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大巴去西藏——安徽桐城六尺巷(2024.4.18第一天)

佳佳

<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18日,我们随无锡、上海的朋友共28人,坐上云中游53座大巴改装成28座位的有氧大巴 ,从上海出发去西藏。</p><p class="ql-block"> 这是无锡梅村服务区。</p> <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到达南京市江宁区荷叶山服务区。</p> <p class="ql-block">  下午3点多到达安徽桐城“六尺巷”。</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条狭窄幽深的小巷,可藏着一段令人动容的历史典故。</p> <p class="ql-block">  “六尺巷”的故事,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当时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p><p class="ql-block"> 起因是吴家盖房欲占张家隙地。由于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难以定夺,于是张家人写信给张英请求帮助。张英回信中写了一首诗:"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看后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也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房基地,因此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子,即现在的“六尺巷”。 </p> <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反映了张英的谦虚礼让和高尚品德,成为后人传颂的美谈,也对当地的社会道德风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穿越历史长廊,我们来到这里探寻传奇。</p> <p class="ql-block">  如今,“六尺巷”已成为和谐社会的象征和文化遗产,其所在的区域也得到了修缮和保护,以传承这种君子文化和廉洁礼让的精神。 </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吴氏家族文化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  吴氏家族大院。</p> <p class="ql-block">  走出吴家大院再去看看张家院宅。</p> <p class="ql-block">  张家大院侧门开着 。</p> <p class="ql-block">  里面在装修,看到了院子一角。</p> <p class="ql-block">  桐城老街逛一逛。</p> <p class="ql-block">  可爱的小狗狗欢迎我们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桐城特产——让三尺丰糕。</p> <p class="ql-block">  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组织学生来六尺巷接受历史传统文化谦让礼仪教育。</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和老伴在古稀之年走进“六尺巷”,实地重温小时候课本上的历史典故,感动惊喜不已!</p><p class="ql-block"> 我们满载收获,在欢乐的晚餐中结束了第一天的行程。</p><p class="ql-block"> 2024.4.19中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