一看就觉得比较难,但是整堂课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强,语言亲切自然,有亲和力。上课初,老师展示本节课三个任务,三个任务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并难度适宜。在任务一绘制思维导图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教学方式灵活,学生活动充分,学习效果扎实</p><p class="ql-block">三节课的共同点:</p><p class="ql-block">以学为中心,活动为先。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三堂课都是有方向、有重点、有梯度。既把课堂还给学生,又把方向给予学生。</p>  <p class="ql-block">  此次授课教师王甜甜老师在上完读中推进课后也进行了积极的教学反思,她认为:</p><p class="ql-block">       积极提升教师个人的课堂理答能力。要在错综复杂的教学场景里“牵住牛鼻子”,抓住学生回答中的教学契机,适时地探问、追问、转引、延伸。《经典常谈》虽只是薄薄一本,但语文教师要真正地引领学生走进经典,需得自己先入经典的门。里面所提及的经史子集诸多作品绝不应该简化泛泛的概念或寥寥的术语,而应该成为语文教师一生常谈常读的书。</p>  <p class="ql-block">  推进整本书阅读,目的在于改进和优化现有阅读教学结构。我们语文教师不仅做一个“教学者”,更要做“学习者”,和“研究者”。一个人的思考、一个人的努力,很有限,也很孤单,当一个群体都在思考与探索的时候,生机与活力就是无穷无尽的。阅读点亮心灯,书籍启迪智慧,八年级语文工作室,一直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图文编辑:王甜甜</p><p class="ql-block">                                               终审:岑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