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水沽,可爱的家乡 旧事重提之海下人之于水(三)

沽上华鹰

<p class="ql-block">海下人之于水(3)</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八年,在塘沽海河口建起了一道防潮闸。“海河建闸,咸淡分家”,是海下人吃水的分水岭。建闸之前,是吃海河水,建闸之后,就进入了吃井水的时期。究其原因,首先是建闸使得海河水不再涨潮落潮,尤其是海河上游多建水库,蓄水种稻,海河水基本成为死水,这样的水不进行消毒处理,怎能入口?其次,大炼钢铁、大办工业,工业污水流入河中,一九六零年左右老海河的水经常被工业污水污染,时常呈褐色,臭气熏天,如此之水,谁敢入口?于是,人们只好另寻水源。雷家台、三角地的人们大都到外八街原津沽酒厂附近去挑水,那里有一口水井;也有人去通用机械厂挑水的,一进厂就有一口压把井。路途较远,而且还要挨个。</p><p class="ql-block"> 回首当年,海河水不能喝了。我们家曾经尝试在自家的院子中打井取水。当时我们家在雷家台是院子最大的。院子里有一棵大槐树,还有两株枣树,另外还种着一些青菜。伯父、二哥等干了足足有两天,大约有五米深,终于有了泉眼,大家都很高兴。等到第二天早晨,水不少了,打上来一喝,却是咸的。这井水只好用来浇青菜了。</p><p class="ql-block"> 公社领导为人们的吃水也上透了脑筋,费尽了力气。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中期,在新兴路上打机井,建起了新兴自来水厂。不过那是的自来水是不能进户的,只是选了几个地方,建起几间小房,水龙头的阀门在屋里,有专门的人看管。人们依然是挑水,而且是定时的,并不是全天候的。雷家台就有这样的一个供水点,建在我们堂叔伯老婶家的院子北面,面对着小河,隔小河就是王家大院。看水管子的是一个姓李的老大爷,年近七十,花白胡子,每天早晨的六点到八点、中午的十一点到两点,晚上的四点到六点,准时为人们放水。人们到供水点挑水,寒冬腊月是最困难的,小房附近都是冰,一不小心就会滑倒,冰天雪地的,实在危险那!一直到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的末期,海下人终于告别了挑水吃水的境况,把水引进了家里。</p><p class="ql-block"> 海下人从六十年代就吃地下水。这地下水清,而且甜,可是含氟量高,吃的海下人个个牙齿发黄,还有不少的人骨骼的质量也大大的不好了,以致某些人摔倒就骨折。这个问题好长时间里一直得不到解决。</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天津市引滦入津,解决了这个问题。大概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津南区终于把滦河水引导到咸水沽,海下人吃水的质量终于一天天好起来了。为了纪念这个美好的事情,津南区政府在月牙河畔竖起了引滦入咸纪念碑。</p>