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乡愁,是首歌,悠扬动 听。</p><p class="ql-block">乡愁,是杯酒,甘甜醇香。</p><p class="ql-block">乡愁,是对亲人的思念。</p><p class="ql-block">乡愁,是游子对故乡风情</p><p class="ql-block"> 的回忆 和眷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曾经的小女孩,现在已远逝青春年华,无情的岁月在脸上刻满了皱纹,鬓发苍白。但是,时间的长河没有模糊对故乡的记忆和怀念。</p><p class="ql-block">父母走了,还有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建造的家。有兄弟姐妹,有父老乡亲。</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没有绿树成荫,只有少许柏杨树。夏天,路边的马兰花,满坡的狗蹄花,还有许许多多花,使我不能忘怀。一大片一大片的金色油菜花熠熠生晖,群群蝴蝶翩翩起舞,好象和油菜花比美。阵阵轻风吹来,麦穗摇摆着身躯,仿佛是柔情的姑娘们表演节目,那么妩媚动人。</p> <p class="ql-block"> 家乡的人们很勤劳,特别是妇女们天蒙蒙亮就起来挑水,因吃水较远,挑两趟水后还要下地劳动。在家洗衣服怕浪费水,就去临近的张堡河里洗衣服。</p><p class="ql-block"> 小溪水</p><p class="ql-block"> 哗哗小溪水,声声农妇语。</p><p class="ql-block"> 忙完田间活,河边洗衣服。</p><p class="ql-block"> 石头当搓板,草上晒衣干。</p><p class="ql-block"> 洗脚不用盆,高高卷裤边。</p> <p class="ql-block"> 家乡的山,象守护边疆的卫士,这座山我站在家门囗就能看见,它是洮州的名山——大石山。洮州是临潭的古称。我家的祖坟”李家坟”就在大石山脚下。</p><p class="ql-block"> 临潭大石山 </p><p class="ql-block"> 威风凛凛站山巅,</p><p class="ql-block"> 疑视将军守边关。</p><p class="ql-block"> 山高不过大石山,</p><p class="ql-block"> 独领风骚撑住天。</p> <p class="ql-block"> 我 站在家门口还能看见洮州卫城墙,高八米,宽三米,非常雄伟。洮州城东西南北有双城门,我小时候上学每天走西城门,城中是整齐的十字街,周边几个县城的商人都来这儿做生意,街上很繁华,应有尽有。东西城门因修公路而拆。现在只留一个南街城门,以前双城门中间有整整齐齐铁匠铺,几个打铁点,红红火火的铁花四处飞溅,如像美丽烟花。岀了第二道城门,有几间银匠铺做首饰,铺子门前有坡度,红石头铺路,这块地方叫“银台子”,顺着银台子下去,有较大的一条河流,叫南门河,水清见底。我上小学时中午和同学去河边捡卵石。 后来县城搬迁到离新城六十里远的旧城。现在是临潭新城镇。这是一座明代古城,昔日李达驻守,开发的洮州城繁荣,美丽。现在古老雄伟的卫城依然存在,新城镇为国家文物保护旅游区,游人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 每逢我回家,远远看见平平的房顶,感到十分亲切。我们全村是李姓,是明朝派洮州卫都督李达后裔。近几年在国家支持下,建了新农村,从山上搬到山下,家家户户建起二层小洋楼,一家比一家华丽,这是一座风格独特的现代化美丽小区,充满生机。</p> <p class="ql-block"> 故乡新农村是独一无二的,别具一格的小楼房,漂亮,整齐,富有。新农村门前是一条公路,每天有往返兰州的交通车经过,去省城也特别方便。村前有一所小学,小孩可以就近入学。周围环境正在规化建设中。新农村如像藏在山里的璀璨珠,如诗如画,使人陶醉。新农村将会更灿烂,我们的祖国更 辉煌!</p><p class="ql-block"> 乡愁,像一缕缕云烟缠绕我。在静静的夜晚,当我闭上眼睛,就会浮现出小时的记忆。故乡一年一度五月五的”赛神会”,洮州”李家坟”,还有“麻娘娘”故事的传说。这些是我对家乡的记忆,久久不能忘怀。</p> <p class="ql-block">游客们在卫城墙顶上捡垃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