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话养蚕

秋天jy

<p class="ql-block">  谷雨节气到了,日历告诉我们:今天,2024年4月19日,9时59分33秒交节。我习惯地拿出邮册,寻找有关谷雨邮票,我国2015年2月4日发行的《二十四节气(一)》邮票第6枚“谷雨”映入眼帘:画面上两位蚕妇正忙着用新采来的桑叶喂蚕。哦,谷雨到,养蚕的时候也到了!</p> <p class="ql-block">  蚕是一种对人类有很大贡献的昆虫,从生物学分类上说,它是鳞翅目蚕蛾科蚕蛾属动物。和许多昆虫一样,蚕的一生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我们最熟悉的是蚕的幼虫阶段,人们口中说的“蚕”其实就是指这个幼虫阶段。蚕刚孵化时,黑黑的,小小的,像蚂蚁一样,人称“蚕蚁”。北宋诗人梅尧臣《依韵和许待制偶书》诗云:“深屋燕巢将欲补,密房蚕蚁尚忧寒。”经过四眠蜕皮之后,蚕便成了圆筒形、灰白色、胖胖的虫子,人们爱怜地呼它为“蚕宝宝”。我国2000年发行了一套特种邮资明信片《世纪之交 千年更始—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其中第4枚“农林桑茶”图中就绘有3条可爱的蚕宝宝(邮资图和背面片图同)。</p> <p class="ql-block">  黎巴嫩1930年发行的《国际蚕丝业会议》邮票则展示了蚕生长过程中的三种状态:幼虫——蚕、蛹——包裹着蛹的蚕茧、成虫——蚕蛾。</p> <p class="ql-block">  蚕的食物主要是桑树的叶子,所以蚕又有一个别号—“桑蚕”。实际上除了桑叶之外,蚕偶尔也吃蒲公英、莴苣的叶子。记得小时候,出于对蚕宝宝的喜爱,我也养过蚕。因为住在城市里,桑树不多,有次看到盛蚕的盒子里桑叶已尽,蚕没吃的了,心急如火。听大人说莴苣叶蚕也吃,连忙找来试试。嗨,蚕还真吃了。有一种蚕吃柞叶,被称作“柞蚕”,据说它吐的丝质量没有桑蚕丝好。</p> <p class="ql-block">  四眠后的蚕再吃几天桑叶就停止吃食,要找个地方吐丝做茧,蚕农称之为蚕要“上山”了,通常找来稻草等给蚕提供做茧的场所。蚕茧大多是白色的,也有其他颜色。小时候养蚕,就希望蚕做的茧各色都有。又一次竟得了一个泛绿色的茧,稀罕得很,拿出去向小伙伴们炫耀。后来听大人说,蚕农其实喜欢白色的茧,因为白色可以随需要染就其他颜色。</p> <p class="ql-block"> 蚕蛾和蚕茧(朝鲜《养蚕业》,1965年)</p> <p class="ql-block">  前面说蚕对人类有很大贡献,这个贡献就来自蚕丝。蚕茧经过煮、剥、拉等工序后得到的蚕丝是制作丝绸的原料。我国自古就是丝绸大国,其他国家的人也都非常喜爱我国的丝绸及其制品。古代我国通过西域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贸易,史称“丝绸之路”,其得名就是因为贸易的各种物件中丝绸最受青睐,数量相对也比较多。</p> <p class="ql-block">  我国2018年发行了一套《丝绸之路文物(一)》邮票,其中第1枚表现的“汉·鎏金铜蚕”乃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铜蚕首尾九个腹节,胸脚、腹脚、尾脚完整,蚕作仰头吐丝状,制作极为精致。</p> <p class="ql-block">  这个铜蚕的发现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它是在陕西省石泉县谭家湾出土的。石泉县有着悠久的桑蚕养殖历史,西汉时就曾被朝廷钦点为“桑蚕之乡”,当时沿着“丝绸之路”出口到中西亚、欧洲等地的丝绸中有不少就来自石泉。石泉谭家湾有一条池河,村民曾多次在里面摸到沙金。1984年12月20日,当地的一位农民谭福全趁冬闲不忙,带着三个孩子到池河“淘宝”。小孩子眼尖,谭福全的二女儿在父亲挖出的泥沙中发现了一个闪着金光的东西,扒出用水一洗,是件小金蚕。谭家淘到“宝”的消息迅速传开,村民都来看。一些文物贩子也闻风而至,要谭福全卖给他们,最后出价到8000元,这在当时农村可算是天文数字了。谭福全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也曾听过有关出土文物的宣传。他拒绝了文物贩子的诱惑,借了50元钱做路费把小金蚕送到县文化部门鉴定,当得知小金蚕确是一件有价值的文物时,毅然捐献了出去。县文物部门奖励了他70元,他高兴地说:“这下可以把借的50元路费还了。”文物部门领导一听,连忙又加30元给他。事后,有人说他傻,谭福全却一点也不后悔。</p> <p class="ql-block">  家蚕的祖先是野蚕,那么是谁把它们驯化为家蚕的呢?查查历史,殷商甲骨卜辞中就有祭祀蚕神的记录,商代还设有典蚕之官——女蚕。考古发现,夏商之前就有了丝绸,说明将野蚕驯化为家蚕的时代远在夏商之前。神话传说把这一伟业归功于黄帝的妻子嫘祖。此说起源很早,但大多是口耳相传,唐以前文献记载也往往是只言片语,至唐赵蕤的《嫘祖圣地碑》,说得就很详细了:“黄帝元妃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是以尊为先蚕。”我国2019年发行一套《中国古代神话(二)》邮票,其中第4枚即“嫘祖始蚕”。画面中嫘祖正在把桑树上的野蚕连同桑叶取下,放到身边的簸箕中,将其驯化为家蚕。</p> <p class="ql-block">  养蚕的历史虽已逾数千年,人类的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养蚕制作丝绸在今天依然是社会的需要,可爱的蚕宝宝还是我们的好朋友。谷雨到了,让我们再开始新一轮的养蚕制丝工作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